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元伦:欧洲经济困境对中国的十大影响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89 次 更新时间:2013-02-24 20:45

进入专题: 欧洲经济  

裘元伦  

负面、消极的影响

第一,欧洲经济困境,加强了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并拉低了全球的经济增长和就业。考虑到2011年欧盟国内生产总值达16.27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1.3%(此比率受汇率变动影响较大);欧元区官方黄金储备达11931吨,占世界官方黄金储备的40%;欧洲国家2009年对外直接投资流出存量达99831亿美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世界上还存在着第二个“经济欧洲”。因此,这种消极影响尤其严重。这对于“对外依存度”很高的中国经济来说,是一个不利的外部因素。、

第二,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已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但对于如何真正落实2003年公布的中欧“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的“战略”二字,至今双方都还没有做出令人注目的“大手笔”。中欧关系的实际主要内容依然是经贸关系,例如中德关系基本上是相互“做生意”,包括贸易、投资、科技合作等。欧洲经济困境不利于中国对欧出口,也不利于欧洲资本来华投资。

第三,世界对欧元信心的摇摆,不利于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的多样化、分散化、风险最小化、收益最大化,也未必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其实,中国既不愿拥有过多的美元资产,也不愿拥有巨额的欧元资产。但是,在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英镑行吗?瑞士法郎行吗?日元行吗?中国自己的人民币,虽然其影响在不断扩大,但至今仍是不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因此,目前只能主要继续拥有美元与欧元资产。美元的霸权力依然不宜小视,对欧元的存续力也没有理由悲观。

第四,欧洲经济困境,不利于世界多极化进程,而中国愿意看到一个多极化的世界。但是世人和国人也不宜因欧洲目前的经济困境而过于贬低欧洲这一“极”。人们这几年看到的现实是,欧洲在国际治理方案、国际组织活动规范、国际规则制定、国际倡议提出、国际问题解决、国际援助提供等诸多领域一直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起着令人不可忽视的作用,给人以一种独特的、有点奇怪的感觉,似乎欧洲目前的困境对此并无太大影响,欧洲人“照干不误”。欧洲的有些作用、影响,有时连美国都不及。

第五,欧洲经济困境,可能会使欧洲人与中国人的关系变得更加敏感复杂。欧洲人对“经济中国”与“政治中国”的崛起都很敏感(但其“敏感”程度有时似乎又不及美国?),一部分欧洲人对此有些担心;而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则有一些人已把欧洲看成是“没落的贵族”、“欧洲在全面衰落”、“依然傲慢的‘穷’富人”、“欧元区与欧盟定将瓦解崩溃”等等。欧中双方媒体各自都对对方发出不少贬损性的负面信息。这些都对增进中欧人民之间的相互瞭解与理解不利。

笔者为祖国最近30年、尤其是21世纪头十几年所取得的伟大辉煌成就而自豪,而且深信今后十年内中国一定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也对欧洲一直抱着批判的和谨慎乐观的态度。因为欧洲今天依然走在时代前列。最近500年的人类文明发展史,总的说来,欧洲一直是先行者。但是“先行者”决不等于是“永远的成功者”,正因为是先行者,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往往更会不时地伴随着挫折和失败,然后从中吸取教训,继续前行。这就是目前欧洲的处境。欧洲的社会福利制度和以“欧盟”形式表现出来的新型国家关系,就是两个典型的案例。

正面、积极的方面

第一,欧洲经济困境,使西方制度的影响力、吸引力、说服力都进一步下降。许多西方人自己也都承认这一点。这是中国所乐见的。同时,众多的中国知识分子对下述一些重要问题,是有清醒的认识的:

一是把后起的新兴国家追赶乃至超越老牌大国,看成是一个自然的、正常的历史发展进程,以前就已有过德国追赶英国、日本领先中国、美国超越欧洲的先例;而今,这一进程正在加速,因为后起者可以方便地利用人类文明进步的大量成果,加上有的后起自己也具有相当的创新能力。

二是对由这一进程引起的世界格局变动程度有恰当的认识,认为西方(包括美、欧、日)力量的确在明显下降,但这是相对的,迄今为止的世界暂时依然还是西方占着主导地位。不过,它正经历着复杂变化。

三是对于“模式”问题,世界上重要国家很少有领导人贸然下结论。笔者不是“模式”问题行家,但却有自己的判断标准,认为区别“模式”的核心问题是“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在美国,在这对关系中,比较明显倾向于“资本”,所以叫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在欧洲,大多数人追求“资本”与“劳动”二者之间达成某种相对平衡,所以叫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至于“社会主义模式”,至少从理论上说,理应比较倾向于“劳动”,倘若果真如此,将对未来世界发生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第二,欧洲经济困境,加上美国也存在许多困难,使“经济中国”的份量更加加重,被公认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之一;使“政治中国”的影响力更加加大。一部分西方人自己也认为,力量对比正在变得日益不利于西方,其根本原因在于经济:中国GDP连年高速增长,而西方却停滞不前。而且这种局面也许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这显然有利于中国。

第三,欧洲经济困境,使欧洲不少公司资产贬值,有利于中国扩大对欧投资。除了资源,中国最感兴趣的是技术与市场,当然还有品牌、商标和专利权以及“影响”等。通过收购欧洲有价值的公司企业,有助于加快做到这一点。当然,中国对欧投资迅速增长对欧洲也是有益的。

第四,对于欧洲乃至西方经济困境,中国人明白,西方终将从危机中走出来,从现在算起,快则两三年,慢则四五年。甚至不能排除目前人们最不敢想像的一种可能性: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危机、欧洲债务危机以及欧洲一体化危机洗礼之后的欧盟及其欧元区,将日渐以崭新的强者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这些预期,有助于促进中国的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加紧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以迎接即将到来的新的、更激烈的竞争,包括贸易摩擦和纠纷。

第五,欧洲经济困境,让中国从中吸取了许多教训,等于是“免费”给中国上了一课。例如,社会福利要量力而行,财政收支应量入为出,货币金融应加强监管,必须勇于推进必要的改革,善于寻找经济合理性与政治可行性之间的平衡点等等。(来源:中评网)

    进入专题: 欧洲经济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151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评论》月刊1月号,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