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改革,何时向审批权力下刀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57 次 更新时间:2014-01-13 23:26

进入专题: 新股改革  

冉孟顺  

 

新股改革无疑是国内资本市场目前阻力最大,也是触动既得利益者最大的一场变革,是对改革者勇气和魄力的巨大挑战。发审制度凝结了太多人的利益,这也是新股改革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

2013年11月30日,证监会制定并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不少市场人士为此欢呼:股票发行将从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并认为这吹响了"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的号角。

2013年12月,IPO各项配套措施也陆续发布,新股重启进入倒计时。IPO开闸也让市场参与者的命运出现了转机,本来面临裁员降薪风波的券商投行精英们,在年末突然身价倍增。急于分享IPO大餐的券商们,对投行保代重新开出高薪,在各大招聘网站的投行保代类职位上,不少券商开出的最高年薪达到80万,最低有60万,准保代职位也有30万-50万的年薪。

但紧接着,2013年12月20日股市出现暴跌,浙能电力新股(由B股转A股)上市后跌停,给正在冲刺的IPO重启蒙上了一层阴影。招商证券一位保荐代表人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如果股市持续下跌,IPO即使重启也会面临首日破发的尴尬局面。"

新股改革已成中国股市难解之谜。从1990年代至今,新股发行体制进行过八轮重大改革。然而,围绕新股的各种问题,依然不能有效解决。一批批质量低劣的上市公司被"保送"到A股市场,IPO财务造假、上市欺诈也时常曝光于媒体,A股多年来恶性圈钱等积弊,依然苦求改革良方。

 

谁来问责发审委?

证监会在《意见》中明确指明了改革的方向是"向注册制过渡"。这也被市场认为是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标志。

不过,也有不少证券市场人士对《意见》持保留态度。这些保留态度人士的观点是:《意见》依然回避了最核心的发审制度改革,发审制度不改,市场化改革只能流于形式。

发审制度是现行股票上市发行核准制度的核心一环。在现有发审制度下,发行权和审核权高度集中在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和发审委。发审委委员由证监会的专业人员和证监会外的有关专家组成,由证监会聘任。这些专业人士主要是会计师和律师。

多年来,证监会的审批权力和发审委一直被市场人士诟病为"股市毒瘤"。证监会发行监管部曾出现王小石之流的贪腐官员。

审批权力过大,也给发审委和证监发行部门提供诸多寻租贪腐空间。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就炮轰,"证券市场已经变成了权贵寻租的理想场所"。

最近发生的发审委员颜克兵被解职事件,是最新的案例。2013年12月10日,证监会网站挂出一则公告,称第十五届主板发行审核委员会委员颜克兵因个人原因辞职,证监会决定解除颜克兵担任的第十五届主板发审委委员职务。

虽然证监会没有说明解除颜克兵职务的具体原因,但细心的投资者还是从公开信息里发现不少蛛丝马迹。颜克兵是北京市天银律师事务所律师,连续两届担任证监会主板发审委委员,均为专职委员。颜克兵还承办多家上市公司的证券业务。其中,华谊嘉信上会时在招股说明书涉嫌隐藏关联股东,存在关联股东代持股份的嫌疑。河南新大新材,也存在诸多问题。上述两个项目,均由颜克兵担任签字律师。

颜克兵所在的北京市天银律师事务所,也承揽诸多上市公司业务,其中,2010年因虚假陈述和隐瞒"丧失核心专利权"被撤销IPO的苏州恒久,以及财务造假、虚增利润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海联讯,两家"问题"公司的IPO法律业务均为天银律师所负责。

事实上,对发审委和发审委员的责任认定,一直处于模糊和空白地带。事后追责也流于形式,对造假上市公司投赞成票的发审委员,仅仅受到证监会解聘的处理。以2012年财务造假的新大地为例,参与新大地首发审核的7名发审委委员中,6名投赞成票的委员孙小波、李文祥、李建辉、陈静茹、龚牧龙、谭红旭,仅仅未能留任下届发审委员,来自深交所的孔翔因为投了新大地的唯一一张反对票,而得以留任。

创业板首家造假欺诈上市的万福生科,其IPO首发审核的7位发审委委员也均未受到任何事后追责。

发审委权力过大,为发审委员提供了可能的寻租空间,形成一长串的隐秘利益链条。仍以万福生科为例,中磊会计师事务所担任其财务报表审计,中磊所邹宏文担任签字会计师,邹在此期间正是创业板发审委委员。

 

"触及灵魂深处的革命"

"发审委和证监会属于同一层级,证监会很难问责发审委,若要处罚发审委的话,证监会等于'自己打自己耳光'。"深圳一位资深证券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证监会监审分离的第一步,是把发审权力下放给交易所。发审委可以设在沪深两家交易所,或者沪深两家交易所可以参考港交所的上市委员会。这样,如果交易所层面的发审委出问题,证监会作为上级单位,可以对其失职行为进行问责。"一位深圳资深证券人士建议说。

不过,即使发审委下放到交易所,也需要改变其权责不分的混乱局面。对此,该资深人士认为:"目前,发审委负责审核,又不用承担责任,这是权力和责任的错配,如果证监会真的有勇气把发审权力下放,交易所也要吸取教训,清晰界定发审委的职务和责任,以及如何对失职行为进行问责。"

然而,让证监会放弃审批权力,何其之难?

中国投资总公司总经理高西庆曾形容"实质性审查权力是证监会握在手中的一把利剑"。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设计者之一、曾经的证监会副主席,高西庆一直坚持自己当初的想法--证券发审权应该还给市场。

在前不久的三亚财经论坛上,高西庆公开回忆说:"我最早到证监会,证监会刚成立没几天,我们在开会时,我觉得证监会的发行审批这个权力不应该有,应该放出去。但有人就告诉我,不能这样说,不然把证监会的饭碗砸了,我才知道证监会还有饭碗的问题。"

审批权力之诱人,让人难以抵御。高西庆说:放弃一个具有如此规模和深度的权力,恐怕需要经历一场"从灵魂深处的革命"。他在证监会待了三年半,"据说是得罪了六组不同的利益,然后又被撵出来到社保基金理事会做副理事长"。

新股改革无疑是国内资本市场目前阻力最大,也是触动既得利益者最大的一场变革,是对改革者勇气和魄力的巨大挑战。一位接近证监会的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目前的发审制度凝结了太多人的利益,这也是新股改革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

"当然,也要看到,本届证监会下放行政审批已经有了很大进步,肖钢主席主导的资本市场的实质改革,值得期待。"上述人士说。


    进入专题: 新股改革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金融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1450.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南方周末,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