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持续了十几年的温州金融市场泡沫开始破灭,一些企业倒闭、老板“跑路”,民间债务危机逐渐向银行体系及全国蔓延。就当前的情况来看,温州的金融危机一触即发。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出手相救,除了向温州注入政策性金融资源,加快温州金融体制的改革外,还要求当地的金融机构与政策向市场及中小企业注入流动性。
不过,我当时就撰文指出,政府出台政策支持温州的中小企业融资,减轻中小企业的各种负担,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危机与困难,这是对的。但决不可用政策救助那些在全国各类市场疯狂投机炒作的企业或个人,更不可救助那些由于高利贷而破产的企业或个人。反之,应该对这些高利贷行为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并通过金融市场的“去杠杆化”来化解温州金融市场的危机。否则,要让温州经济走出困境是根本不可能的。
从后来政府所采取的救助措施来看,一是采用了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的方式;二是采取了增量式的金融改革。可以说,这些救助措施根本上没有触及这次温州金融危机的核心。
当前温州金融危机的实质是什么?并非有人所说的温州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严重不匹配,而是所有的当事人都希望过度使用现有的金融体系,通过不同方式的信用扩张来推高各种资产价格,以谋取暴利。金融市场过度的杠杆化是这次温州金融危机的核心。有调查报告显示,在温州300家企业中,126家企业涉足房地产,投资总额6.93亿元,占主营业务以外投资总额的69.2%。相关统计还表明,全市企业参与房地产投资总额超过5000亿元。当然,还有炒矿产资源、煤矿、农产品、大宗商品及股票等。
这种金融市场过度的杠杆化扰乱了社会经济生活的秩序,扭曲了金融市场的价格机制,严重侵蚀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不少人不想从事实体经济生产,只是一心想着做什么能够一夜暴富。可以说,当前危害中国经济的几大因素都与这种心态有关。比如房地产泡沫、民间信贷泛滥等。早几天,佛山的一位企业家告诉我,当地有一家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从事主业的员工近5000人,但是企业派出37人来经营房地产,从事主业的几千人的产值、利润竟然都不及37人的几分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还有动力来从事实体经济吗?
过度使用现有的金融体系及过度的金融杠杆化,在资产价格处于上升期时,投资者无限信用扩张的行为会不断强化,投资者更有意愿进入高风险资产领域,其潜在风险更是不容易暴露出来。但是,当资产价格处于下行期时或金融泡沫破灭时,所有的问题及潜在风险都暴露了出来。2011年温州民间信贷市场的危机,就是各地房地产价格逐渐下落所引爆的。而且各地的房地产泡沫破灭得越是厉害,温州金融市场所面临的风险就可能越高。因此,在国内房地产市场不可能回归到早几年的过度投机炒作、房价不可能再度快速飙升的情况下,温州金融市场面临的问题与危机将越来越多。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4月末,温州社会融资规模约9800亿元,比2011年8月末减少约760亿元,银行表外融资、民间借贷市场均大幅萎缩,分别比去年8月萎缩20.49%和11.82%。银行利润减少,不良贷款增加。从浦发银行半年报中可以看到,上半年新增不良贷款上升幅度约为31.7%,主要集中在温州和杭州地区。温州人民银行测算,温州市银行业平均不良率将继续上升,估计高点会在今年10月前后达到4%左右,并在此后维持高位运行。与此同时,温州企业减产停产现象增多,全市399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60.43%的企业减产停产。有报道称,温州部分中小制造业企业失业、返乡潮也开始愈演愈烈,从而使得温州银行业的资产质量恶化,许多企业的资金链可能断裂,民间借贷市场导致社会冲突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是否能够保证温州金融危机不会重来就十分令人质疑了。
面对诸如此类的国内金融风险与危机,必须深刻反思当前增量式金融改革的思维方式。可以说,对于当前中国经济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对于当前中国金融市场面临的风险与危机,我们仍然仅是遵循传统的渐进式或增量式改革思路,而这种改革思路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所有问题与风险都只是被推迟与推后了。如果不对金融市场的重大制度进行改革,国内金融市场要走出困境是不可能的。
温州金融市场的情况就是如此。要化解温州金融市场的危机,就得重新界定信用扩张的边界,减弱对金融体系的过度使用,对金融市场全面的“去杠杆化”等。而要做到这些,又必须净化温州资金得以过度杠杆化的土壤,比如真正挤出全国房地产市场泡沫,设立制度规则遏制各种过度投机炒作。否则,温州的金融危机可能再度爆发。
来源:上海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