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茹凤(音译)在紧邻朝鲜边境的一家中国贸易公司担任经理。面对生意突然变差,她不知道自己该责怪“老美还是小金(朝鲜新领导人)”。她说:“我不懂政治。”
但谭茹凤深谙一门复杂的生意——将中国制造的卡车卖到朝鲜。中国是世界增长最快的大型经济体,而朝鲜则是世界最孤立的国家。她所在的贸易公司位于有240万人口的丹东市。她说,以前生意都很红火,从去年末开始,发货量一落千丈。
谭茹凤指着一块写有“自卸卡车、挖土机、油罐车和道路清扫车”的牌子,说:“以前这些车我们每个月都能卖掉很多辆,如今一个月能卖五辆就不错了。他们啥都买不起了。”
经济波动是导致生意急转直下的一个原因,但更大的阴影是政治上的。自金正恩2011年上台以来,平壤与北京方面的关系就开始出现变数。这位年轻的朝鲜领导人显然担心自己的国家过度依赖中国,因此刻意与表面上最亲密的盟友拉开距离。中国则以牙还牙,对朝鲜的核试验和导弹试射做出了愤怒反应,支持联合国对朝鲜的制裁,并命令本国银行限制与朝鲜企业的联系。分析人士称,这是中国首次如此大范围地在金融上对朝鲜施加压力。
朝鲜对外国人几乎完全封闭,因此外界只能猜测中国此举对朝鲜的影响。中国是朝鲜最大的贸易伙伴,对华出口估计占到朝鲜总出口的近90%。与中国生隙,肯定会伤及朝鲜经济。
对中国而言,此举的经济后果微乎其微——对朝贸易仅占中国对外贸易的不到0.2%。但有一个中国城市深受冲击,那就是丹东——近四分之三的中朝贸易通过丹东。
在谭茹凤公司的隔壁,另一家贸易公司的产品陈列室里,两名职员正在填写报关单,15辆卡车和汽车当天要发往朝鲜。但一位经理表示,生意只赶得上一年前的一半。他说:“我们在完成老订单的发货。现在几乎没有新订单了。”
顺着这条街走,就能看到横跨鸭绿江、连接丹东和朝鲜新义州的“中朝友谊桥”。这一带分布着许许多多专门从事对朝贸易的中国公司,销售的商品从汽车、原油、冷冻设备到豆油,应有尽有。以往,桥头边境检查站外面的街道总是停满了卡车。而本周一,那里的景象完全不同:一辆吊车正在将4台拖拉机吊到一辆卡车上,但旁边的装卸区都是空的。
贸易下滑已经体现在官方数据中。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对朝出口同比下降14%。
中国从朝鲜进口的主要商品——煤炭和钢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疲软,已导致中国流往平壤方面的资金减少,最近的金融制裁可能会造成更大影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月展现了更加强硬的立场,称不能让一个国家“为一己之私把一个地区乃至世界搞乱”——外界认为这明显是在批评朝鲜。
然而,中国并未完全向朝鲜关闭大门。规模较小的银行仍在处理中朝跨境资金的转移业务,一些贸易公司开始同意朝鲜方面以货易货。复旦大学朝鲜问题专家蔡建表示:“中国不会完全切断对朝贸易。如果施压过重,将导致朝鲜出现严重经济困难,甚至出现不稳定局面。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
北京方面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平壤政权倒台。那可能会导致无数难民涌向中国,美国也可能向中朝边界派兵。
在丹东,人们担忧的是更迫在眉睫的问题。丹东市政府把宝压在了贸易复兴上:为减轻鸭绿江两岸商品运输压力,政府已斥资22亿元人民币(合3.6亿美元)建造一条悬索桥,还在大桥附近兴建了一片开发区。
开发区里的许多房地产开发项目已经停工。但大桥建设并未停下,戴着安全帽的工人们仍在往桥柱上运送钢条,希望打造更牢固的“中朝纽带”。
董慧补充报道
译者/何黎
来源: FT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