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三中全会后的中国经济六大趋势及其投资机会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33 次 更新时间:2014-02-27 23:09

进入专题: 经济趋势  

李稻葵 (进入专栏)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六大趋势值得关注,包括金融领域的民间资本办银行,百姓出境投资,宅基地流转引发的农民带资进城,户籍改革带来的中小城市良性竞争及房地产价格多级分化,城市管理的市场化与精细化,国有企业向国有基金的转变。如何抓住其中机遇,投资者必须认真研判。

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这一改革涉及面之广、决心之大、措施指向性之强,为20多年来少见。如今,在全国范围之内,已经出现新一轮以启动基层改革热情和创造力为特点的上下互动、推动中间的改革新浪潮。那么,在这一轮改革启动之后,中国经济有哪些大变化值得社会各界期待,有哪些机遇值得民营企业家捕捉呢?笔者总结,有六大趋势值得高度关注。

一、民间资本办银行,百姓出境投资

金融改革应该说是条件相对最成熟、争议最少、酝酿时间最长的改革。其中很快将要推出的是全面利率市场化。当前,利率市场化的条件非常成熟,贷款利率已于2013年7月全面放开,而存款利率在今天理财产品充分竞争的形势下,事实上也基本放开。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新局面是存款利率将全面上升,很可能从目前的年利率3%上升到5%,也就是名义利率基本上保持高于通胀率2%的水平。银行间争夺存款的战争也将由此公开化。随着存款利率的上升,银行有可能将其部分转嫁给贷款方,因此贷款利率可能出现一定的上涨。对许多国有企业而言,如利率成本提高,其贷款需求会部分萎缩;对那些此前愿意接受高利率也得不到贷款的民营企业而言,这实际上是利好。利率市场化将压缩银行的利润空间,银行将进一步加速寻找新的盈利模式,从简单的市场利差服务转为向企业和消费者全面提供各类金融服务。

金融改革最大的亮点将是放开一批中小型、区域性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尤其是区域性银行。这些机构必然会在自己的所在地精耕细作,利用长期积累的人脉关系,寻找给本地中小型企业贷款的机遇。这些银行的进入,一定程度上会蚕食全国性大银行在贷款市场的份额,届时,大银行的优势会凸显于针对个人的消费贷款、房屋贷款、信用卡服务、理财等全国性业务。与此同时,可以预计大型商业银行将必然走房屋贷款证券化之路,从而盘活其存量资产,充实资本金,从而更好地专注于上述业务。

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金融改革的另一场重头戏。可以预计,随着中国经常账户余额与GDP之比逐步下降以及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逐步退出,未来3年之内,完全市场化的汇率机制将有可能形成。这里的假设是中国经常账户以及资本账户的余额分别下降到占GDP的1%左右,即中国的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相比其他金融改革措施,资本账户自由化的影响将最为深远。可以预见,资本账户的自由兑换将有序实行。比如,先出台一些合格的境内个人投资者计划(QualifiedDomesticPrivateInvestor,QDPI),比如在单个金融机构的金融资产总额达一定规模的客户,允许其将一定比例的个人资产完全自由地转化为外汇出境投资。这么做的目的,是让有一定风险应对能力的个体先开启出国投资的航程,风险自负。之后逐步推广到全社会,以减少境外投资风险的冲击。同时,这一进程始终要有一个附加性的应急措施,即建立多级防火门:一旦发现短时间内(如半个月之内)有相当数量(如5000亿美元)的资产流出,那么,人民币兑换外汇的批准将会延期;如果流出速度加快,可在短期内完全禁止这种资本账户的可兑换。资本账户的完全可兑换将调动百姓新一轮的投资热情,他们将可望关注国外的金融资产,特别是那些根植于中国经济并从中获得大量利润的跨国公司的股票,如宝马、大众、通用汽车、英国石油、力拓等。这相当于让中国百姓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让流入外人田的肥水重新流回自己的家园。

二、农民以土地资源置换金融资产,带资产进城定居

这一轮改革特别强调在一定条件下允许宅基地流转以及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允许集体建设用地与政府用地平等入市,这等于开启了农民获得资产性收入的大门。更重要的是,这让农民可以离开土地,带着金融资产进城。

经济学界与政策界长期辩论的一个话题是,转让了宅基地或者集体建设用地股份的农民,会不会短期内挥霍掉自己的财产性收入从而变为失地农民,进而成为社会福利体系的包袱。答案毫无疑问是从理论上争论不出来的,只能在实践中摸索。不同地区的农民有不同的市场经济理性。江苏、浙江等沿海一带的农民在市场经济中游刃有余,恐怕不会出现以上情形。但在其他地区,这或许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难题。

在这方面,世界各地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如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为了避免产生大量失地无业农民,有一种可行的办法是,建立农民土地基金,要求农民出让宅基地或集体建设用地时,只能换取短期不可转让的基金份额,而不能获得现金。这一基金既可以投资于相关企业的股份,也可以长期持有土地,从而获得租金收益。这种基金可以由有关部门长期公开透明地运营管理,由上级财政监督并且保底。农民持有这种基金,可以长期比较稳定地获取现金流,从而规避了短期挥霍掉资产型收入的危险。持有这种土地基金份额的农民可以自由地迁徙,进城打工定居等。通过这种基金方式的运作,一方面可以使土地流转起来,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农民在获得一定保障的基础上进城,体面地成为城镇市民,避免成为城中贫民。

三、户籍改革启动城市良性竞争的大门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户籍体制将不同程度地放开,尤其是中小城市户籍原则上完全放开。当中小城市的户籍不再是一个限制因素的时候,成千上万百姓将能够自由迁徙,劳动力市场将成为城镇化的决定因素。百姓的迁徙既取决于各个城市提供良好就业的能力,也取决于其提供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的能力。可以预计,一大批中小城市将使出它们招商引资时的法宝,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移民。这种良性竞争将使一大批中小城市逐步发展成为大型城市。

那么,什么样的城市将脱颖而出呢?这其中肯定有一定的随机性,如取决于某些城市领导人的战略眼光,但也必然会有一些规律性。笔者估计,那些生态条件较好、离大城市相对较近、在高铁沿线,尤其是沿海和南方的城市将有可能胜出。伴随着一批中小城市逐步演变为大型城市,中国的经济地理将再次剧变。

四、房地产出现多级分化的新格局

特大型城市如北京和上海的房地产限购政策将持续。对这些城市而言,限购事实上已经变相成为与户籍政策互补的限制人口大规模流入、避免生态环境危机的基本措施。这部分城市面临着城区面积有限、盘活存量土地成本较高的难题。而与此同时,其产业聚集能力将按照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持续上升,新的高科技企业、金融企业等机构仍会选择在这里发展,当地职工的收入增长速度仍会较快。因此,这些城市的房租仍会提高,房价仍有上涨压力。

与此相反,中小城市将出现分化。一部分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好、人口聚集快的城市,房地产价格将持续上涨。而另一部分城市由于产业规模的相对萎缩,地产价格将会下降,一些城市甚至会出现地产泡沫的破裂。这对银行业和相关个人会产生一定影响。但中国经济毕竟是一个增长型经济,在增长的过程中,银行可以逐步化解这一影响。从这些城市逃离、迁徙至就业条件更好区域的居民,则只能通过日益增加的可支配收入弥补投资损失。

五、市场机制引入城市精细化管理

三中全会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分配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加强政府的职能。这指出了未来城市管理的一个基本方向。当前,城市管理仍然依赖大量行政手段,市场机制没有完全发挥,这种格局将会逆转。

一个具体表现为,城市的交通将会更加市场化,拥堵费将会逐步推行。有人认为,拥堵费对于公车一族不起作用,但是,随着省部级以下官员不配公车的政策推行,未来公车的比例将大大缩小,这为拥堵费推出创造了条件。北京、上海、广州的车牌管理也将市场化,像上海那样以市场为基础的车牌拍卖形式有可能在全国逐步推开,因为北京那样靠摇号获得车牌的体制弊端已充分暴露--越来越多的居民不堪等待摇号中签之苦,宁可花钱购买牌照,因此号牌的市场化越来越被接受。为了避免投机行为,有一种办法是以后每一个车牌只能使用十年,满十年后重新投入拍卖,十年之内可以转让,这样存量车牌也可以流通,每个车牌的费用将不会像上海那样令人望而却步,同时也减少了炒作号牌的空间。

此外,城市的垃圾费今后也会通过小区对居民进行征收,让居民有意识地减少垃圾排放。水价将会提升,这取决于各个小区中水处理的效率,效率高的小区将获得较为便宜的水价。电价不仅将普及按用量区分的阶梯电价,峰谷定价也会推广。

六、国资退出国企,大规模转变为国有基金

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在三中全会中已经指明,那就是进一步厘清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国家将以管理国有资本为方向,这就意味着国资委将退出大量国企,而转向管理相对独立运行的国家基金。各个国家基金将交叉持有包括国企在内的各个企业的股本,而财政部和国资委将通过管理这些基金获得稳定的财政收入。

这一改革的另一个推论是,未来国企的众多高级管理人员将不再由政府直接任命,也不再享有行政级别。他们大多数会作为职业经理人,工资与业绩挂钩,由市场机制决定。这种改革能够绕开国企内部人持股、国有资产流失等难题,未来各个国有基金将会根据市场原则对相关经理人进行股权激励。如此,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界限将逐步地消失。

七、民间资本迎来投资重新布局的机遇

那么,综合以上六大趋势,投资者可以进行哪些准备呢?应该说,随着众多领域的开放,民营经济的投资领域将会出现前所未有的开阔局面。比如,民营投资者可能通过开发农村建设用地,参与土地一级市场的开发。目前对民企关闭的电信行业,未来可能开放,尤其是4G领域。中小型金融机构已成民营资本的追逐热点,而资本账户的可兑换则意味着投资者在全球范围内布局金融资产。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意味着许多城市建设将引入民营投资者,BOT(即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经营-转让)等经营方式将进一步用活。总体说来,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企业家和投资者今天必须认真研判、做好准备,才能抓住新一轮机遇。

来源:《新财富》


进入 李稻葵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经济趋势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261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