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宾·哈丁:美国从沙土上重建经济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72 次 更新时间:2013-09-16 09:18

罗宾·哈丁  

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总统上任12周时,“大衰退”(Great Recession)正处于最严重的时刻,人们仍然把他看作是希望的化身。当时他发表了一场关于美国经济重建及再平衡的演讲。奥巴马以非常适合他的布道风格,讲述了《圣经》“登山宝训”(Sermon on the Mount)中的一个寓言故事,内容是愚蠢的人在沙土上建房子,而聪明人在岩石上建房子。

“我们也不能在沙土上重建经济,”奥巴马表示,“我们必须把房子盖在岩石上。我们必须为增长和繁荣奠定新的基础,我们将从贷款和消费的时代进入存款和投资的时代,我们将减少国内消费,将更多产品出口到国外。”

4年过去了,美国经济再平衡进程已陷入停滞;美国正在重建,但基础是沙土。想到这点很让人沮丧,但沿着当前的道路,美国将重新回到与此次衰退之前一样的经济结构:由消费驱动,大量进口商品。这是走向新危机的头几步。

2009年,奥巴马在讲话中赞同关于美国应如何实现经济再平衡的共识。出口和投资的比例应上升,同时消费、进口和住宅建设的比例应下滑。从财政平衡的角度来看,家庭和政府储蓄需要增加,企业储蓄需要减少。至于收入方面,劳动收入相对于资本收入应出现上升,而且收入应得到更公平的分配。

在需求变得更加均衡的情况下,经济应会增强抵御冲击的能力,而且较不容易出现债务累积,同时由于投资增加,经济将能更好的增长。曾经有一两年的时间,美国经济看上去充满希望,但经济再平衡停下了脚步。

从贸易谈起吧。2009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下滑至2.5%,但接着就停止了下滑。奥巴马2010年提出5年内出口翻番的目标,如今这看上去像是一场白日梦。随着美国经济复苏和新兴经济体放缓,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可能会再次扩大。

居民个人储蓄率的情况类似。在危机之后,个人储蓄占收入的比例从3%升至6%,但此后再次回落至接近4%的水平。企业储蓄——企业资产负债表上的所有现金——仍高企,而公共部门则努力削减赤字。

劳动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稳定59%左右,衰退之前是62%。随着不平等程度的上升,家庭收入中值低于衰退之前的水平。最糟糕的是,私人投资与国内产出之比甚至低于长期水平,在2010年推出经济刺激计划后,美国的公共投资曾达到峰值水平,此后却一直下滑。

美国经济中也有若干亮点。最突出的是页岩油的兴起,它推动了贸易和投资;新出台的金融监管规定应会限制信贷增长空间,从而促使储蓄率上升。但美国经济并未处于均衡状态。

政策制定者无法开出经济平衡的药方,但他们依然有很大操作空间,以期在更坚实的基础上推动美国经济复苏。首要举措是对住宅融资机构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实施改革。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两房”在此次危机中的角色,美国迄今并没有进行任何法律上的修订,来减少两房投向抵押贷款市场的人为补贴。而时间拖得越久,实施变革的难度就会越大。

如果(或者说当)经常账户赤字开始再次扩大,奥巴马应该与任何一个操纵本币兑美元汇率的国家正面对阵。未来几年许多新兴市场可能都会有此动机,包括自身也正竭力推动经济再平衡的中国。美国应避免再次走上老路。

使经济趋向均衡的最重要因素是投资,包括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这意味着要设法阻止自动减支导致削减科研、教育和基础设施投资。那种愚蠢的宏观经济手段不仅会减少经济中的短期需求,而且还会大大减少美国真正需要的东西,结果只是换取预算赤字的轻微下降。

美国国会中的共和党人对此似乎并没有太过担忧,他们倾向于利用自动减支,寻求减少长期福利支出。奥巴马将不得不做出决定:他是希望赢得一代人一遇的围绕美国政府规模的政治斗争——这意味着在公共部门崩溃之际坚持扩大税收收入——抑或希望通过达成一项减轻自动减支压力的协议,追求经济在中短期的健康?

在私人投资方面,可以着手的地方并不多。要在短期内实现私人投资复苏,最明显的方法是让经济变得更为健康;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方式是在自动减支方面采取一些措施。企业税改革可以更好地激励企业在美国国内投资。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模式是否变得阻碍投资活动也是一个值得观察的问题。

经济平衡大多数时候似乎是一个抽象概念——只要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就好——但长期来看,它会影响工作岗位质量、经济增长水平和整体稳定。如果可持续发展没有成为此次金融危机留给美国经济的遗产,这将是一场悲剧。

在2009年的那次演讲中,奥巴马很乐观,他没有谈到把房子盖在沙土上的后果:“雨淋、水冲、风吹,摇撼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并且倒塌得很厉害。”

译者/梁艳裳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7716.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英国《金融时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