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俊:农村改革成功的最根本经验是不断解放思想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47 次 更新时间:2014-04-22 21:23

进入专题: 农村改革  

韩俊 (进入专栏)  


改革开放以来的35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我们党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并以磅礴之势推向全国,领导人民谱写了改革发展的壮丽史诗。农村改革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农村改革取得了极大成功,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农村改革是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的起点。展望未来,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仍有很大空间。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三农”问题“重中之重”的地位决定了农村改革在整个改革中的重要性。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还要依赖于不断深化改革。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也将有赖于农村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和实现新突破。

农村改革成功的最根本经验是不断解放思想。推动农村改革形成新局面,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丰富农村改革的内涵。农村改革已经由农村内部利益关系的调整,转向工农、城乡、以及国民经济部门之间利益格局的调整,涉及的利益关系更为广泛和复杂。农村改革的独立性大大降低,城乡改革的关联性大大增强,改革的难度加大,改革耗费时间长,这是新阶段农村改革最突出的特点。应当清醒地看到,虽然近年来农村改革有很大进展,在改善城乡关系上也出台了不少含金量很高的政策,但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尚未从根本上发生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三农”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最主要的体制性弊端。必须通过实施综合性制度创新,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财产,是农民维持生计的最基本保障。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征地规模不断扩大,被征地农民数量逐年增加,违法征地、暴力征地频发,导致涉及土地的信访居高不下,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社会风险加剧。在现行制度下,农用土地转化为城镇非农用土地的过程,不是一个平等的、协商的产权交易过程。目前,征地过程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明显向城市、向非农部门倾斜,农民得到份额太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必须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确保被征地农民得到足够的补偿,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

农业转移人口是我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改革开放以来,农业转移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已遍布全国各个地区和各个行业,成为推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城乡分治的户籍管理制,农业转移人口虽已进城务工经商,但农民身份没有变,未能获得与城市居民平等的权利。农业转移人口家分两地,长期奔波于城乡之间,不能在城市安居乐业,这种不彻底的转移方式,起不到减少农民、促进土地向务农劳动力稳定流转和集中的作用。农业转移人口长期处在城市的边缘,融不进城市社会,定会累积很多矛盾。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必须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和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农村社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尽管如此,公共资源在城乡配置失衡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居民所享受公共服务仍存在很大差异。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必须继续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农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不断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和水平,实现从有到好的转变,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村民理事会等各种经济社会服务组织大量涌现,乡村治理呈现多元主体新格局。但是,应当清醒地看到,随着城乡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农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乡村治理又出现了新的矛盾和问题。一些地方基层民主管理制度不健全,基层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能力不强,农民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不畅,一些地方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黑恶势力向基层政权渗透,农村社会组织发育和作用发挥不足,乡村治理总体形势比过去更加复杂。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必须改善乡村治理机制,破除乡村治理中那些不合时宜、特别是那些不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的制度和政策,加快形成多元共治、良性互动、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恩格斯说:一个事物的概念和它的现实,是两条平行的、永远不相交合的线,有时离得很近,有时离得很远。在“三农”问题领域莫不如此。社会各界对“三农”高度关注,出发点不同,提出的观点有时差异很大,甚至完全相左。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开出好的药方,首先必须弄清“三农”真相,搞清什么是真问题。这就需要深入到基层、深入到农民群众中,收集第一手的资料,了解最真实的情况,得出符合客观事实的判断,提出符合实际的政策主张。中国经济时报社江宜航同志,长期从事“三农”新闻报道,他深入农村基层,潜心调研,写出了不少有分量的新闻报道,对当前“三农”问题的现状做了深入的剖析,总结提炼了基层的实践创新和新鲜经验,有些报道得到决策部门的重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把近年来的新闻报道文章集合成一本文集出版,我看过后,认为这本著作对社会各界了解“三农”问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者对“三农”问题的观察和思考还是初步的,疏漏也在所难免,希望作者今后进一步耕耘和探索。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进入 韩俊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农村改革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农业与资源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417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