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结束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这是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方向、目标、途径提出的新要求,也意味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如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在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李克强有关讲话精神的基础上,我认为主要应做到“四靠”。
一靠改革红利。改革是“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动力之源。中国经济近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不言而喻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未来发展仍然需要依靠改革来推动。事物不断发展变化,体制机制也要随之进行调整完善。可以说,中国经济没有改革不会有现在的辉煌成就。同时,我们也可以肯定,中国经济不继续深化改革,就不会有持续健康的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需要改革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弊端,激发中国精神,迸发中国力量。第一,改革要有新思路。当初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而现在的改革是全方位、多领域的改革,必须统筹规划,搞好顶层设计。对哪些方面必须改,哪些方面先改,哪些方面后改,哪些应当由中央来推动,哪些应当由地方和部门来推动,都要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和论证,然后分步实施、有序推进。不能再只有“摸着石头过河”、边改边看的思想,否则由于改革所带来的损失将是难以弥补的。第二,改革要有新力度。现在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改革的难度会越来越大,但我们改革的决心和信心不能动摇。我们要从发展的需要、人民的愿望出发,不能因为既得利益者的阻挠而半途而废,不能因为害怕改革失败而裹足不前。对待改革要正如李克强总理所强调的,“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言出必行,说到做到”。第三,改革要有新机制。要建立健全改革议事决策机制、执行落实机制、纠错纠偏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等,确保改革健康顺利推进。特别是要建立改革倒逼机制,提高地方和部门推动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时效性。
二靠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核心。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毫无疑问,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必须以科技创新作为支撑,并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重要标志。当前,中国经济已经有一个较长时期快速发展的量变积累过程,即将也必须迈进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的质变过程。只有实现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中国经济质的变化,中国经济才能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真正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科技创新摆上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位置,充分说明全党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已形成共识。有共识关键要有共为。依靠科技创新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需要我们思想上更加自觉,行动上更加主动,措施上更加有效;实现中国经济有更多科技创新元素的量变到质变需要我们顺势而为,有所作为。一要把各级地方政府的创新热情激发出来。从目前的情况看,在国家层面一直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把科技创新摆到了应有的位置。但是有些地方政府却存在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的现象。搞科技创新不仅要有国家层面在核心、前沿、基础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更需要各级地方政府抓好各项应用技术的研发、推广和运用。建立健全科技GDP考核机制,促使各级地方政府像抓招商引资、城市建设一样抓科技创新,以建设创新性政府、创新性社会成果,促进创新性国家的实现。二要把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实践出真知,科技创新归根结底要从实践中来。企业是科学技术运用最直接、需求最迫切的载体,科学技术在企业的运用实践中得到检验,也必将在企业的运用实践中得到创新,所以企业理应成为科技创新最活跃的地方。要努力营造企业能够公平引进科技人才、公平获取科技专利信息、公平得到科研经费支持的环境,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在中国孕育出像微软、苹果这样在全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三要把更多的创新性人才培养出来。培养人才教育为本。首先,要改变以考试分数论英雄的单一教育模式,实行以分数和创新双轨运行的教育模式,在义务教育阶段建立创新兴趣班或小组,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建立创新学校或院(系)。对有志于科技创新的学生,采取艺术类考生录取的模式,以参加科技创新大赛和高考文化课的综合成绩,根据学生意愿择优录取到相应的创新专科大学学习,学生高考文化课成绩优异的也可根据学生意愿录取到其他专科学校,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延续和最大限度的挖掘。其次,要改进校企合作的模式,促进大专院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技术交流、技术转让等方面进行更紧密、更有效的合作,以企业的生产实践和技术需求牵引学校教学和科研,以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助推企业技术创新。
三靠内需潜力。内需是“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主要引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连续30多年的快速增长,主要是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如今,由于投资和出口已经达到相当的规模,投资和出口的增长空间相对有限,内需的拉动效应更加明显和突出。同时,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必然伴随着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明显提高。而人民群众各项需求的满足是提高幸福指数的重要体现。所以,扩大内需既是打造“升级版”的内在要求,也是打造“升级版”的主要引擎。中国13亿多人口,内需空间很大,特别是农村的内需潜力巨大。目前我国农村生产力还比较低,占总人口近一半的农民的购买力也比较弱,所以扩大内需的空间很大。如果把农村巨大的内需潜力释放出来,中国经济完全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快速发展。一要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农业现代化要以城镇化为前提,把更多的农民转移到城市,为农业规模化生产提供更大的空间。目前全国的城市化率只有 52%,离发达国家城市化率80%还有较大差距。差距就是机遇,有差距就有空间。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同步推进、协调发展;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要坚持新农村建设与小集镇、中心村建设协调发展,建立自然村自然退出机制,新农村建设不再在居住人口少或逐步萎缩的自然村设点,把人口较集中的中心村和交通条件较好的小集镇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国家和各级政府加大在小集镇和中心村的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引导农民逐步改变依田而作、靠田而居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使农民逐步向城市、小集镇和中心村转移,把更多农民变成市民,有序释放城镇化内需潜力;二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农村生产生活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农业规模化、机械化和产业化,以农业“三化”拉动内需;三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医疗卫生和办学水平,使农民在享受市民同等社会福利基础上释放消费潜力。
四靠环境保护。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是“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本质特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其本质内涵就是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提高,正如李克强在全国“两会”结束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所说,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包括在发展中要让人民呼吸洁净的空气,饮用安全的水,食用放心的食品。一要强化全民保护生态的意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保护自己的家园,就是为子孙后代造福,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破坏自己的家园,就是对子孙后代的犯罪。二是要强化政府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打造“升级版”不能走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更不能盲目追求破坏生态环境的 GDP。针对当前生态环境破坏的严峻形势,要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第一位的责任,摆到与发展经济同等位置,做到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谋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快速发展的经济成果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把各地的空气质量、主要水系的水质和地质灾害等生态环境指标作为考核地方党委政府政绩的重要内容。三要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建立全国统一的空气、水质量监测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对空气、水质量不达标的地方和城市,根据其污染的程度不同,按照不同的标准收取生态环境补偿费,对空气、水质量达标的地方和城市,根据其空气、水质量等级情况,按照不同的标准给予相应的奖励。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