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过去十年来,即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期间,中国军事外交牢牢把握和运筹战略机遇期,全面贯彻中国的对外政策和国防政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认真践行“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围绕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为促进国家关系的全面发展,增进与各国军队间的友好合作关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发挥了独特战略作用。十年来,中国军事外交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始终与时俱进,始终坚持“以和为贵”的军事外交大理念,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和宽领域的军事外交大格局,并发展了面向世界、走向世界的军事外交大开放。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军事外交也将在党的指引下,继续坚持“以和为贵”的军事外交理论,完善和发展既有的军事外交格局,加大对外开放力度,践行公共外交,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军事外交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政治外交紧密联系,具有高度的战略性、政策性和敏感性。同时,军事外交又是军事力量的和平运用,刚柔并济,兼有军事和外交两方面的相关功能,即:营造和改善国家战略环境;促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维系和发展双边与多边军事与安全关系;参与和处理多边军事与安全事务;展示和提升国家影响力;应对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特定情况下影响国际危机与冲突进程。
在建国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与外交部具体负责的政治外交或政府外交不同,在涉及军事外交问题时,中国主要使用“军队外事工作”、“对外军事交往”或“对外军事交流与合作”等概念。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外交工作全面推进,经济、能源、军事、文化和科技外交等“领域外交”概念开始出现并逐渐被接受,中国的军事外交也受到西方广泛关注:“中国人民解放军利用了多种活动、方案和场所来实施其军事外交,其中包括高级战略安全对话、军事交流、职业军事教育交流、武器装备进出口和参与维和行动等传统活动。广义上说,中国的军事外交活动可以分成四类:战略级活动;地区活动;职业军事教育交流;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与其他国家的合作。”①
过去十年来,即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期间,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科学发展观与“和谐世界”理念指引下,中国军事外交全面贯彻中国的对外政策和国防政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认真践行“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围绕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牢牢把握和运筹战略机遇期,为促进国家关系的全面发展,增进与各国军队间的友好合作关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发挥了独特的战略作用,在理论与实践方面与时俱进,成就喜人,前景远大。
一、“以和为贵”的军事外交大理念
军事外交理念,蕴含于军事外交主体的思想深处和抽象思维领域,集成于国家的民族传统、历史文化、价值观念、战略思想、治国信念和世界观之中,接受国家利益驱动和内外环境与条件的制约,见诸对军事外交实践具有指导和规范意义的信条、原则、观点、政策以及经长期实践得来的理性思考与认识,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段和极为宽泛的空间领域,对军事外交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发挥着潜移默化作用,可谓“军事外交之灵魂”。西方军事外交的基本理念呈现出“以力为先”①的鲜明特征。它信奉“社会达尔文主义”,主张强权即公理,对外扩张,争权夺利。其自利性、排他性和对抗性的特质反映出西方一以贯之的扩张逻辑、霸权冲动、对抗思维和进攻取向,适应了当时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环境中,这一理念推动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日本、德国、美国等西方国家完成了海外扩张、开疆拓土、殖民亚非拉、进而争霸全球的“鸿篇巨制”。虽兴衰不定,但支撑西方大国崛起的军事外交理念无一不是“以力为先”。但在全球化时代国家间联系日益紧密、各国利益彼此交融、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特别是和平与发展成为全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愿望和迫切要求的时代,“以力为先”的军事外交理念四处碰壁,而奉行“以力为先”理念的西方军事外交也难以为继,且败象渐露。
中国军事外交的基本理念,则是“以和为贵”,主张“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它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思想、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新时期中国安全与战略观念的集合体,传承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传统文化精髓,体现在和平共处原则、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新安全观、“上海精神”、“和谐世界”等主要思想和理念之中,见诸领导人讲话或著作、国家重大外交与国防政策宣示、双边或多边外交关系公报等声音或文字之中,并以“和平发展”的伟大实践昭示世界。
“以和为贵”的军事外交理念,传承并体现了中国“和而不同”的传统文化精髓。中国文化根植于五千年的传统之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性格、价值观念和心理情感。中国古代“亲仁善邻”思想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古训,反映了中国人民爱好和平、渴望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的良好愿望和深厚文化底蕴。在2006年8月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致力于增进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和谐外交”正式成为中国的外交政策方针,它是“和而不同”的中国传统价值观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外交政策的体现。2009年10月,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的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上将在美国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发表题为《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中国军队》演讲。他指出,中华民族是崇尚和平的民族,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和谐”、“和合”,讲求“和而不同”、“兼容并蓄”。中国军队积极承担反恐、救灾、国际维和、维护权益、国际救援、安全警戒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①
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互信、互利、平等、协作新安全观,到和谐世界理念,中国军事外交始终贯穿着“和平的主线”。和谐世界意味着共同安全,而实现共同安全的途径,只能是更新安全观念,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建立有效的集体安全制度,强化联合国作为集体安全制度核心的重要地位,加强安全合作,实现有效裁军和军备控制,通过协商、谈判解决国际争端和冲突。和谐世界意味着共同繁荣,而实现共同繁荣的主要方法是加快发展,以消除全球安全威胁的根源。在西方的历史终结论和文明冲突论等长期盛行的背景下,以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为核心的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不仅给世人以新的启迪,也表明中国将成为现行国际体系演进过程中推动积极创新的力量。②
由于中国军事外交的根本目的是建设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因此在具体的军事交往中,不谋求损人利己,而在于拓展安全关系,广交朋友,推动普遍性和平与广泛安全的实现,在和谐世界中实现自身国家利益。
“以和为贵”的军事外交理念,在新时期中国军事外交实践中得到生动和与时俱进的诠释。上海合作组织是摒弃冷战思维、倡导新安全观、探索新型国家关系、新型国际安全合作模式的开创性实践。不同于传统的国际地区合作组织,上合组织超越传统地缘政治理念,对内遵循“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文明多样性、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对外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开放等原则,积极开展国际对话交流与合作,上合组织也因此而成为新型安全观、新型国家关系、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的典范。“值得注意的是,哪些是中国军事外交不会去做的事情。北京一直没有且目前仍旧没有谋求开展的军事外交内容之一就是建立传统军事联盟”。①
中国与东盟各国在2002年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确认领土和海洋权益争议由直接相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双边友好协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承诺尊重各国依国际法原则所规定的在南海的航行及飞越自由。2011年中国与东盟相关国家达成旨在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后续行动指导方针”,展示了中国愿以和平对话的方式解决争端的大国胸怀和负责任的大国态度。②
在地区合作问题上,中国也一贯坚持“开放的地区主义”,尊重地区外国家在亚洲的存在和利益。2011年5月,中美两国决定建立亚太事务磋商机制,目的就是为了双方在亚太地区建立良性互动格局,以便更好地为亚太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③
2011年6月,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上将率中国代表团出席香格里拉对话会,中国国防部长首次与会,展示了中国在多边安全合作机制中积极参与、务实合作的姿态。梁光烈在“中国的国际安全合作”专题会上发言,全面深入地阐释了中国的国防政策和中国在亚太安全合作上的原则和主张,明确指出中国致力于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这是中国军队致力于增进地区安全互信与合作的积极努力,体现了中方对维护和促进亚太地区安全的高度重视。④
“以和为贵”的中国军事外交理念,从绵延5000年的本源上就执著于对和平的追求和对其他国家及其正当权益的尊重和照顾,具有鲜明的谦让、内敛、共生、共处的特点,以及“和而不同”的价值取向、“求同存异”的思维取向、稳健从容的心理取向、统筹兼顾的科学取向与积极进取的作业取向,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它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未来引领世界潮流的光明前景。
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军事外交大格局
根据国家总体外交布局,中国军事外交着眼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积极主动地配合国家整体外交行动,与150多个国家开展军事交往,对外军事关系全面拓展,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军事外交大格局。
首先,稳定发展与大国的军事关系,改善和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军事关系。中美两军在防务磋商、海上军事安全磋商、军事档案等机制性项目上有计划地开展了交流。①
中方致力于推动中美两军关系在“尊重、互信、对等、互惠”的基础上,健康稳定可靠地向前发展。中俄两军战略互信与务实合作不断深化,开展在人员培训、边防、院校、防空兵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②
2008年中俄两军总参谋长启用军事热线是两军深化务实合作的又一重要举措,是两国政治互信和战略协作水平的又一具体体现,有利于双方就两军交往与合作等重大问题保持及时沟通,就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及时交换看法、协调立场,推动中俄两军的交流与合作。③
中欧军事关系继续拓展,在巩固与中东欧国家传统友好关系的同时,加强与西欧国家的务实往来,探索与北约、欧盟④发展军事关系。⑤
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军事关系,坚持从政治和战略的高度运筹和推进周边军事交流与合作,为营造安全稳定的地区安全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的对外军事活动很多是为了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在过去10年中,中国做了大量努力,谋求解决边境争端并提升与邻国的关系。”⑥
2007年至2009年3月,我军共派出高级代表团33批(次)出访周边国家,并接待了来自周边国家的38个高级军事代表团。自2002年以来,我军先后与周边国家军队举行了17次联合演习和4次陆上联合训练。①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军事关系,巩固和发展与亚、非、拉和加勒比、南太平洋地区国家的军事交往,深化彼此间的传统友好关系。2009年中国与非洲的加蓬进行了“和平天使—2009”人道主义医疗救援联合行动,开创了中国军队与非洲国家举行联合军事行动的先例。2010年“和平方舟”号医疗船在亚非五国完成了“和谐使命-2010”巡回医疗行动,进一步扩大了与亚非国家军队的接触。②
中国与埃及建立防务(合作)委员会会议机制,与土耳其建立军事合作高级对话会机制,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建立防务磋商机制,拓宽了中国与中东国家的防务交流领域。③
其次,军方高层互访是最具实质性意义的军事外交活动,牵引军事关系全面发展。1978年至2004年9月,我军共派出2400多个军事代表团,其中高级军事代表团900余批;外国军事代表团来访3000多批,其中外国国防部长、三军总司令、总参谋长等高级代表团占一半以上。④
2005、2006年两年,人民解放军高级军事代表团出访60多个国家,有90多个国家的国防部长、三军总司令、总参谋长等高级代表团来访。⑤
2007至200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军事代表团出访40多个国家,有60多个国家的国防部长、总参谋长来访。⑥
2009、2010年,人民解放军高级军事代表团出访40多个国家,有60多个国家的国防部长、总参谋长来访。⑦
2011年6月,以色列国防部长埃胡德·巴拉克访问中国,随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在8月份对以色列进行了回访。军队高层交往丰富了国家对外关系的内涵,奠定了对外军事安全合作的坚实基础,全面推进了中国与大国、周边和发展中国家的军事关系。派驻军事外交代表是建立和发展双边军事关系的较为稳定的方式,目前中国在110多个国家设立武官处,有100多个国家在中国设立武官处。我军组织专业技术团组的互访和考察,对互相学习借鉴有益经验、推动各自国家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军共有20多所院校和培训机构担负对外培训任务,对促进中外军事交流与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至2008年,共接纳130多个国家的4000余名军事人员到中国学习。国防大学防务学院是我军最高层次的外训基地,先后为157个国家培训了4000余名高级军官和政府官员,其中300多人出任政府部长、军队总部和军兵种领导人,为配合国家整体外交,展示我军良好形象,深化与各国军队友谊发挥了独特作用。①
我军广泛开展专业技术领域的交流合作,安排专家学者出席国际军事学术会议,组织中青年军官到日本、韩国、巴基斯坦、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参观见学。②
在专业人才培训上,我军积极配合人才战略工程,加大外派军事留学生力度,先后派遣军事留学生2000多名,为改善我军干部队伍结构,提高现代化指挥与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③
第三,我军广泛开展与其他国家的战略磋商和对话,促进了相互信任、交流与协作。迄今,我军已与美、俄、英、法、日、澳、南非等20多个国家的防务部门和军队开展了机制性战略磋商和防务对话。④
“中国与有战略合作关系的国家和存在潜在冲突的国家一直保持着频繁的高层磋商和战略对话,与其他对于创造国际安全形势具有重要意义的实体(如英国、澳大利亚、南非和日本)开展战略对话。”⑤
中美之间建立了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国防部副部长级的定期年度防务磋商机制、国防部工作会晤机制等。中俄之间建立的国防部长定期会晤机制和两军总参谋部战略磋商机制,是两军交流与合作中重要、务实和有效的机制性项目,对增进两国、两军的相互了解与信任,深化互利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与蒙古、日本、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度、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建立了防务安全磋商和政策对话机制。①
我军积极参与地区安全合作和多边对话,先后参加了上海合作组织、东盟地区论坛、西太海军论坛、香格里拉对话会等机制,在反恐、救灾、维和、海上安全、边界联合巡逻等领域开展了有效交流与合作。②
第四,开展国际安全合作与务实军事合作,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作出积极贡献。截至2012年中,上合组织在成立以来的11年来,防务安全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已经成功举行9次国防部长会议,2次总参谋长会议,近20次成员国国际军事合作部门领导会议。举办防务安全论坛5次,开展了军事气象水文等专业领域机制化合作。举行联合军事演习8次,第9次联演也即将拉开序幕。③
从2001年到2011年的合作成果共有近70项。④中外军队联演联训是新时期军事外交服务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实践且逐步实现常态化,在达成国家政治外交目的的同时,对增进互信合作、促进我军全面建设、提高部队实战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影响深远。⑤
2002年,我军首次与吉尔吉斯斯坦军队举行联合实兵演习。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我军于2003年首次参加多边联合反恐演习。2005、2007、2009和2010年,与俄罗斯等上合组织成员国举行“和平使命”系列联合反恐军事演习。⑥
此外,我军还与巴基斯坦、印度、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泰国、美国、俄罗斯、日本、新西兰、越南等国海军举行搜救、通信、编队、潜水、护航等课目的双边或多边海上演练;⑦与泰国、巴基斯坦、印度、新加坡、蒙古、罗马尼亚、泰国等国举行反恐、安保、维和、山地作战、两栖作战等课目的联合训练;⑧2012年中国军队首次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军队在医疗领域举行“合作精神—2012”联合实兵演练。①
2005年12月,我海军舰艇编队穿越印度洋,分别与巴基斯坦、印度、泰国军队举行了海军联合演习,实现了海军出访编队职能使命的新拓展。2006年9月,海军113号导弹驱逐舰跨过太平洋,与美国海军举行海上通信和编队机动演练,这是中国海军首次跨越大洋与世界强国海军同台竞技。2007年3月,海军两艘新型导弹护卫舰组成编队,越过南中国海,横穿印度洋,在阿拉伯海参加了“和平—07”海上多国联合军演,与来自巴基斯坦、美国、英国、法国等8个国家海军的12艘军舰共举行了20多个海上课目的演练。2007年5月,海军567号导弹护卫舰参加了在新加坡樟宜港举行的第二届西太平洋海军论坛多边海上演习,共有来自中国、美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巴基斯坦、韩国、新加坡等12个国家的15艘军舰参加。课题为“海上联合防御和保交作战”的中俄“海上联合—2012”军事演习,在中国青岛附近黄海海域举行,这是两国海军首次举行联演。中国海军不仅展示了中国的军威和国威,更表明了中国与国际社会协力打击各种形式的安全威胁、维护海上安全的信心和能力。共同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和训练,不仅提升了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履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而且提升了我军与本地区国家军队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合作水平。②
最后,中国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作为国家实行对外开放、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着务实互利精神,与俄罗斯等国建立和完善了军技合作机制,为提高我军装备技术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在常规军贸领域与一些国家保持着正常的合作,这些合作符合中国的军品出口三项原则:有利于接受国的正当自卫能力;不损害有关地区和世界的和平、安全与稳定;不干涉接受国的内政。2012年3月,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报告宣称,2007年至2011年,中国在“大型常规武器”的国际交易量中占到5%,中国的武器出口比之前5年增加了将近一倍,从而成为全球第六大武器供应国。③这主要因为巴基斯坦从中国购买了海军装备系统和歼击机。①
中国积极推动国际军控、裁军与防扩散努力,2002年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导弹及相关物项和技术出口管制条例》及《管制清单》、《有关化学品及相关设备和技术出口管制办法》(含出口控制清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两用品及相关设备和技术出口管制条例》(含出口控制清单)和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品出口管理条例》。
三、面向世界,走向世界,中国军事外交的大开放
奉行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以维护和平为目的、实行开放合作的中国现代化军队,和平运用武装力量,以更加开阔的胸襟面向世界,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阔步走向世界。对外形象展示更加开放透明、成熟自信,为增强国家软实力、树立国家良好形象作出了特殊贡献。“中国正在进一步在全球范围内参与广泛的活动,诸如科技会议、军事访问交流、援助计划、维和行动以及双边和多边政治活动等。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中国正在以史无前例的方式参与国际活动。”②
舰艇出访是军事领域交流的一个重要项目,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标志性。2002年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从青岛起航,开始了中国海军历史上首次环球远航,编队横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历时4个多月,总航程3万多海里。这是中国海军历史上出访国家最多、时间最长、航程最远、影响最大的一次军事外交活动,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2007年11月,中国海军“深圳号”导弹驱逐舰访问日本,这是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舰首次访问日本。③
2008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郑和”号训练舰抵达越南中部的岘港市仙沙港,这是中国海军军舰首次访问越南。④
中国海军“广州”号导弹驱逐舰参加了由巴基斯坦海军举办的“和平—09”海上多国联合演习。2009、2010年,中国海军共派出10余批20余艘次舰艇访问30多个国家,接待了20多个国家30余艘次舰艇来访。①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支持并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向联合国30多项维和行动派出2万多人次维和官兵和军事观察员,目前是联合国5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重要贡献。中国于2002年加入联合国一级维和待命安排机制,②
中国军人先后出任联合国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团、塞浦路斯国际维和部队指挥官。2007年胡锦涛主席访问利比里亚时为维和分队题词:“忠实履行使命,维护世界和平”。2009年国防部维和中心在北京怀柔挂牌,作为我军首个维和专业培训与国际交流机构,承担联合国委派的维和培训任务、开展学术交流、举办国际维和研讨会。③
《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条例(试行)》,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2008年12月我海军舰艇编队远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保护中国航经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船舶、人员安全,保护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运送人道主义物资船舶的安全,并尽可能为航经该海域的外国船舶提供安全掩护。这次远洋护航,是我国首次使用军事力量赴海外维护国家战略利益,保护重要运输线安全,首次组织海上作战力量赴海外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目前,中国海军已向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派遣13批护航编队,共计30余艘战舰、20多架舰载直升机、10000余名官兵,已完成5000艘中外船舶的护航任务。海军依托远洋护航培养锻炼人才,200名优秀指挥员脱颖而出。中国海军开展护航行动以来,实现了被护船舶和自身人员装备两个100%安全,为维护海上交通运输秩序,保障各国船只和人员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展示了人民海军的良好形象。④
2002年中国军机抵达阿富汗首都喀布尔机场,这是我军首次对外实施人道主义物资救灾援助。10年来,我军在坚决完成国家和人民赋予的抢险救灾任务的同时,在印度洋海啸、巴基斯坦地震、朝鲜水灾、菲律宾泥石流、缅甸风灾等灾难救援中,紧急启动人道救援应急机制,及时向受灾国紧急运送了大量救灾物资,多次派出医疗、防疫、直升机等军队专业力量参加国际灾难救援。①
以北京军区某工兵团为主组建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又名“中国国际救援队”),先后参加阿尔及利亚、伊朗、印尼和巴基斯坦的地震救援行动。②
我军还积极参与人道主义救援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军队举行人道主义救援与减灾研讨作业,举办东盟地区论坛武装部队参与国际救灾法律规程建设研讨会,举行东盟与中日韩武装部队国际救灾研讨会。③
2009年国庆阅兵,中国展示的52型主要装备全部为中国自主研制和生产,其中大部分是首次参阅,其中包括巡航导弹、预警机、无人机、新一代战车、新型雷达和卫星通信等先进的信息化装备,充分展现出新时期国防科技工业取得的丰硕成果。2008年第7届珠海航展中国前所未有地大规模展示军用装备,除首次在航展中公开亮相的新一代“歼—10”战斗机外,各种新型导弹和其他装备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最受关注的是中国首次展出的大批精确制导导弹、反舰导弹和机动武器系统。2012年第九届珠海航展是中国国防实力的又一次集中展示,中国空军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做了全面展示,包括战斗机、轰炸机、直升机和无人机在内的多款新型战机登场,多款新型防空、反舰和地对地导弹亮相。④
2009年中国海、空军利用建军60周年庆典活动,集中接待了29国海军领导人和33国空军领导人,同时开展双边会谈、多边会谈、海上阅兵等多种形式的军事外交活动,有力地宣示了和平发展理念和防御性国防政策。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0周年而举行的海上阅兵在青岛附近黄海海域举行,海上分列式检阅中国海军的舰艇和飞机,海上阅兵式检阅来自14个国家的21艘舰艇,29国武官及其他嘉宾登上“郑和”号训练舰,观摩多国海上阅兵活动。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60周年,中国航空博物馆举办武器装备建设成就展,“八一”飞行表演队首次使用“歼—10”飞机进行飞行表演,“空警—2000”等参加国庆60周年首都阅兵的飞机亮相京郊,并首次组织30多个国家的空军代表团来华参加国际论坛,旨在搭建多国军事外交平台,倡导“和谐空天”理念,展示人民空军“开放、自信、合作”的胸怀与形象。
通过军事训练领域的开放,邀请外国军事人员观摩我军军事演习,邀请外军代表团参观开放部队和院校,举办国际学员周等活动,积极向国际社会展示我良好形象,也表明中国军队的透明度已达到较高水平。2003年10月,首次邀请15国27名军事观察员观摩由北京军区组织的“北剑—0308U”联合演习,①首次开放我军合同战术训练基地(朱日和镇)。2004年6月,邀请15国驻华海军武官观摩中、英海上联合搜救演习。9月,邀请外军观察员观摩海军组织的“蛟龙-2004”演习、邀请周边16国军队领导人或军事观察员及其驻华武官观摩济南军区组织的“铁拳-2004”演习。②
2005年9月、2007年9月和2008年9月,先后3次邀请多国军队人员分别观摩了“北剑—2005”、“勇士—2007”和“砺兵—2008”演习。“勇士—2007”摩托化步兵师进攻战斗实兵实弹演习,首次邀请日本自卫队军事观察员观摩。“砺兵—2008”演习,国防部邀请尼泊尔、泰国等13个国家军事代表团及美国、俄罗斯等23个国家的军事观察员前来观摩,创下了观摩国家最多、观摩人员最多、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纪录。2008年10月,来自60多个国家、在中国国防大学和南京陆军指挥学院进修的170多名外籍学员应邀观摩了代号为“前锋—2008”的中国济南军区某装甲旅实兵演习,这是我军演习首次大规模对外国留学生开放。通过一系列邀请外国军事观察员观摩演习的活动,③实现了展示我军形象与观摩演习相结合、专业交流与观摩演习相结合的目的,受到各国军队领导人和军事观察员的高度评价,它是我军新时期开展军事外交和军事训练合作的重要举措,向外军展示了解放军各军兵种部队的过硬军事素质、严明的组织纪律、良好的精神面貌、爱好和平的强烈愿望、友好和谐的外交风范。自1998年起,我每两年发表一次国防白皮书,全面阐释我防御性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介绍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情况,化解了一些国家对我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军队建设快速发展的所谓“疑虑”,有力地回击了“中国军事威胁论”。①
中国国防白皮书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和国内民众全面认知中国国防政策和国防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权威文件。中国的每一部国防白皮书都有新内容,这既体现了中国军队对外开放合作的诚意,也体现了中国军队自主增加透明度的意愿。建立国防部权威信息发布平台,也是向世界说明中国和中国军队的有效途径。2008年建立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制度,积极回应舆论关切。2009年中国国防部网站上线试运行,设中、英文两个版本,向世界提供更多有关中国国防政策和中国军队的权威信息,对外传递中国军方声音。2011年中国国防部开始举行每月例行的记者会,更加及时地发布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信息,更好地向世界说明中国军队。
我军积极参加东盟地区论坛(ARF)、东盟防长扩大会、香格里拉对话会等机制,创办香山论坛、钟山论坛等军事对话平台,探索开展与欧盟、北约的军事交流,拓展了我战略空间。中国支持东盟地区论坛逐步扩大国防官员参与,2004年发起并承办首次“东盟地区论坛安全政策会议”,填补了东盟地区论坛在高层国防官员对话领域存在的空白。②
2005年由中国国防部主办、国防大学承办的上海合作组织防务安全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上合组织成员国及观察员国蒙古国、巴基斯坦、伊朗、印度等国家共26名高中级军官参加了论坛。国防大学召开的2008年度国际安全研讨会,来自69个国家的131名外军高级军官和中国军官及专家学者共420余人进行了研讨。③
自2007年以来,我军多次派遣高级军事代表团出席香格里拉对话会,同时重视其他地区组织在国际安全事务中的作用,与欧盟、非盟、北约等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交流,增进了相互理解与信任,拓展了国际安全对话空间。
四、中国军事外交发展的大前景
基于中国军事外交“以和为贵”的大理念,过去十年来中国的军事外交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特别是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军事外交大格局,确立了面向世界、走向世界的军事外交大开放。以此为基础,党的十八大对中国外交和国防事业作了系统论述,体现了中国外交和国防政策的连续性和创新性,为中国军事外交描绘了未来发展的大前景。
首先,中国军事外交仍将长期坚持“以和为贵”的军事外交理论。十八大报告指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历史昭示我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它预示着“以和为贵”的军事外交理念将进一步发扬光大。例如,上合组织成员国国防部长们在2012年指出,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核心内容的“上海精神”是成员国开展防务安全合作的最重要指南。①
其次,下一阶段的中国军事外交将更注重全局且更为开放。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这意味着,中国军事外交始终坚持在“以和为贵”理念指导下的战略大格局和对外大开放,广泛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双边和多边军事关系。2012年2月,第14届中欧领导人会晤在北京举行,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进入一个新的重要发展阶段。欧方认为,面对共同挑战,欧中相互依存度不断增强,正日益成为命运共同体,欧中是战略伙伴和朋友,不是对手。欧方主张面向未来,摒弃零和游戏,增进互信,实现双赢,推动欧中关系更上一层楼。①
中国军队与许多北约成员国具有良好的两军关系,中国与北约的交往也在逐步增加,在护航等领域开展了初步合作。2012年2月,北约军事部门代表团首次访华,②北约国际军参部主任表示,北约重视与中国发展防务安全关系,愿在双方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开展合作,北约在亚太地区希望有一个稳定的南太平洋,但是北约在这个地区没有行动的计划。③
2013年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见来华举行中俄第八轮战略安全磋商的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帕特鲁舍夫时强调,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中国外交的优先方向,面对国际形势快速复杂深刻变化,中俄作为推动国际形势健康发展、维护国际战略平衡的建设性力量,应进一步加大相互政治支持,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协调配合,为实现各自发展振兴营造和平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共同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④
2012年9月,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访问印度,表示解放军从未在海外建军事基地,也不考虑在印度洋这么做,船舰在沿海国家进行整补是一般做法,这与在海外建立军事基地无关。⑤
这是8年来中国国防部长首次访印,双方打算从2013年起恢复“携手”陆军联合军事演习。⑥2013年1月,第五届中印防务与安全磋商举行,中方表示真心诚意希望同印度成为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战略伙伴,希望双方共同努力维护两国边境地区和平与安宁,促进南亚地区和平稳定,构建长期稳定、友好合作的新型军事关系。⑦与此同时,第五届中国—印尼国防部防务安全磋商举行,双方对两军交流与合作给予了积极评价,并共同宣布双方建立海军对话机制。①
第三,中国军事外交还将强化对外宣传,大力实践公共外交,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需要指出的是,自美国奥巴马政府启动重返亚太战略以来,中国军事外交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周边环境严重恶化。尽管如此,中国军事外交仍坚持“以和为贵”的理念拓展对外交往,特别是加强与美国的军事交流。2011年1月,中国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习近平在会见来访的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一行时表示,中美两军关系的发展必须建设和维护一个稳定可靠的政治基础,这就是相互尊重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希望两国防务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维护好两军关系的政治基础,确保两军关系沿着健康稳定的轨道向前发展。②
2011年5月,在中美第三轮战略与经济对话中,双方首次派出外交代表和军事代表共同参与。中方代表为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马晓天,美方代表为美国国务院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国防部副部长弗卢努瓦、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卡特赖特等。同月,应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邀请访美的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发表讲话指出,中美关系过去40年的发展历史表明中美不是零和博弈的竞争对手,而是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两国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③
针对上个十年美对台军售、美军机军舰到中国近海作高强度抵近侦察、美国频繁在中国周边进行联合军演,中国从维护中美两国、两军关系的大局出发,提出“推动建立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美之间相互尊重、合作互惠的新型军事关系。”④
其中,“互相尊重”是前提、是基础,“合作”是手段、是途径,“互惠”是目标。“互相尊重”居于核心地位,如果没有“互相尊重”,就没有“合作”和“互惠”。2011年7月,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克·马伦在中国人民大学发表演讲:“如今的中国与10年前不同,今后10年也必将继续改变。中国不再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事实上,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大国。”⑤
因此,“我们期待中国在解决全球问题时承担更大的责任,与其不断增长的实力相符。”①2012年5月,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就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发表演讲,强调面对崛起的中国,美国无意与之为敌,将会力避横亘在老牌强国与新兴大国之间的“战争陷阱”。②
2012年9月,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与来访的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举行会晤,帕内塔表示中美是隔着太平洋的两个伟大国家,美方希望开启中方所说的新型大国关系。③
帕内塔访华期间还表示,美国的亚太地区再平衡不是为了牵制中国,是为了创建中美两个亚太国家关系的新模式,④美国对亚太地区新的军事聚焦,包括在日本安装第二套雷达系统的计划,不是为了遏制或威胁中国,⑤美中双方应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待两军关系,美方致力于与中国建立稳定的、建设性的关系,这是维护21世纪世界和平的重要条件。美方鼓励亚太各国加强与中国的交流,邀请中方参加2014年“环太平洋演习”。⑥
展望未来,中国和平发展势不可挡,美欧等传统西方大国的相对衰落也是长期历史趋势。这既为国家总体外交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没有哪个国家愿意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中心,这必然会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形成各种障碍,进而对中国军事外交形成严峻挑战。要确保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一方面需要建设一支强大的“能打仗、打胜仗”的军队,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军事外交的力度,缓解乃至消解“中国军事威胁论”。以党的十八大报告为指引,未来的中国军事外交必将坚定不移地秉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以和为贵”的和平理念,主张用非军事手段解决争端、慎重对待战争,并在战略上后发制人。不论现在还是将来,不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军事扩张。中国必将继续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来源: 《国际展望》201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