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日子,本人有幸获得2008年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但是,最先通知我本人的不是院所相关部门,而是某个报社记者。当然,该记者醉翁之意在于想让本人刊登相关介绍,纯属无聊的商业炒作。此事引起我对评奖的若干遐想,特录入下来。
作为一个经济学者,特别是要想成为经济学家,没有一些奖项作为光环,还真不行。同样,我们看到娱乐界不断的造星运动,就可以想象其造奖项——树明星——获得相关收益的价值链。
如今的评奖也的确多如牛毛,不仅有相对规范的、口碑好的评奖,而且还有大量的学会评选的各类奖项。我曾经参加一次某学会的年会,整个年会六百多人参加会议,场面宏大,令人吃惊,私下一了解发现,大多数人是冲着评奖而来,因为许多大学对获得全国学会的奖项有另外的奖励,尤其是在评职称时,获得奖励的额外得分是不封顶的,而发表学术论文的得分是封顶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大量的、不知名的职业学院、技校则更有诱惑,获奖所带来的溢出效应更大。
当下,国家有关部门对各类评奖进行了严格的控制,而媒体则排除在外,所以,媒体成为如今制造奖项的最大赢家。为此,2005年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等部门和团体已着手全国性评奖整改工作,甚至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在已经改进的基础上,进一步压缩子项数量。同时,互联网站、企业等不得举办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活动,此前经批准的此类全国性评奖,都要重新办理审批手续。无可否认,湖南卫视的“超女”海选,不仅激发了大量具有“明星梦”民众的参与,而且把一个评奖的价值链发挥到了极致,以致到如今中外老太太参与竞技的消息不断爆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从CCTV每年年底和年初各个频道的评奖来看,许多明星人物叫苦不迭,一些明星企业也不知所措,不知该赞助哪些评奖。与经济学者相关的是CCTV年度经济人物,我曾经作为最早几年的评委,经历了评奖的过程,吴敬琏先生曾经连续获奖,成为当年的佳话。当然,我国的评奖也逐步增加了幽默的元素,比如,在中信国安集团的年终表彰会上,北京国安队摘得两个大奖——“永踢真球奖”和“从未获得联赛冠军奖”,而领到了100万元真金白银确实最为实惠的。
说到评奖如此炫耀,那么,评委的责任与权力也就顺理成章。回想一下,自己也多次担任学术奖项的评审,包括某些显赫的学术评奖、某些部委的重大项目资助评比,不可否认,人情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每个人都会坚守自己的底线,不会让评委作为一个花瓶。比如,在评选商务部的学术成果中,连续多届一等奖缺位,足见评审的严格与评委的严谨。有没有放水的呢?就我参加评审的各类奖项中,的确有放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是评委被组织方面架空,某些组织利用评委进行评奖,而最终结果却自己可以操纵。所以,我自己现在参加评比前,都要仔细了解程序,防止自己被利用。
既然评奖是被禁止或者限制的,有些学者开始有意或者无意利用研究打评比的打擦边球,比如各类的排名。我们也曾经做过《中国商品市场的竞争力报告》,许多商品市场非常关注我们的研究结果,而迫使我们必须淡化排名,结果许多人却非常不高兴。这也反映出目前国内研究的尴尬困境,一方面我们需要获得学术研究的投入,需要合作方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坚守自己的学术底线,保持研究的独立性,防止合作方附件条件的陷阱。
最后,获奖者要分摊自己的奖金,甚至请客要加倍投入更多的货币,这都是在所难免的。而对于大多数经济学界的新人而言,参加各类评奖,只是为了混个脸熟,交交学费而已,对评奖结果不必当真,只有这种心态或许获奖距离您就不远了。因为,在经济圈子中,没有奖项光环是万万不能的!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