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国威:中国银行业的危与机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65 次 更新时间:2013-01-09 21:43

进入专题: 银行业  

梁国威  

2012年是中国最高领导层新老交替的一年,也是中国银行业加速转型、寻求更大的创新和突破的一年。宏观经济层面,受到欧债危机影响,中国前三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持续下滑,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均跌到了谷底。这也导致了企业盈利普遍面临压力、资金周转困难,偿债能力减弱,银行业的信贷资产质量受到关注。

展望未来,笔者认为在短到中期内,中国银行业将持续面对来自监管要求增加,同业竞争加剧,甚至非银行机构挑战。但随着中国银行业的成长茁壮,未来三年内,中国银行业有三个重要趋势正持续成形。

近期压力:资产质量改善前或转差

普华永道近年来持续汇总和分析中国最大的上市银行群体,伴随着这些银行的成长,也逐渐形成了以十家最大的上市银行(详细名单请见文末)为样本的研究体系。截至2012第三季度末,这十家银行的总资产和净利润的总和约占中国商业银行资产和利润总额的78%。

根据我们的统计,2012年以来这十家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虽然保持了下降的趋势,其不良贷款余额却持续上升。尤其值得留意的是2012年上半年,十大上市银行的逾期贷款余额比2011年年末增加了30%,达到4890亿元;总体逾期贷款率也较2011年年末上升了0.22个百分点至1.28%。

银监会把逾期贷款定义为“所有或部分本金或利息逾期1天或以上的贷款”。十大上市银行银行的三季度报告中没有披露逾期贷款的情况,但我们估计三季度的不良贷款余额上升,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一些借款人财务状况恶化,无力偿还债务,于是逾期贷款便成了不良贷款,也就是俗称的“坏账”。

9月份开始一些先行经济指标已经显示释放出积极的信号,中国经济有筑底的迹象。但是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确认与经济走势相比往往有一定的滞后,因此我们相信,到十大上市银行披露2012年年报的时候,可能还有更多的逾期贷款会变为不良贷款,使得公布出来的资产质量比前三季度差。届时不良贷款率也会有所上升。预计2013年一季度或上半年这些银行整体的不良贷款率会升穿1%(三季度末0.93%)。

我认为,由于监管机构早已经察觉到这个趋势,资产质量的整体风险还是在可控的范围内,明年三、四季度如果流动性继续宽松,不良贷款率和余额能有所回落。

中长线挑战:盈利增速放缓成为常态

除了资产质量,我们的研究关注的另一个方面就是上市银行的盈利能力,从我们统计的十大上市银行的情况来看,很显然银行业利润高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

十大上市银行截至2012年6月末的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6.91%,比2011年上半年34.15%和2011年全年28.03%的同比增幅都要低;截至2012年9月末这些银行2012年前三季度的利润同比增幅与去年同期比较也只有16.42%,与上半年相若,可见银行业正在逐渐步入一个利润增速减慢的时期。

我相信,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了银行业利润增速放缓,包括宏观因素、监管环境变化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等。其中宏观因素主要是经济增速下行、贷款需求减弱,这从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增速便能够看出。监管方面比较突出的影响之一是银监会对于银行业不规范经营的专项治理,在此背景下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长速显着放慢。

此外,监管要求如巴塞尔协议(Basel II 或Basel III)已确定将不会推迟实行时点,预料中国银行业未来一年内,均将因此感受到压力。

如果说宏观和监管是影响银行盈利的短期因素,那么另一项导致银行利润增长放慢的原因――利率市场化改革和非银行机构的竞争,无疑是中、长期因素,而且将从根本上改变了银行业的经营模式和竞争格局。

2012年上半年人民银行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其中存款利率是首次放开,允许10%的上浮空间,可以说是对银行定价能力和管理资金成本和风险能力的一大考验。根据我们判断,受此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内银行业整体的净利息收益率将下降10到20个基点。

契机:业务创新 坚持“走出去”

我认为,中国银行业未来的增长前景还是值得期待的。虽然中国的经济成长增幅放缓,但是随着各银行积极谋求业务转型,相信十大上市银行利润增速还是能保持在10%至20%左右。银行的增长动力将不再靠传统业务(即存贷款的利差或手续费收入),而在于落实产品和服务的创新,避免同质化。

所谓的创新,其实不只是国内产品和服务,中国的银行更需要把眼光放得更高更远,继续坚持“ 走出去”的战略,开拓新的业务渠道。在跨国购并方面,其实已经有不少中资银行“向外看”,看向东南亚、南非,以及南美洲等市场。

普华永道全球在2012年6月发布一份关于新兴市场的研究报告(详见此处),指出金融危机加速了全球经济重心从西方发达国家向南美洲、非洲、亚洲和中东地区等新兴市场转移,且后者正在引领一场全球范围内金融服务业竞争格局的巨变。

我们的报告取这些地区英文名称的首字母,将他们合并在一起统称为SAAAME。我们认为SAAAME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活动相关性日益增加,与新兴市场的蓬勃增长一样意义重大。这些国家的贸易增长速度,比传统的贸易路径(即发达国家到新兴市场和发达国家之间)更为迅速,中国的银行如果能够伺机进入这些市场,不仅能够开拓新的收入来源,也能提升其国际影响力。

在这一方面,中国银行业已经出现先行者。中国工商银行于2008年入股南非标准银行,成为后者的单一最大股东,2012年工行又从南非标准银行手中收购了阿根廷标准银行80%的股份,正式进军南美洲市场。我们相信,未来几年还会见到更多的中国银行到SAAAME地区进行收购兼并,把握中国与这些国家贸易的商机。

至于欧洲,则是另一个可能。中国人民银行近年积极在海外开拓人民币离岸中心,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的欧洲顺理成章地成为重点发展的地区。因此,除了新兴市场国家外,未来欧洲也是中国的银行值得进一步拓展的地区。随着伦敦的监管要求日趋严格,卢森堡正成为另一个可选择发展业务的地点,如果能够在这些地方立足,对于中国的银行而言无疑又是一个壮大国际版图的机会。

展望:未来三年的三大趋势

虽然全球经济走势仍不明朗,政府和监管机构的态度将持续左右银行业的未来走向,但我们认为,未来三年内,中国银行业有三个重要的趋势正在成型:

一、整体银行业将平稳过度;个别银行将出现“混业经营”。越来越多的银行会跳出传统业务的框架,进军保险、证券、资产管理甚至私募投资领域,形成混业经营的格局。在此趋势下,银行的盈利能够维持稳定增长。

二、,中国银行持续「走出去」,扩大国际影响力。目前全球市值最大的银行中已经不乏中国的银行,普华永道环球2011年发布的《2050年的银行业》曾预测,到2023年中国银行业的规模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银行业市场,相信未来几年中国银行业会朝着这一目标前进。

三、能力提升,定位更清晰。随着银行业的不断成长,各家银行在经营效率、风险管理和服务能力将持续提升。而各银行避免同质化、探索各自独特的经营方式,中国银行业的细分市场会更清晰,不同规模的银行的客户市场定位也会更明确。与此同时,在华的外资银行也能够受惠国内市场的进一步放开,获得更加平等的竞争环境。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中所提到的十大上市银行,按照2011年底的资产规模排名分别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和民生银行。)

    进入专题: 银行业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金融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0591.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金融时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