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
今天和女友为毕业后去哪里找工作而辨起来了,她很想我留在这边发展(她家就她一个女儿,而我们两家却相隔甚远),她是个孝顺的好女孩,想离家近些可以照顾妈妈,这我知道,也可以理解,然而我却不能同意,家中两位年过半百的老父老母永远是我心中的牵挂,我不会丢下他们。
我不会丢下他们,永远不会!
和女友辨着辨着便想起了这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曾经也听到过这句话,一次是听老师讲的,一次是从影视里看到的。每次想到这句话,心里便有些难过,眼里不禁也要湿润。再一次想起这句话,心中不免又沉重了许些。
父亲,真的是老了。现在他常常会为一些小事给我打电话,如哪家生了个孩子或者哪家孩子结婚了、嫁人了,亦或是哪家要办白喜事了,他都会问问我,要不要去上礼的;又如亲家母不小心摔伤了,要不要提点礼品去看望看望。本来这些他完全可以自己做主的,人情世故、礼尚往来,自然是父亲比我懂得多,但是父亲依然坚持要问问我的意见。他说现在我大了,他老了,这些事就得和儿子商量的。
父亲本是一个话挺多,喜欢聊天的人,在家常看到父亲和邻里坐在一起侃大山。故而有时候,我突然很想知道父亲在家里时若感无聊了,想说话了,他去找谁说呢,会不会对着完全不会听懂的母亲自言自语呢?亦或是父亲也打着手势和母亲咿咿呀呀地聊着一些生活琐事呢?
印像中,母亲似乎从没有对我生气过,倒是有时因为一些事把我惹的烦了,我甚至会对母亲生气,而她总是默默承受着,她也能看出我不高兴了,反而对我笑的。有时我不禁又想母亲无聊时又该怎么办,没有人愿意听她在那里指手画脚,比划着一般人听不懂的语言,她又该有多么寂寞的。
母亲,其实是个很能吃苦耐劳的好女人,平时都是跟着父亲上山下地干活,挑驼背扛,样样能行,甚而比有些人干的还要好些的。记得那时读小学,一次母亲给我送菜过去了,菜很香、很可口,本以为是姐姐做的菜,结果后来才知道是她做的,那味道让我至今都有些怀念,也许那就叫妈妈的味道吧。
当年大姐两岁多时和伙伴池塘边戏水不慎溺水而亡,我无法想象母亲是怎样度过那段失子之痛的。父亲说她常怪他没有看好大姐,常常一个人就哭得很伤心。后来有了二姐,又有了三姐。然而为了我的出生,三姐不得不给别人抱养,我亦无法想象当年母亲又是怎样地不舍。我出生时,是母亲差不多是自己一个人处理的(当时父亲去别人家干活,二姐虽然也在,但那时她才不到6岁),我更无法想象一个不会说话又不会听话的女人是怎样独自把我生下来了。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女人!
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父母无论怎样贫穷,怎样落没,但他们对于子女的爱却是伟大至极的。无论何时,亲情对于一个人来说,总是他心底最柔软的一块地方。至少对于我来说是这样的,亲情在我心中永远有着不可磨灭的位置。
大学离家甚远,从湖北的东南边跑到了山西的最北边——大同,大一时的国庆节,宿舍本省的都纷纷回家了,那天早上突然抑制不住地想家,便拨通了父亲的电话,挂电话后,我这一堂堂男子汉竟然不争气地躲在被窝里抹眼泪。那是自己第一次如此想家。
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我们永远的避难所。
如今,父母都是已经五十有余了,都已是毛发花白了,父亲的头发白的更厉害,差不多都白了,倒是黑发比白发少了。一辈子,他们就为了我们这几个儿女,更多地是为了我这个最小的儿子,操劳了大半辈子,付出了全部的心血,然而这种操劳还得继续。常年劳作,让他们留下了一身的病痛,常常这里痛那里痛,父亲痛得整晚整晚地睡不着,尤其是变天时,他们更是疼痛难忍。
想起了父亲曾经的一句玩笑话,说等他60岁的时候,看看能不能抱上孙子。这的确是不可能了,我一毕业,他就59了,而母亲60了,儿媳妇都没有着落的,又何谈孙子?常常,我不敢去面对死亡这个现实,我不想……父母亲还有多少日子呢,说长点也就20多年了吧。20年,太短了!自己这一晃,便度过了21个春秋。
若不在他们有生之年好好孝顺他们,难道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吗?父母不要子女拿许多许多的钱来给他们买什么,他们要的就是儿女能在他们晚年时能陪在左右,有儿女在身边,他们喝粥都是幸福的。
鸟有反哺之情,羊有跪乳之恩。动物尚且懂得感恩二字,又何况于人?
好好为人之子,我们做儿女的,责无旁贷。
别无他求,只愿父母安康!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那肯定是一种痛彻心扉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