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蒂奇:“再平衡”只是部分针对中国,美国在亚洲最重要的关系是与日本的关系。
谈到“再平衡”,我们从起点上就已经失误了。我们曾使用“重回”(pivot)这个词,但这个词太具有攻击性,用在篮球比赛上就是“回扑”的意思。希拉里纠正了这个错误。“再平衡”是个稍好的词语。它的意思是美国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离开,同时在亚洲“再平衡”。
但“再平衡”这个词并不清晰。首先,我们急于赋予它安全和军事意义,而忽略了政治、文化、教育全方位的再平衡。其次,“再平衡”只是部分针对中国,美国在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军事部署都不完全针对中国。美国希望进一步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寄望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发挥积极影响。
中美之间并不一定接受对方的立场,但是一定要相互理解。有些人认为奥巴马应直接与金正恩通话,但那不可能,这样做等于认可了朝鲜拥有核武器。另外,中美对于朝鲜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偏差。美国在朝鲜半岛有过非常痛苦的经历。除了二战时期,每次美国介入朝鲜半岛事务,都是在替日本撑腰。日本对美国的利益很重要。
美国在亚洲最重要的关系是与日本的关系。这不是因为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也不是因为日本是国际组织第二大资助国。日本对于美国重要,是因为日本允许美国使用它的军事基地。不然的话,美国无法在偌大的亚洲与他国进行军事合作。
关于钓鱼岛问题,美国的立场虽然是不介入其主权归属问题,但是钓鱼岛是在日本的管辖之下,因此适用“美日安全保障条约”第五条。美国期望中日和平解决钓鱼岛问题并不是因为日本是美国的盟友。我们不在乎谁拥有南海岛屿和钓鱼岛主权,我们关心的是问题如何解决,中国能否通过外交手段解决这个问题。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民族国家和主权的地位,但是所有国家都为公共产品放弃了一些主权,正因如此我们才有了航空协议、航海协议、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划分方式。问题是,中国是把自己当做17世纪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中享有绝对主权的国家,还是21世纪为了公共产品主动放弃一些主权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国家。这是我的看法,也许你们会反对,我很期待在此问题上进行交流。
说到东南亚的重要性,除了人口和经济之外,东南亚拥有世界人口第四大国、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穆斯林国家——印度尼西亚,还有我们的两个盟友菲律宾和泰国。此外,美国也无法轻视印度,这有两点原因:首先,印度的政策欠成熟,不管是处理腐败问题,还是治理问题和边界问题上。第二,印度作为一个有潜力的民主国家对亚洲的未来很重要,因此印度关系到美国在亚洲的利益。
美国前国防部长盖茨说过,美国是太平洋国家。太平洋并没有分隔开美国和亚洲,而是联系起两者。因此我说,“再平衡”不仅针对中国,而是全面、全方位的,包括军事的、政治的、海上巡逻和原材料的获取,因为全世界经济的中心在亚洲,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是亚洲的一部分。
“再平衡”实施得并不好,手段拙劣,提出的新问题比解决的问题多。欧洲和中东国家听到“再平衡”之后的反应是美国要抛弃它们了。美国并没有抛弃中东。美国必须介入中东,尤其是海上航道的安全,因为法国、日本、韩国等美国盟友,包括对海外石油依赖程度很高的中国的能源输送都维系于此。美国在中东的作为是符合美国利益的。有人不理解中国的海军扩张,在我看来保护海上航道的安全需求再正常不过了。
阎学通:需要寻找有效的方法处理中美之间的利益冲突。
一件有建设性的事我们已经注意到。许多人皆称奥巴马曾说,他从没说过“重返”这个词汇,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克里到中国重新定义了“再平衡”的含义,将其扩充至经济议题,同时扩大了“再平衡”的地理范围,不只是“再平衡”亚太地区,而是全球的“再平衡”。看起来奥巴马政府似乎有意减低“再平衡”的对抗性,多考虑一点加强合作的方式,我认为这是积极变化。
谈到彼此间的误解,我认为有很多。许多人认为,中美关系间的问题在于相互误解,我认为这是错误的看法。中美之间的结构性冲突确实存在,我们应该正视、承认中美之间的战略冲突。
在行政层面,正如阿米蒂奇所说,我们的确存在许多误解,所以在这个层面上我们需要彼此更多的沟通与讨论。然而在战略层面,我们双方战略目标是明确的,没有误解。目前双方都把精力放在了技术层面上,专注在“定义”中美关系的性质,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词汇来称呼彼此,对外政策变成一种语言修辞技巧,而不是专注于处理问题和议题。
所以在战略层级上,中美需要考虑如何扩大双方的共同利益。我们需要寻找有效的方法处理我们之间的利益冲突,我将这样的战略称之为“预防性合作”,也可以称为“消极合作”。我们需要方法来防止冲突升级的危险,需要扩大共同利益,因为只有我们拥有共同利益才能确保我们之间进行合作。我们可以看到,尽管中国和俄罗斯之间没有那么大的经济联系,但是在战略层面上,中俄却有相当牢固与广泛的合作。
对美国来说也是一样,不应该只是专注在用哪些辞令来界定双方关系,如“非敌非友”之类,这种事应该留给语言学家去做,而不是两国战略家的工作。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应该思考我们在什么领域能扩大双方的共同利益。举例来说,在网络安全等很多领域,我们都需要讨论合作,当今科技的发展替我们制造了很多的议题。
接下来我谈一下具体的议题——朝鲜和日本两个问题。近年来,中国在外交上对朝鲜的行为表示出更多的谴责,但导致了什么结果呢?中朝关系严重恶化,两国外交渠道不通畅了。这就是美方想要看到的吗?难道美方真的相信,中国与朝鲜之间的关系恶化后,中国还能保持对朝鲜有较大的影响?如果中国对朝政策完全变得像美方一样,那么中国对朝鲜的影响力怎么会比美国大呢?
我很认真地思考了这个问题。现在,中国是惟一对朝鲜有影响力、并且维持特殊关系的国家。朝鲜非常坚决地要发展核子武器,这是我们必须讨论的严肃议题。如何避免朝鲜取得这样的能力,这需要一个总体的战略,否则现在很难说服朝鲜放弃核武器。我们需要有效的外交途径才能解决。
第二件事是有关日本。我希望美国朋友们能了解,钓鱼岛的争议并非中国挑起的,而是日本不断搞挑衅活动。就在4月22晚间,日本右翼团体“奋起日本全国行动委员会”80多名成员,分别乘坐10艘船只前往钓鱼岛,声称要进行“渔业研究”。而在4月23上午则是中国派出八艘海监船进入钓鱼岛海域12海里处。
我不相信日本政府没有能力阻止这几艘渔船前往钓鱼岛。它是故意利用钓鱼岛问题获得修改宪法的正当性,使日本成为所谓“正常国家”。正常国家就意味日本可以拥有和其他国家一样大的军队,就拥有发动战争的权利,就代表有权利对美国大兵说,你们没权利留在我家。这是非常严肃的议题,因为这样将会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战后秩序受到破坏。据我的理解,这个秩序实际上是根据美国的提议、按照美国的思想体系建立的。在此方面,我们是有共同利益的。
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概念。这个词有两层含义,首先它代表着中美关系的重要性,第二它代表着中美关系不同于美苏关系的可能性。重要性是指我们必须避免战略竞争给双方造成无法承受的伤害。可能性部分是中美能够避免重开冷战。有人担心中美竞争导致冷战。这种担心出自人们对于冷战的不了解。冷战的形成必须具备几项要素:社会相互隔离、意识形态对抗、经济上难以进入对方市场。这三个条件现在已经不再存在了,中美靠什么开启冷战呢?我们应该关心的是,创造什么样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我们应该创造对我们双方有利的关系,而这样的关系对世界其他国家也是有利的。
阿米蒂奇(美国前副国务卿) 阎学通(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来源: 《世界知识》2013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