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马什:21世纪的新工业革命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309 次 更新时间:2017-10-19 15:04

进入专题: 新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彼得·马什  


近十年来,新兴经济体在全球制造业产出中所占份额显著上升,这一趋势在过去五年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目前则有迹象显示,这一变化趋势正在放缓。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发展中国家在制造业产出方面追赶发达国家的速度将较第一个十年显著放慢。

在我的著作《新工业革命:消费者、全球化以及大规模生产的终结》(The New Industrial Revolution: Consumers, Globalization and the End of Mass Production)中,我对上述部分趋势进行了探讨。书中一个主题是,世界各国参与生产的机遇正趋于平衡。这是由全球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广泛变化引起的,我将其称为“新工业革命”。

2010至2011年期间,新兴经济体在全球制造领域取得的份额增长主要由中国贡献。印度、巴西、东欧以及俄罗斯等其他发展中国家虽也有所增长,但增幅相对较小。推动新兴经济体制造业增长的关键因素包括这些地区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主要体现在工资方面。受此影响,更多的公司将生产部门转移至这些地区,即使产品的最终消费者在西方国家。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对于愈发精细的工厂产品的需求上升,并为当地引来了更多工业投资。

而现在,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北美、西欧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可能部分夺回近年来在全球制造领域损失的份额。技术进步是导致这一变化的关键因素之一。例如,新型3D打印机——目前美国和西欧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最大进展——就被很多人认为是能使发达国家较为容易地建立起新型制造业务模式。发达国家占据领先地位的其他新兴高科技自动化技术也将产生基本相同的影响。

另外一个因素是消费者对产品个性化的要求上升——从小型消费品到工业机械等产品的“按需定制”程度都趋于上升,以适应用户需求。受此影响,生产地点很可能有必要靠近产品未来的使用场所,以使为适应用户需求所必需的设计改动能最有效地在产品中得到体现。如果用户位于发达国家,那么将生产基地设在这些地区就比设在遥远的发展中国家明智,即使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还有一个因素与通过难以管理的供应链远距离运输产品导致的高成本、以及环境污染等其他问题有关。最后的一个原因是新兴经济体的生产成本日益上升,主要受工资上涨推动,这可能降低企业在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将生产基地设在这些地区的意愿。

如果说未来在制造领域的实力对比将重新向高成本国家倾斜,那么在此之前这些地区在全球制造领域所占份额在一段相对较短的时期内将持续下滑。来自环球通视(IHS Global Insight)的数据显示,2000年发达国家在全球制造业产出中所占比重高达73%,而发展中国家仅占剩余的27%。2005年,发达国家所占比重下滑至69%。到了2011年,该比重进一步显著下降至54%。(见本文末尾的图表以及图标定义)

如果过去几年的发展趋势一直延续,那么在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初期,新兴国家在全球制造业产出中所占比重将超过50%,高于西方国家。这将是一个信号,标志发达国家在制造业的主导地位彻底结束。

中国是推动新兴经济体在全球制造领域所占比重上升的主要原因。2000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产出中所占比重为7%。2005年该比例上升至9.8%。六年之后的2011年,中国所占比重翻了一番达到19.8%,超过了美国在全球制造领域所占份额。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2011年是美国在超过一个世纪的时间里首次失去全球制造业产出第一的桂冠。

中国的崛起比新兴市场中其他任何国家都更为引人瞩目。2000至2011年间,巴西在全球制造业产出中所占份额从1.7%上升至2.9%;印度从1.2%上升至2.3%,俄罗斯则从0.8%上升至2.3%。

为理解以上数据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些历史背景。十九世纪中期的经济学家不会对有关中国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的说法感到奇怪。因为在1840年以前的数百年间,中国一直占据着全球制造业第一的位置。到了1840年前后,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得英国工厂生产力显著提升,全球制造业第一的位置被英国夺去。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世界各国的制造业产出基本由当地的人口决定,科技水平差异给各国带来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在1800年时,目前被称为新兴国家的地区是推动全球制造业增长的主要力量。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国家的人口规模较大,可投入当时的初级制造业的劳动力人数更多。与之相应的是,在1800年,目前被我们称为是新兴经济体的地区在全球产出中所占比重高达71%,而目前被归为西方国家的地区在当时仅占29%。

1800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总产出中所占比重高达33%,领先于印度。但这一格局不久后就出现了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幅提升了生产纺织品、机床等各类产品的工厂的生产率。受其影响,人口总量较小、工厂工人数量也相应较少的国家得以首次显著提升其在全球制造业产出中所占比重。

但是这一阶段对各国的影响并非平均分布。第一次工业革命并未影响到目前我们称为新兴经济体的国家和地区,其影响几乎完全集中于西方国家,从英国传至西欧其他国家最后影响到美国。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在制造业领域被边缘化。截至1900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产出中所占份额下降至6%,而所有新兴经济体国家(1900年时将这些国家称为“休眠”经济体更为贴切)的合计份额则降至13%。西方国家则占据了剩余的87%。

让我们把时点重新拨回2012年,哪些迹象表明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发展进程开始放缓呢?从表面上来看,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增长速度几乎没有下降。2010至2011年间,新兴经济体在全球制造业总产出中所占份额从43.4%上升至46%,增幅高达2.6个百分点。但中国贡献了这一变化中的绝大部分。2010至2011年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所占份额上升了2.2个百分点,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计份额仅小幅上升了0.4个百分点。其中巴西和俄罗斯所占份额略有增长,印度所占份额略微下降。同期在全球制造业产出中所占份额小幅下降的国家还包括墨西哥、波兰、匈牙利、捷克、土耳其、泰国以及越南。

发达国家的情况又如何呢?2010至2011年间,美国和日本在全球制造业产出中所占比重显著下降。美国所占份额从19.2%下降至18%,日本则从11%下降至10.2%。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包括西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情况稍好。这些国家的累计份额从26.4%降至25.8%,下降0.6个百分点,创2007年以来的最小降幅(2007年这组国家在全球制造业产出中所占比重出人意料地出现增长)。

几大趋势值得注意。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在全球制造领域的份额提升依然引人瞩目。但近六个月以来的一系列经济指标显示,今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似将显著放缓。受此影响,中国要想延续过去在制造领域的快速增长势头难度加大。其他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制造业产出增势则已经有所放缓,这在2011年制造业数据中得到了反映。

对于发达国家而言,美国国内制造领域将迎来多笔大规模投资,由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卡特彼勒(Caterpillar)以及福特(Ford)等大企业主导,这很可能将在未来几年中推动美国制造业产出增长。因此,2011年美国在全球制造领域所占份额下降也许并不能真实反映该国制造业的潜在发展趋势。而日本制造业在短期内则或难以收复失地,部分受日元汇率走强影响。从2011年数据来看,西欧以及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发展前景或较日本乐观。

未来西方国家在全球制造业产出中所占份额将很难回升至1900年87%的水平——即使回到2006年66%的水平都颇有难度。但未来该比率很可能在目前水平的基础上小幅攀升,或者至少不会再以近年来的速度大幅下滑。与之相对应的是,包括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的制造业增长势头或已显露疲态。

第一次工业革命提升了制造业的发展空间——当时制造商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如今工厂生产模式更为普遍,新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可能遍及世界各地,但其初期影响或将更为显著地在发达国家得到体现。十九世纪时,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推动西方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在二十一世纪,新工业革命很可能将以类似的方式产生影响。


译者/马拉

    进入专题: 新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本文责编:川先生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产业组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701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金融时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