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与公民自由:美国再度面临选择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90 次 更新时间:2013-04-25 23:38

杰夫·代尔   马利德  

波士顿爆炸案为美国如火如荼打了十年,刚要降温的反恐战争注入了新的动力。在爆炸案发生十天后,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在周四将罕见地与小布什(George W. Bush)一起出现在公众面前。

2011年,本?拉登(Osama bin Laden)之死以及基地组织(al-Qaeda)若干领导人遭击毙,似乎缓解了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威胁——而这种威胁贯穿了整个小布什时代,但波士顿事件让恐怖主义再度成为政治辩论的焦点。

对于人们加强警力和情报力量以监控伊斯兰武装分子的呼声,共和党人作出了回应。

南卡罗来纳州参议员林赛?格莱姆(Lindsey Graham)周二表示:“我们的敌人正在全球范围里改头换面。我们需要加强实力追踪敌人。我不能容忍的一个错误,就是我们相信我们已不再身处战争中。”

奥巴马和小布什将共同出席的是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小布什总统图书馆”的开馆仪式。

这家图书馆的一个特色景观是一根长17英尺的受损钢管。这根钢管据信是被撞击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塔的飞机撞毁的。

尽管波士顿爆炸案在死亡人数和破坏性方面与“9/11”袭击相去甚远,但出现在马拉松终点线附近的戏剧化场面以及爆炸发生以来媒体的反复报道,一定程度上让人们再次萌生了同样的危机感。

在此过程中,波士顿爆炸案让人们把注意力再次聚焦于小布什总统任期内的两个核心问题:极端伊斯兰主义威胁的性质,以及公民自由与反恐政策之间的冲突。对情报官员来说,成功干掉基地组织“核心”成员之后的如释重负感,已让位于对察尔纳耶夫(Tsarnaev)兄弟这类美国本土极端主义分子产生的忧虑感,因为本土极端主义分子更容易躲过监控。

在爆炸案发生前几天的一次国会听证会上,美国国家情报总监詹姆斯?克拉珀(James Clapper)曾说:“基地组织构成的威胁、以及美国面临大规模有组织袭击的可能性,或许已经降低,但是圣战运动现在变得更加分散。独自犯案者、国内极端分子以及受圣战主义激励的分支组织,仍决意打击西方利益。”

波士顿爆炸案使得人们纷纷呼吁在国内加强对可疑伊斯兰极端分子的监控。

纽约州国会议员、前众议院国土安全委员会主席皮特?金(Pete King)表示:“我们需要加强对国内可疑分子的调查,让地方警力更多地参与进来。”

纽约州在“9/11”后曾采用过这种做法。在过去18个月里,这种做法备受争议,因为有人认为它侵蚀了公民自由。美联社(AP)的一项调查表明,纽约市警方一直在新泽西州实施监控,还有一位线人称有人付钱给他让他“引诱”穆斯林发表煽动性言论。

皮特?金却表示,应把纽约作为加强监控的典范。“纽约市警察局(NYPD)有1000名警察在从事反恐。我们应该鼓励其他警局也这么做。”

但与此同时,仍有人在呼吁美国政府在多个方面收缩“9/11”后的部署,包括减少使用无人机展开袭击以及缩减相应的官僚机构。

两年前卸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joint chiefs of staff)副主席一职的退休将军詹姆斯?卡特赖特(James Cartwright)周二表示,过多使用无人机展开袭击已使“我们丧失了道德制高点,这正是我所担心的”。他表示:“我们可能会处于这样一种境地,即我们正在制造的问题比我们解决的问题还多。”

周二举行的国会听证会听取了一位在美国受过教育的也门年轻人的证词,这位年轻人所住的村庄两周前遭到无人机袭击的重创。这位名叫法拉?穆斯里米(Farea al-Muslimi)的也门人告诉参议员,此次袭击的目标是哈米德?穆夫塔(Hameed Meftah),这个人在村里广为人知,要抓获他其实很容易。穆斯里米说:“对许多人来说,这些无人机袭击代表着美国的形象。”

奥巴马的批评者表示,尽管奥巴马压低了“反恐战争”的调门,但他其实仍在推行与之相关的政策。

《肮脏的战争》(Dirty Wars)作者杰里米?斯卡希尔(Jeremy Scahill)表示,奥巴马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一种豁免,使他能够推行那些曾激怒小布什批评者的政策。《肮脏的战争》是一本新书,讲述美国如何使用隐秘方法跟踪并杀死可疑恐怖分子,该书还被制作成了同名电影。斯卡希尔说:“不幸的是,许多自由派人士把良心留在了大门外,这对于我们的民主进程不太有利。”

译者/何黎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338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金融时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