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Fuhrman:三中全会后的国企改革思路探讨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29 次 更新时间:2013-12-25 21:37

进入专题: 国企改革  

Peter   Fuhrman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随后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中国的改革道路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对国有企业而言,这其中有很多机遇,更存在着很多挑战。事实上,国企改制正在进入一个20年来最关键时期。

可以想象,推动改革释放出来的红利将是巨大的,不仅能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国企自身更是从中受益。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诸如政企不分、经营效益不容乐观、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社会责任感不强等国有企业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成为焦点。改革将触及众多国企的切身利益,有人称其为"深水区"。因此,要如何找到正确的路,国企领导们都已经积极展开探索,我们也与国企客户们进行了多次深入的探讨。

全会后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给了市场一针强心剂,它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推动国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可以说为国企改革打开了天窗,点明了方向和重点。目标虽然有了,但具体该如何实施,还没有定论。通过对决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解读,以及多年来与国企客户们的合作经验,我们做出以下分析:

首先,改革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要将自然垄断性环节和可引入竞争的环节分开。自然垄断环节要靠有效政府监管来克服垄断弊端,而其余环节则交由市场,由企业自身行为决定盈利与否。大多数非垄断行业的国企,毫无疑问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实行市场化经营,就意味着政企的进一步分离,而地方政府对国企的政策性优惠--通常体现在税收、资源、土地租金及财政补贴等方面,必将逐渐减少。这更意味着在销售渠道和市场开拓上,商业原则和市场规律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但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受到的束缚也将大大减少。 政企分离意味着"企业办社会"的终结,虽然所有企业都有一定的社会责任,但那些与企业生产经营没有直接联系的机构和设施,将不会再由国企义务承担。 与此同时,我们预计企业在其生产投资决策中面临的审批环节也将减少。市场化经营需要企业对市场的变化积极做出回应,灵活地作出调整,而繁琐的审批和禁令只会为企业套上枷锁;因此可以想象,改革在减少国企能享受的政策优惠同时,也会给其带来更大的自由。

其次,国有资本、非国有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将成为趋势。这意味着政府会在许多行业,特别是准入门槛较低的行业逐渐减少持股,引入外部投资者,以推进国企公司制改造及股权多元化,来达到资源的更优配置。民资是巨大的存量资本,股权的多元化可以吸引民资支持国企发展壮大,从而达到双赢的局面。与此同时,拥有多个股东也代表着国企需要从扩大生产追求规模的老路转向以盈利为目的、提高生产效率投资效率的新思路。这种思路不仅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国企本身也是绝对有好处的。只有从追求效率的角度考虑,才不会发生产量越多亏损越大的问题,也可以避免资产闲置,为企业的挪腾提供更大的空间。

再有,国有企业需要搭建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对公司的管理层而言,这代表着职业经理人制度将更为普遍,管理层将承担法人财产的保值增值责任,也将对企业的经营投资活动负责。另外,国有企业的财务信息将接受股东的监督,变得更加公开透明。对效绩的要求也意味着预算的作用将逐渐增强,这需要企业加强内部的沟通合作机制,对各部门的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进行全面的预算管理,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对于企业的管理层来说,职业经理人制度必将伴随着更为有效的激励机制。与国际相比,中国国企高管的年薪一直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而合理的薪酬意味着对劳动价值的认可,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与认同感。毕竟,长远来说, 人才才是一个企业最宝贵的资产。

最后,国有企业需要从整体上调整发展思路,顺应大趋势,跟紧政策导向。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到,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各类服务业,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这对于高新技术行业的国有企业自然是好消息,而对于那些身处传统行业的企业而言,调整投资方向,推动技术升级则更应该成为重中之重。

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产能过剩的行业多数也是国企密集行业,例如钢铁产业、船舶制造业、电解铝产业、氧化铝行业、五矿产业、重型机械制造业等等。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策调控,对于政府而言,这些行业更容易创造GDP增长。对国企而言,改革之后的政策松绑可以赋予企业更高的灵活度,使其能够自主决定生产,也就不必再背负亏损的压力制造规模和产能,这对国企的健康发展极具意义。

改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政府对国企的定位也经历了不同阶段,但现在看来,不管是国有资产的产权改革还是国有资产的市场化经营改革,完全退出和大规模私有化都不太可能成为主旋律;相反,经历改革阵痛之后能成功转型的国有企业将在国民经济中拥有更关键更主动的地位,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块重要基石。而快速推进的改革意味着所有企业都必须立刻做出反应,跟进步伐。李克强总理曾说过,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我们才说,现在正是一个关键的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如果企业能积极应对,抓住机遇,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在2020年中国的经济将会走上一个更加强盛与均衡的道路。

作者:Peter Fuhrman (中文名傅成)中国首创创始人兼董事长


    进入专题: 国企改革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0836.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财经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