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渊:志愿者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大有可为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794 次 更新时间:2012-09-11 09:12

进入专题: 志愿者   基层社会治理  

李鸿渊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差异拉大,利益诉求日益多样,基层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社会管理日益繁杂,单一的政府主导管理难以奏效,社会管理的事务必须回归社会,其路径和力量支撑离不开培育大量的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的运行机制包括:独立运行机制,基层党组织和社会力量之间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整合机制,志愿者组织的培育引导机制。

尊重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的独立运行机制

社会管理创新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志愿者参与基层社会的共同治理和矛盾化解有其独特价值。在基层社会共同治理中,来自民间的声音和力量在基层往往更有效,与之相适应,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需要依赖志愿者的独特身份和志愿者组织的独立机制。志愿者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基于其良性互动的独特运行机制,折射出的是党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有序运行的社会逻辑。基层社会和谐的基础是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志愿者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带动基层居民广泛参与,并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协同治理模式。

志愿者组织广泛参与社区事务管理是社会发展成熟的标志之一。志愿者们的威望来自于他们的独特身份,不领报酬、无私奉献的志愿者身份决定了他们能以平等公允的姿态赢得大家的信任,倾诉沟通就自然顺利得多。志愿者工作有效的原因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如果以“面南坐”的身份简单说教,百姓就会有抵触对立情绪;但如果是以普通老百姓身份,通过拉家常的方式疏导群众心理,则能维护群众的自尊心,让老百姓更容易接受。这是典型的行政权力之外的基层社会运作的逻辑,是一种注重感情交流的非正式沟通方式。

自愿、独立和公益是志愿者团体运行的显著特征,志愿者们都具有热心和奉献的公益精神,尤其是其独立的运作机制。基层党组织对志愿者干预过多,反而会扼杀其活力。基层党组织一定要尊重和维护志愿者组织的独立机制,尊重其独立运行逻辑和弹性生存空间,因为它不是简单的基层组织的助手,而是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社会化力量。

建立志愿者团体与基层党组织的整合机制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传统社会逐渐碎片化,在基层社会秩序重建时需要社会组织力量的参与,更需要对各种力量进行有效整合。社会组织中,尤其是贴近基层需求的草根志愿者组织,由于其灵活性强、成本低和非营利性特点,理所当然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主体。

基层党组织和广大群众之间需要一个组织来有效沟通,志愿者组织应该成为基层党组织和群众之间的连接点。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社会组织和政府是天然的合作伙伴,理想状态是二者之间有效合作、相互弥补和良性互动。

志愿者组织功能的有效发挥需要整合各类资源。基层志愿者组织来自基层,回应基层社会的社会需求,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和生命力,是基层社会和谐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志愿者组织虽有较强的独立性,但仍要遵循社会组织的运作逻辑。志愿者组织要经常与基层党组织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借助于基层党组织反映沟通情况和解决问题,这些功能的实现有赖于建立志愿者团体与基层党组织的整合机制。

从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理念看,志愿者组织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群众之间的有效组织沟通,并在基层社会管理中建立了党组织与社会力量有效整合机制,有效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中党组织领导核心和社会组织活力迸发的有效结合,这是基层各种力量的有效整合,不完全等同于西方公民社会类似的社会组织运作机制。

完善基层志愿者组织的培育引导机制

在当前公民社会发展滞后的情况下,基层党组织借助体制内的力量来培育体制外独立运行的群众团体势在必行,志愿者工作所促成的有效衔接正是化解社会转型期社会分化断裂的有效手段。重视志愿者组织的社会力量化解基层社会矛盾,不等于完全放任社会组织自行发展,基层党组织既要整合包括志愿者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来参与社会管理,更要培育引导社会志愿者团体,使其规范有序运行。来自民间的志愿者组织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第三方力量,其参与社会管理需要党组织进行引导培育。志愿者组织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进行,是基层党组织的帮手、助手,其解决问题的渠道和资源不是另起炉灶,游离于基层党组织之外。

在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的过程中,政府不可能大包大揽,而是应该利用政策杠杆、组织资源,撬动社会力量,激发社会组织自身的成长动力,逐步建立一个在政府指导下,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社会组织之间既相互合作又优胜劣汰,各类资源有效整合的自我循环系统。基层党组织也通过培育引导社区志愿者工作的有序发展,并以此作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社会组织之间的整合平台,不断完善基层政权建设,强化社区功能,提升基层社会有效自治的程度。

此外,志愿者组织固有的激励机制是其参与服务过程获得的自我成就感、自我表现提升感和自我满足感。基层党组织必须建立一个激励与引导并行的机制,通过激励机制保持志愿者服务的热情,通过引导机制保证志愿者组织有序健康发展。

    进入专题: 志愿者   基层社会治理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公共政策与治理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721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学习时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