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宪容:如何判断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28 次 更新时间:2013-08-06 09:02

进入专题: 经济形势  

易宪容  

可以说,这些“微刺激”政策的推出,尽管看上去是步2008年4万亿元财政政策的后尘,但在这些“微刺激”的政策与前10年的经济刺激政策有很大不同。

新的一届政府上任已经近半年了,当前的经济形势如何,还得进一步观察,但是有一点是十分明确的。就是政府对经济增长的容忍度有所不同,由以往的高速增长调整为中速增长。所以,新的一届政府上任后的一些政策也是可圈可点的。比如迫使银行把表外业务去杠杠杆化、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财务黑洞、迫使过多的流动性进入实体经济、结构性改革及推出“微刺激”政策等。这些政策表明,新的一届政府希望治理经济思路与以往不同,并以此来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可以说,这是判断中国经济形势的一个基础与背景。

以此来分析最近的PMI数据,就会有比较明确的结论。8月1日中国政府公布了采购经理指数PMI由6月份的50.1回升至50.3,比市场预期要好。官方的PMI不但由跌转升,而且站在50荣枯线之上,上半年经济形势一直在恶化的局面开始好转。除了就业市场,无论是制造业的新订单、生产指数及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都录得一定程度的上升。反之,汇丰的PMI由6月的48.2跌至47.7,不仅创近一年来的新低,连续多个月在荣枯线之下,而且其就业指数更是为2009年3月以来最低。

从这两组数据来分析,人们关心的是为何两组PMI差距会如此之大,是对数据的质疑呢,还是从两组数据中可找到其一致性。其实,对于两组PMI来说,其样本对象、取样时间不同,可以得出的结果是有比较大的差别的。官方的PMI样本主要是800多家国内大企业,虽然今年被调查样本在扩大,但中小企业并不是主要调查目标,其数据时间主要在月末。而汇丰PMI样本是主要是400家中小企业,其数据在月中收集。由于这两种差别,两个PMI得出的结论肯定会差别很大。

由于官方的PMI主要是较大企业为主,而且数据收集又在月底,这就意味着政府最近的“微刺激”政策已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对城市基础设施投入的“微刺激”更是产生了一定效果。所以,PMI上升也是正常。对其数据质疑没有太多必要。而且我们也应该看到,今年以来国内经济增长开始转型为中速增长,政府有意识要让过快经济增长速度降下来。但是这种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受到影响较大是中小企业,大型企业受到影响可能比中小企业要校所以官方的PMI出现好转也是正常。

对于国内中小企业来说,两个PMI数据都显示增长乏力。尽管政府最近推出了不少“微刺激”中小企业的政策,比如对中小企业减免税、鼓励金融机构增加中小企业贷款,但是这些市朝的杠杆政策所起到作用不是立竿见影的,所产生的效果会相当滞后。估计最近推出的这些刺激中小企业激活市场的政策要产生作用还得要有一定的时间。同时,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受早几年政府过多参与和干预市场政策的影响,国内中小企业经营环境恶化的程度不可复加,当然以这种背景下取出样本所得出的结论是不佳。这就是为何政府一直在强调如何来恢复中小企业活力和激活市场的原因所在。

根据这样的分析,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判断,要立足两个基点。

一是政府经济增长目标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中速增长。今年上半年国内经济增长率放缓,并不是有多少问题,而是政府为了转型生产方式,让整个中国经济得以升级,有意识的宏观调控结果。甚至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迎合中央政府这种中速经济增长基调,而刻意把GDP增长放慢。特别是在整个市场都预期国内经济增长会进一步试放缓的情况下,一些国内媒体放大这些信息,使市场过度担心。所以,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只要不会低于7%,就不存在多少问题。市场决不要用前十年政府的政策模式来看当前中国经济发生的问题,也不要看到经济增长下行会有多少问题。

二是政府为何会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要设立一定的底线。为何政府一直要强调要用市朝的方式来调整以往的经济增长方式而最近为何会来一个“微刺激”。比如,在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下行的条件,政府密集地推出了一系列稳增长“微刺激”政策,其中包括:加大铁路投资、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棚户区改造投资力度、金融和财税在内的外贸支持、促进信息产业消费发展、减免中小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等。

可以说,这些“微刺激”政策的推出,尽管看上去是步2008年4万亿元财政政策的后尘,但在这些“微刺激”的政策与前10年的经济刺激政策有很大不同。比如强调运用市场经济杠杆作用,减少政府对经济直接干预和参与。强调的是激活中小企业和市场的活力与动力,而不是财富转移和利益重大调整。同时,这些“微刺激”政策更强调的是如何为中国经济中长期内增长奠定基础,而不是激励短期的GDP快速增长。正是在这样的经济政策下,下半年的经济增长不会因为“微刺激”而出现调整增长,而且在增长的“底线”上以保证当前市场的信心及通过这种“微刺激”市场对国内经济增长信心得以逐渐恢复。作者系经济学家

来源:上海商报

    进入专题: 经济形势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647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