佟德志:五四要什么?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87 次 更新时间:2014-06-30 15:35

佟德志 (进入专栏)  

稍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会知道,"五四"要的是"民主"、"科学"啊!

"五四"要什么?

稍有点幽默感的人都会记得住,"五四"要的是"德先生"、"赛先生"啊!

在人类进步的道路上,民主与科学携手并肩,横扫一切专制与愚昧,给人们带来知识与自由,像两把火炬,照亮着人们前进的道路;又俨然两座灯塔,指引着人们前进的方向。正是"五四运动"掀开了中国近代史上新的一页。一直到现在,中国人都在为着五四时期提出来的"民主"与"科学"的口号而奋斗。

然而,事情并不那么简单。记得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教授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曾经说过,民主与科学有的时候也是合不来的。他还专门写文章指出,"德先生"和"赛先生"也会打一架。李君如教授说,一方面,"德先生"不是完美无缺的,民主只是统治和管理社会的一种不坏的制度,并非无懈可击;另一方面,当科学的发现、发明和创造危及到人类的安全的时候,就会引起人类的讨厌,人们就要请"德先生"来帮助管管"赛先生"的举止行为。

实际上,民主和科学是人类在不同领域的两个基本原则。即在自然科学的领域,人们追求的是"真",就是要探索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而在政治科学的领域,人们追求的是"善",就是要遵循社会科学的基本规律和原则,要民主,要平等。

有位数学科学家曾经说过,每个问题都会有一个答案,或者说,每个问题都会对应一个答案。1+1,其结果一定是2。这就是真理。但这个真理是自然科学界的真理。在社会科学界,没有这样的真理。1+1,其结果等于2只会是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巧合。暴力冲突会使冲突双方共有的东西化为灰烬,其结果可能是1+1等于0;民主协商会使冲突双方达成共赢(win-win),使1+1的结果可能是2或是更多。如果说科学的追求是1+1=2,那么,这只是民主追求的底线,民主从来都是要1+1>2。

两者之间的相互支持很容易理解,科学提高了民主的效率,而民主为科学的发展营造了环境。但这并不是顺理成章的。有的时候,专制反而更容易推动科学的进步;而民主则会阻碍科学的发展。两者之间打架的例子也不胜枚举。苏格拉底被处死的事件就是一例,希腊人用他们最引以为荣的民主手段处死了希腊世界最有智慧的苏格拉底。苏联科技史上的"李森科事件"是另一例。伪科学家李森科用政治的手段来达到某些科技的目的,最后产生的,只能是愚昧,而不是科学。

古代希腊政治哲学家苏格拉底被雅典以民主的方式判处死刑,这是一个民主被滥用的例子,它从一开始就昭示了民主与哲学之间的紧张关系。实际上,当时的哲学包括了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探讨,就类似于现在的科学。苏格拉底以毒害青年和不信神的罪名而被处死,然而,掌握在苏格拉底手中的哲学权威,也即探讨事务本质的权威却被苏格拉底以城邦"牛虻"的反叛方式加以夸大。此后,哲学与民主之间的张力被杜威、罗蒂等政治哲学家一遍一遍地阐释。

苏联生物科学家李森科在生物遗传学的研究当中借助政治手段,在斯大林、赫鲁晓夫等人的帮助下,搬弄是非,借机打倒学术研究领域的对手。这是一个非常恶劣的例子。它告诉我们,在科学的领域里,政治的权威,甚至是民主的权威并不是至高无上的,它需要服从于科学本身的规律。这里面有一个很明显的道理。在自然科学领域里,投票并不能使1+1不等于2。

现在看来,当年的新青年实际上是在要求两个矛盾的目标。然而,正是这种矛盾使得五四的目标显得更具魅力。李君如教授的看法是,他们之间的这种吵架是有好处的。好处之一是,知道两位先生各有自己的管治领域、方法、功劳及其局限性;好处之二,使两位先生能够慎重行事,既相互激励又相互制约,多做有利于人类社会进步的事。

因此,我们不仅要看到,民主与科学是两个领域的原则,不能张冠李戴,而且,我们还要看到,这两个领域并不是完全独立存在的。因此,在两者之间达成一种均衡更为可取。毕竟,作为这两个领域主体的人,是不能离开这两个领域而独立存在,甚至没有办法只关注其中的一个领域,而对另一个领域置之不理。科学没有国界,但是,不爱国的科学家是不值得人尊敬的。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如果只是强调科学性,认为某些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不考虑人文环境,也必然会让人犯错误。全盘西化的教条主义犯的就是这个错误。

又是一年的"五四"。正走在"青年"与"中年"分界线上,无形之中平填些许怀念。更让人怀念的,可能是那些在近20个"五四"中挥洒的青春。如果说有收获,应该是那一份来之不易的淡定与从容。如果说可怕,民主的狂热可能是可怕的,尽管,没有民主更可怕。

"五四"要什么?

民主、科学、爱国、进步……我当然,们可能还会列出一长串足以使我们为之心动,为之鼓舞,为之热血沸腾的目标和要求。然而,恐怕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好"与"坏"之间的选择的确需要勇气,然而,当我们被要求在"好"与"好"之间进行选择时,光有勇气就远远不够了,我们还需要智慧。

"五四"要什么?

我想,新时代的新青年可能会有自己更为理性的回答,尽管,这个回答可能与当年的"五四"究竟要的是什么并不完全吻合。

佟德志

2009年五四前夕

于耶鲁大学麦克米兰中心办公室



进入 佟德志 的专栏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5929.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