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支付宝到余额宝的监管缺位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09 次 更新时间:2014-02-27 09:43

进入专题: 余额宝  

凌华薇  

 

从支付宝到余额宝,值得关心的应该是:法律和监管风险解决没有?余额宝的监管涉及多个监管机构,谁来牵头,谁负责现场检查?宝宝们和互联网金融产品风险揭示是否充分?谁来监督不当营销误导投资者?面对余额宝们与银行之间合作的实质,监管部门作何想,有何为?

余额宝成为一种现象以来,获得的赞美太多,公开的质疑太少。这家成立于2013年6月的货币基金,好似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的孪生姐妹,一个是中国最大第三方支付机构;一个是最大公募基金,在八个月内资产规模突破4000亿元,收益率至今保持在6%以上。近日,央视评论员钮文新以一种极端的词汇("吸血鬼"、"取缔"),杀入为互联网金融欢呼的现实世界,直指余额宝不能容。这样的观点连日来遭到各路人马的强烈反击,甚至引发对个人的人身攻击。

钮文新是一名民间评论员,并不能代表央视,其所用语言与主张,不乏值得商榷之处。但这场余额宝论战,引来一个疑问,互联网的话语权是否过于单一、集中了?那些在私下里各种场合发言质疑余额宝的意见领袖们哪里去了?那些质疑其高收益无法持续、看不懂80%为银行协议存款、认为余额宝风险在积聚的声音为何归于沉默?从这点而言,钮文新挑起的这场论战本应转化为一场对余额宝现象的正常讨论,秉持互相尊重、平和克制、追求专业精神的态度。市场需要多元化的理性声音。

余额宝现象的进步意义毋庸多说,其有效挑战了银行一味压低储户收益维持低资金成本的传统。我们需要关心的是,余额宝本身有没有问题,如有问题,谁应该采取行动?余额宝不是非法组织,谈不上取缔,但是否存在法律和监管漏洞,从而埋下风险的隐患?余额宝作为金融产品,对投资者是否做了充分的风险揭示还是误导?目前的多头监管实际是否造成监管缺位?这需要深思。

余额宝现象值得关注,在其迅速膨胀的过程中,海内外不少高层金融监管人士都对此提出了疑问:对这样一个见风就长的庞然大物,谁来行监管之责?余额宝是跨界的金融产品,它脱胎于央行监管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借道证监会监管的公募基金通道而出生,而投资主要投向银监会监管的银行协议存款等领域。那么谁应对余额宝整体的风险和监管负责?

 

从支付宝到余额宝

谈到监管问题,很少人会思考,支付宝为什么要推出余额宝?这恰好与监管有关。并不是单纯为了服务小散,从支付宝到余额宝,阿里巴巴有不得已而为之的苦衷,只是,它这招棋走得比较妙,真实意图比较隐蔽。对此,春节前财新《新世纪》周刊做了详细报道和深入分析。简而言之,无论是过去的支付宝还是现在的余额宝,监管都存在较大的问题。

如若没有余额宝,支付宝在2013年下半年的日沉淀资金峰值就会突破1000亿元。支付宝本可独享沉淀资金协议存款的收益,按5%的利率计算,年收益就有50亿元。这是什么概念?著名民营企业集团新希望2013年未能完成的利润指标就是50亿元。而支付宝为什么要推出余额宝,使支付宝原有的沉淀资金显性化,不但把超额收益分享给支付宝用户,自己还背上流动性管理的沉重包袱?

压力正来自支付宝日益增长的沉淀资金带来应对监管的成本。根据央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支付机构的实缴货币资本与客户备付金日均余额的比例,不得低于10%。客户备付金即为沉淀资金。假设以1000亿元沉淀资金计,注册资本金就应相应补足至100亿元。而支付宝经几次增资后的注册资本金是多少呢?5亿元。

支付宝目前是2013年阿里巴巴搭建的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下称小微金服)的主要子公司。这块资产不在阿里巴巴准备海外上市的架构内。2013年3月7日,小微金服以支付宝的母公司浙江阿里巴巴作为主体来筹建。其中,40%的股份是管理股和员工股,60%的股份将用于引入战略投资者。在这种情况下,因为交易量和沉淀资金创下天量,管理层和员工不可能拿得出几十亿的资金来增资,扩大引资的代价只能是迅速被摊薄,这样一来,小微金融的核心资产支付宝将不再是马云们的了。因此,支付宝宁愿推出余额宝,吸引支付宝的客户将资金转移出去,减少了自己的增资压力,保证了对支付宝的控制权,代价是支付宝原有的备付金利息所得也被转移至余额宝客户,同时阿里也收获了将资金收益回馈投资者的好名声。

值得注意的是,支付宝的沉淀资金运用及其获利一直是"敏感话题"。虽然央行后来发布的《支付机构备付金管理办法》明确了备付金利息归属第三方支付公司,只是需要计提10%的备付金利息所得为风险准备金。但支付宝备付金利息总体规模太大,风险准备金也得以10亿计。

更值得注意的是,支付宝的资金监管一直是大问题。支付宝的资金进出分散在全国各家各级银行,存管行工行名存实亡,实际上很难掌控其总体规模以及去向。所以市场一直质疑支付宝沉淀资金运营的合规性问题。

美国的"支付宝"Paypal是由美国证监会监管的,在中国,支付宝原则上由央行监管,但央行并无现场检查等监管机制,实际形成的监管真空,越来越引起专业人士的高度关注。

从支付宝到余额宝,监管真空和缺位问题仍然存在。

 

余额宝的本质与风险

余额宝目前的收益率仍保持在6%以上。很多人问,这能否持续?目前银行间市场的资金价格已经回落到5%一线甚至更低,为什么余额宝还能维持这样的收益?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没有风险的货币基金,Paypal的案例在先,由其发起的货币基金因为遇到债市动荡不得不解散清盘。一旦市场逆转,风险发生,挤兑来临,余额宝如何应对?监管部门又该谁来承担责任?

余额宝对外一直说资金风险非常低,因为80%是银行协议存款。这暗含了一个假设,银行是有国家担保的。余额宝还强调,自己在选择银行时侧重于选择大银行而非小银行,虽然是理性、无可厚非的,但这样公然的制度性的监管套利,值得决策层深思。

从余额宝实际的资金管理形式来看,银监会对此本应有所行动。目前余额宝资金的80%是和各类银行谈的协议存款,且要求提前支取不损失利息,换言之,其流动性和高收益都以不平等条约的形式外包给了银行,并没有体现任何货币基金投资管理的技术含量。管理好余额宝,基本只要有一支能和各家银行分支机构谈判的队伍就行。 为了对抗余额宝,各家银行也推出各种宝应战,虽然推广得不情不愿,但无论哪类业务对银行而言,都是亏损业务,"杀敌八百,自损一千"。对此,银监会有关部门却只是表示:"余额宝应该是证监会管吧……"

面对余额宝加速创下规模天量的态势,证监会已有所行动。目前,证监会正针对货币基金制定规范。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其中,证监会以"提前支取不损失利息"这一特权无法持续为前提,计划提高货币基金的风险准备金率,这将大幅增加余额宝们的运营成本,相应也会拉低货币基金的收益率。而从高收益的美梦中醒来,正是可能导致赎回潮的一个重要因素。

渠道方面,余额宝按理应遵从证监会关于货币基金销售渠道和方式的要求。但很显然,从风险提示和披露上,余额宝等各类互联网金融产品都在打擦边球。监管部门本应要求宝宝们在推介"投资收益6.19% ,您的投资击败了99.99%的人"的同时,必须用相当的版面来向投资者提示风险:货币基金从来都存在亏损的风险,市场突变会有挤兑的流动性风险……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监管部门基本持袖手旁观状,任由宝宝们挑战现有公募基金的戒条:不能许诺收益、不能贴补收益、不许只广告不提示风险。(财新记者杨璐、吴红毓然对此文亦有贡献)


 

    进入专题: 余额宝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金融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2589.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财新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