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哲学一词源自希腊“philosophy”,其意为“爱智慧”,通用于世界其他文明有诸多不妥,近代以来多有言西方之外无标准意义上哲学之说法。本文重新定义“广义的哲学”之概念,扩大其所包含之范围,将宗教,思想,数学逻辑学与狭义之哲学即西方哲学并称为新名字“喆学”,造英文为“Godinfogy”。为便于论述,依然采用“哲学”一词指“喆学”。取《易》之“形而上者谓之道”,定义哲学为“对形而上知识的追求和对形而上知识的描述”。将宇宙人生的起源定义为哲学中的首要问题,即为“第一哲学”。本文所开辟之领域就是第一哲学的新系统。人类文明至今日,道乱器淫,人类文明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面临着同样的灾难和挑战。本文所开辟之系统,概以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印度哲学、希伯来哲学,现代科学这四大文明体系的五大智慧系统为基础,融合重铸了乾坤大宇宙论,和魂魄小宇宙论,并阐释了两个宇宙的合一关系。将乾坤大宇宙分为三元:物质,能量,意识。三元之综合,为“气”。将魂魄小宇宙分为三元:理智,情感,本性。本文分别论证了乾坤大宇宙三元的哲理体系架构和魂魄小宇宙三元的哲学体系架构。这个体系努力于将人类五大智慧系统第一哲学统一于一套哲学系统,以求得“万法归宗,万道归天,中外合璧,古今归一”的圆满融合,此系统命名为“两宇宙总说”。此文以丰富广义哲学的内涵,来避免以西方的单方面标准衡量全部人类智慧优劣的弊端,从一个客观的角度看待人类的文明发展史,同时为世界之文明之未来之发展提供新的出路。今日西方之文明已经抵达极限,中国之传统文明也走到了尽头,值此全球化融合之际,开出创造之坦途,以求得中外古今文明之涅槃,以第一哲学为突破口,融合再造,当无愧于古往历国之先圣,亦无负于华夷天下之民族。
【关键词】华学 乾坤大宇宙 魂魄小宇宙 第一哲学
一
宇宙共有两种宇宙,两种宇宙彼此相通。
乾坤万象之宇宙,为大宇宙。魂魄之宇宙,为小宇宙。宇宙之心为道,心之宇宙为魂魄。悟道之门在于心,所谓天人合一是也,亦为人之所以为万物灵长之原因。天人合一,可互益,可互损,人乃天所生,是故天人相通,互相影响。万事万物彼此相联。
众生平等,非独人,但凡生命,皆有一小宇宙,只是三元比例和多少不同。大小宇宙,乃是至大与至小,双极而合一。宇宙乃是一果核,天外有天,可知果核之外复有更大,宇宙之外更有宇宙是也。宇宙有几层,答曰无限层,或者只有一层。这两种解答都对,因为维度的扩张是弯的,无限层扩张化其实就是一层,此亦大圆之逻辑 之一表现。因此,大小宇宙相通。
道在天地之间也,其大无外,其小无内。道是至大至小的存在,至大即是至小。宇宙不过是一个果核,现代物理学解剖之原子结构,其原子核与电子云之运转模式与太阳星系之太阳与众恒星之运转模式何其形似也。须知万万光年之外,岂止又有万万光年,所谓天外有天,弯曲的无极最终指向了原点。至大即是至小。宇宙的空间是弯曲的。只不过它弯曲的维度实在太小,光年的单位都太小了,小到不足以测量这距离。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是心的速度,任何时空维度的变化在意识领域都只是一念之间。
宇宙万象,都有三种最根本的子象构成,三种子象是象存在的三种基本存在形式,也是三种属性,不可再分。万象皆以三种子象的单一或者混合状态存在。象是抽象概念,用来描述“存在”的形式。三种子象分别是“物质”“能量”和“意识”。是为宇宙三元。
魂魄,亦称精神心灵等,非人之独有,众生皆有。佛陀言六道轮回的生命之轮不停转动,宇宙间一切魂魄皆在其中周流运行,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此为众生平等之一解也。然人为万物灵长,因此当以人之魂魄为解说核心。人之魂魄小宇宙,有三种最基本的子象构成,分别是“理智”“情感”“本性”。是为魂魄三元。
宇宙三元汇聚,即为生命体之伟大,如是,则全宇宙亦为一最伟大之生命体,自道生三元,混沌重生,今日宇宙之大生命,何其伟大之生命。
二
先解乾坤万象之宇宙。
宇宙之前,即太初之时,此时为无极,一切皆不存在,乃是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太一之时,无极而太极。道生一,一即为能量,即是太极。道是圆满完美的。道就是神圣能量。最原始最纯粹的能量,即为光,一切能量来自于光是也。一生二,二即为物质和意识。二生三,三为泛指,即宇宙万象矣。此时为宇宙之初,宇宙处于混沌状态。这是宇宙的第一次诞生。至道创世,无中生有。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是矣。
能量生阴阳两性,即为太极生两仪。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阴中阳长,万象兹始。万物皆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地球内含阳性炎炎,外为阴性真空,亦是如此。其余星球,皆同此例。大中庸的和谐是阴阳互动的圆满完美法则。局部万千变化,或不为中庸,但是对最大的整体而言,中庸和三元守恒是统一的原理法则。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是中庸的核心要义。
万象兹始,于是有气。气由三元浑合或者独自组成,但必有能量而后有气,物质和意识不能脱离能力而单独形成气,可以独自组成气的只有能量。三元并集的存在就是生命体。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二气生乾坤万物,即今日之宇宙。气聚散变化而成宇宙之演化。这是宇宙的第二次诞生。气,是第二次诞生后的宇宙的最基本的存在,宇宙由气组成,天地万物,本乎一源,同此一气。道与气是“相即不离”的,气的存在里必有能量之元,而道就是神圣能量。阴阳二气交感,万物化生。
变化是宇宙的永恒法则,无中生有是变,有还于无是变。绝对静止是不存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气之聚散变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此亦宇宙之演化。
所以,三元之中,能量是处于物质和意识的临界上,是三元的核心。
古人精研物性,提出五行学说。
古人精研能量,提出阴阳气论。
古人精研意识,提出心性理论。
五行之辨,乃是物性。物皆由本,万变不离其宗。五行生克,万物俱归五行。其于大地对应,亦为真实。东方为木,其色青,故中华之东为碧海波涛也;西方为金,其色白,故中华之西为白地流沙也;南方为火,其色赤,故中华之南为红土山野也;北方为水,其色黑,故中华之北为黑土满洲也;中央为土,其色黄,故中华之中为黄土中原也。青龙白虎掌阴阳,朱雀玄武定坤纲。中华大地,藏地高原一片以卫星视角取图,犹如巨大凤凰,是为朱雀。蒙古高原一片,以卫星视角取图,犹如巨大龟鼍,是为玄武。万物相生相克,五行周流不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相化,共同构成了全部的物质世界。五行之论进一步扩大至泛中国区域,北极一带,冻土皆为黑色,东南亚之岛国土壤,皆为红土。中亚之沙漠戈壁盐碱地,其色皆泛白。之东太平洋汪洋大海,碧波一望无垠。易经有言,坤数为五。中国古代文化之五色,五味,五感,五脏,五音,五气,五服,五五二十五昊命周天理论,俱由五行说展开。
阴阳之变,乃是宇宙演化的恒理,阴阳二气是宇宙一切变化的根本推动。是以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阴阳是能量的两性,因此也是气的两性。气是化生万物的本原,其为物则有形,为意则无形,为能量则处于有形无形之间变动。现代物理学里由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到现在的质能守恒定律,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已经验证了质量和能量的互相转化。但是把意识和能量的转化也算在内,真正的宇宙是三元守恒定律的相互转化。阴阳二气的变化造成宇宙的衍化。同时,宇宙有两个基本含义,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空间的无限和时间的永恒是大宇宙的最根本特点。其中物质决定了宇的构成,意识决定了宙的构成。时间的观念在客观上不存在,而是意识领域里的概念,时间是意识心灵的流动,是意识心灵本身的自我延伸。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概念,都是意识心灵的自我延伸,过去的观念是气聚散变化在意识心灵的印象体悟的留影,未来的观念是意识心灵对即将的气的聚散变化的未知和愿景。时间的观念只有在意识领域存在,永恒依据气的演化而前行,即为时间永不逆流,时间的方向上帝之箭是任何空间的时间都相同的。过去、现在、将来的界定,是上帝轴尺的衡量,不同的空间在上帝轴尺的坐标不同,即不同宇则不同宙。时间的速度与光速同,除非光能量扭转,否则时间永不逆流。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拉长就是三世之因果,心灵之内,自有缘法。时间是受造的观念存在。时间的自我延伸,是乃是道之心,宇宙之心,非人之心。道是凌驾于神之上的,如果神是无之后的一,道就还包括一之前的无。
心性理论,即为魂魄之小宇宙矣。人类文明一切之知识,皆由人之魂魄三元所发。知识就层级而言,最高阶有三级。第一义为最高之道,亦为绝对知识,第一义不可知。人不可明,已而不知其然者谓之道。这是宇宙之心——道的知识。第二义不可言,即语言有局限性,第二义可以被人明白获得,但是无法用语言来说明阐述,即大道不言。第三义是人类可以获得又可以用语言书写阐述的知识。万法归宗,万道归天。一切的知识,皆发于魂魄三元,皆归于宇宙之心——“道”的的求索。而魂魄三元与宇宙三元合而为一。
其中哲学之为万学之学,是文明的核心。哲学者,形而上知识之追求与形而上知识之描述也。数学、思想、宗教亦为哲学之一种。大约2000年前之轴心时代,世界哲学有四大起源,分别为中国之诸子百家,印度之宗教哲学,希伯来之宗教哲学,希腊罗马之西方哲学。希伯来与印度哲学俱属宗教哲学,当为一类。人类迄今之知识获得,皆因魂魄三元所发。哲学亦是如此。以希腊罗马为源头的西方哲学,重思辨分析,废宗教玄学,主要发于“理智”。印度的宗教和哲学,以及希伯来发源出的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都是近宗教玄学,主要发于“情感”。宗教是情感的哲学。中国儒道为主的诸子百家,介于两者之间,重道德与心性,多生命哲学,主要发于“本性”。中国自古的心性之学便是如此,与西方哲学之思辨论证相比相似而不似,对于宗教的态度也是若即若离的。
意识又称灵。生命体皆有意识,是为生灵。
以四大文明体系对应入魂魄三元,只是以其主流和大面而言,三类哲学都是复杂的组成。如中国之诸子百家中,如墨家,惠施等,其思辨性思想也极强,发源于理智,极似西方哲学之思辨分析传统。只是后期在历史大进程中流于没落矣。西方哲学近代之自然神的观念,也曾类似于中国天的观念,但是毕竟不是西哲中的主流思潮。
理智衍发思辨论证等智慧,由此而来的西方哲学后来在近代衍生了科学。继之而来的社会科学,工程科学,自然科学,逻辑学等等带来了人类智慧的大爆发。但理智是有限的,不能只依靠理智来解决全部问题,理智带来的知识也不是知识的全部。世界多次现代化之后,器文化的淫盛带来地球的各种现代化危机即发源于此。这种危机导致了人天对峙的不和谐。
情感衍发宗教冥想,一切宗教的起源都是情感。佛教道教之绝情绝欲之义,乃是将个人之情感化入苍茫大爱,达到物我不分,梵我合一的状态,以达到去除个人情感的成正果。基督教另辟蹊径,以“一切指令尽归于爱”为核心教义之一。伊斯兰教与之相似,相信唯一真神之爱为个体生命之全部主宰,近似于生命哲学但以情感为承载。
本性衍发生命哲学,性理之学与性情之学皆以性为前提基础,中国之古以智与情为辅性,以性之修养为本位,诚为个人精神修养之正道,达到理想人格之正道。儒家道家皆走此路。后佛教传入产生的道教,则为宗教,另当别论。本性中最重要的是德性,道德的基础是仁。道是宇宙之心,是人无限趋近的追求,所以道凌驾于理,情,性之上,是宇宙之心,与人心想通。
三
在宇宙三元中,三元合一而互化。
能量是物质和意识的临界点。物质世界为现实之境像,意识世界为玄幻之境像。
物质无限小可分,物质的无限小临界点即是能量,即为场。迄今为止,现代物理学已经将物质分到了以太之下。且以物理学所谓之原子为例,原子体积中,原子核所占有之体积,仅相当于足球场中一兵乓球之体积,其余皆为真空。而原子核又可再分,质子中子之占有,又不足原子核空间之万一。如此无限分,可谓物质约等于不存在,天下万物细微之看皆是真空。而这微观世界支撑运转之道,就是能量在微观世界的运行,阴阳的对立统一,这就是万物生灵皆有太极。对立统一的稳定存在是永恒的道。科学之量子论已经证明:宇宙中一切正反物质相遇即化为光,即能量。物质无限小可分之后,也就是能量的存在状态了。
意识无限大可扩,意识的无限大临界点即是能量,即为场。中国古人所言之心力,即为意识无限扩大为能量所言。世界上科学未解之迷中,多有灵异事件。此亦意识无限大扩为能量。意识本身无大小,不占用空间,而无限大扩之后,可以出现场的形势,场是一种波,波会可以携带信息和意识的,此科学亦有证明。最基本的意识无限大扩为能量,就是生命体的意识存在。生命的存在包括肉体和精神的共同作用,意识作为无大小无实质的存在,却是控制肉体运动的力量所在。肉体作为物质,若改变运动的趋势必须有力和能量克服惯性,而精神力所为,即是如此。此亦生命体之令人敬畏处。人之气场,即是意识与能量的混合。
三元的互相转化,以能量为核心。意识和物质不能直接互相转化,都必须以能量为枢纽,爱因斯坦的E=mc2方程式已经给出了物质转化为能量的途径,当今之核反应即为此。今日之反物质学说亦由此建立。
意识转化为能量,则为灵异事件等超自然现象等。从之前论述的三元存在的方式上讲,意识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但不能脱离能量而存在。
宇宙是一个无中生有,有还于无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时间,就是一次轮回的宇宙的寿命。每次寿命的结束,就是下一次寿命的开始,这是最大的轮回。宇宙不断膨胀,细化,然后微缩,混化,还于混沌状态,还于能量状态,最终还为无。
四
下面论述魂魄三元。
人者,天出其精,地出其形。魂精为阳由天,魄精为阴由地。魂魄肉体,合而为人。
本性关乎性命,是魂魄之大基,众生皆有,有本性而后有魂魄。理智基本为人所独有,其余生命体多无,或者很少。情感在动物身上亦有多现,其余生命体则基本不存。是以唯人得天地之灵秀最精,为万物灵长。三才之中,人居于天地之间,承天道而临世界,运文明。
人之三元,理智和情感皆生于本性。本性为根基。是故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悟道在于人心,人心首重本性。本性中最重要的修养的就是德的修养,最重要的道德就是仁,仁扩大为义。道不归人,与天地同存,本性通道,德为本性之首要所修。天心为道,人心修德,德配于道,故言道德。德分两种,于己为仁,于世为义。个人之道德修养,当求绝对道德之标准,抵达巅峰之人格也。个人行走在世界社会的治理枢要,则需追求结果主义的道德。天之大德曰生,故须谋求大多数人的生存,谋求大多数生灵的利益,这是义,从政入仕即为从大义,伸大义于天下也。从义之时,义与仁常常是冲突的。所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物过剩则当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生杀复中庸也。义人义士为大公之利灭小私之利,虽有害仁,却为取义。儒家千年所传之学,仁义所共成的道德而已。《论语》仁之祖,《春秋》义之宗。仁义为道德的核心,孔子首诉仁义,开无穷之大愿,孟子尽性知天,以人性通神性。千载而下,儒家在个人理想人格的追求上已经抵达了人类文明无法逾越的巅峰。
本性激发理智与情感。理智主要有两种,思辨理性和数理理性,这两者也是狭义的西方哲学和数学的两大根基。情感中则一切情感恒发于爱,爱是元情,爱是本性激发的最根本情感。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由爱生一切情感。而其中最重要的第二情感,就是悲情。悲情和爱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对悲情而能入而出之,才能真正的体会到深层次的爱。只有先由悲天悯人的情怀,才因此能有苍茫大爱的觉悟。历代大圣大贤,无不博爱苍生,因世事真相之残酷,更增乐园美好之向往,大美之未来,大同之理想之宏天大愿。西哲常常限于理智,以智乱性,有人格分裂之嫌,精神分裂之弊,其感情自悲观主义不能超越,因此多言悲观之世界,末日之未来,即上帝之审判也。美国之于欧洲外一新生生命,其两大核心精神:万能之美国梦和乐观积极之人生态度。斯为欧洲文化之弊之一革命。大圣大贤皆有对理想乐园之无穷无尽的爱,而激发对现实无穷无尽的悲情,而又因这悲情,更强化了对理想乐园的爱,促使着内圣外王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行合一。此华族之慧命,五千年之相通。
人之本性,有正负两种趋向。正则趋向于神性,负则趋向于禽兽性。神性与禽兽性的混合组成人性。人类有着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初衷,这是本性中神性最强的意识存在。所以,人之初期,性本善,也是神性的召唤使然。赤子之心,其心最纯。人之中期,性为善恶并存,处于神性与禽兽性相拉锯较力的时段。心灵若不加导引,必将走上本性转禽兽的方向,即为无德。今之世人,多有理智超群而本性不修者,其才愈大而其害愈大,便为如此困局。
人之初,神性最强,性本善,此赤子之心。人长大,本性善恶皆存,赤子之时为极善,善极而善消,善消而恶涨。此同于易经中阴阳之消长也。故需要善加教化,敬畏自然,修养道德。苟不教,性乃迁,无教,则会暮年性最恶,临死之时,恶极而恶消,恶消而善涨。故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本性之轮回,世人莫能外。圣人之圣,在于心通道而性达天,回到本善的状态。至善则生恶,至恶则生善,物极必反,天道昭然。是以君子高士尚有恶念动时,元凶暴徒尚有天良发现之事。是故圣人生人,也杀人。极端之善人不可及,也不应及。兵者为凶器,圣人不得已亦用之。
但是人性中的“神性召唤”和“恶性趋向”却是不同的发展规律。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人之积德,在于明道。须知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从善总是需要本性中的意志来努力进修的。而从恶则几乎是自动趋向,转为禽兽之性,顺躯壳起念,意识完全物质化,外在化,内圣全然崩溃,走向本性中的欲望的驱动,比从善容易得多。
人类文明的一切知识共有两个极端,三个大类。情感衍发宗教冥想,是为玄学类知识;理智衍发思辨分析,是为科学类知识。本性衍发的知识,处于两种极端之间。
自古西哲多有以理智为本体论者。宗教则以神为本体论,此为高层次情感之寄托也。中国哲人多以心本体论者,以道德的理想主义和心性修养来作为感受一切的本体。相对而言,中国的生命哲学最接近圆满完美的真道的感悟。
而科学万能论之弊,在于科学的力量发源于理智,是人的力量。而理智不能代表人的全部知识,是有限的,而人亦不可能完全抵达道的全部,人的力量也是有限的。终极领域是不能学术自由的,核武器之巨威已是惊人,而今日反物质之巨大能量足以毁天灭地,人若不对天地保持永恒敬畏,必将自取灭亡。人达神力之时,人世灭亡之日。此亦黑格尔所谓“上帝法庭”之最后审判也。西方哲学与其衍生的西方科学今日的困局的原因,就是单一地强调理智的价值。
而宗教万能论之弊,在于付诸情感寄托,陷入于空想而失真,孔子有言,敬鬼神而远之。文明之建设,若只以宗教为原则,必然政统大乱,人心入邪。
宗教之四大宗教,我认为伊斯兰教可称为清真教。四大宗教各有所重。
道教:阴阳太极,生生相化,宇宙演易。
佛教:万禅生灭,梵天宝轮,轮回不息。
基督教:神圣十字,纵横天道,爱与光明。
清真教:安拉文书,永恒流淌,无限时光。
情感激发之宗教,皆有排他性。四大宗教排他性由弱到强分别是道教,佛教,基督教,清真教。基督教中主要有三大宗,天主教一宗,东正教一宗,新教一宗。其中,新教一宗排他性相对最弱。宗教不能入政,就在于政道在和,而宗教排他独尊己身,政教合一之弊就在于佞教乱政,朝纲分崩离析,人事不修。四大宗教中道教的排他性最弱,其经典《易》可以兼和各大宗教之教义,几达四教谐存。吾先读《易》而后读《道经》读《佛经》读《圣经》读《古兰经》,但觉万道归天,殊途同归,最高处一气相通,其低处各有所重。
儒家的道德哲学,走到了心性之学的巅峰,是个人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抵达完美人格的内圣外王系统。其发源则在本性,孟子所谓尽性,孔子所谓精一,王阳明所谓心本体也。此最有生命哲学之意义。人虽有限但可无限,希伯来哲学单一地划给上帝,西方哲学彻底无视上帝,都是极端的错误,天人合一,非此非彼。儒家于本性之中开此道与德合一之系统,堪为上上之慧命大成也。
人类今日所得之知识,皆由魂魄三元所发。欲求得以以上真正之宇宙论,必须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超越自我的所有意识,将思考独立于形神之外,将魂魄之意想化入梵天宝轮,才可真正清晰明白宇宙之三元与魂魄之三元以及两个宇宙的合一关系。
今日人类文明一切知识,以来源不同和方法不同,共分三大类。主要由理智激发的指示,是科学类。主要由情感激发的知识,是玄学类。科学类与玄学类的交集区域,是生命的学问,主要由本性激发,是人对自己的审视和敬畏。宗教、艺学、文学、美学等皆为玄学类知识。
人获得的知识的层级结构从下往上分别是基本的经验的知识,理智的知识,情感的知识,本性的知识和绝对知识。基本的经验的知识,即来自于人之前七感的知识。前七感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心觉、直觉,由肉体逐渐到魂魄的前七感。绝对知识即为人对道的理解,人可以无限接近,但不能完全抵达。个体之学道修养,至极则是达到内圣而外王,心与道通,天地万物与我合一的巅峰化境,人人可以为尧舜是也。虽然现实之中并非人人皆能成尧舜,但是此先天可能性是众生平等相同的。道为宇宙之心,魂魄之心可通于道,但未必都能通于道。
道,即第一原理,是绝对圆满完美的,其论证是大圆的推理逻辑,黑格尔所说:哲学无上限。其只明其一,不明其二。须知哲学不但无上限,而且无终点。其最原点即是最终点,此大圆之逻辑推理。其内部自相推理,无懈可击,前后相生,生生不息。此太极之精义也。如数学之圆,若半径趋向于无限大,则其一段弧则可无限趋向于直线线段。直线的推理逻辑只是大圆推理逻辑的一个细微表现。至尊天道,其曲如弓,其形为圆,而其同于宇宙,衍化地理、人文,斯大德为生生不息也。第二义不可言,但可付诸抽象地描述,不可解析,只可敬畏。人之所著书立说者,为第三义也。
五
宇宙大爆炸之初,无中生有之时,产生了两个宇宙,一个是我们所在的宇宙,可以称之为阳宇宙,正宇宙,还有一个是阴宇宙,或者叫反宇宙,由反物质构成。两个宇宙的时空维度彼此垂直,互不相干,最终都将同回于无。我们上文论述的一切都是以我们所处的正宇宙为前提论述的。
每个宇宙都有白洞和黑洞。白洞和黑洞是纯能量组成的天体。纯能量的颜色有两种,黑色和白色。白色的纯能量是光,是一切颜色的产生起源,黑色的纯能量是黑洞,是一切颜色的混合结束。白色纯能量衍生一切,黑色纯能量吞噬一切。西哲有宇宙存在正负两种力量的学说,与此相似。白洞可以将内部的物质能量辐射从边延散发出去。而黑洞则吞噬所有附近的物质和能量辐射。
正宇宙的虫洞其实是相对于反宇宙而言的正常的时空。广义相对论预言虫洞的时空是垂直于我们的宇宙空间的。虫洞的两头分别是黑洞和白洞,或者是两个黑洞,或者是两个白洞。虫洞是两个宇宙的时空交叉,必须依靠纯能量支撑。正反物质的结合湮灭是唯一能打开虫洞的纯能量方法。
无论哪个宇宙,和谐都是永恒的道的表达。多元化之存在者,有两种情况,一为驳杂之混乱,一为丰富之和谐。顺天道则同天和,逆天道则干天和。宇宙之总生命体而观,浑融圆满之大真大美大善也。人之魂魄小宇宙能通于此,心之和谐,与万物为一而互动,便为臻于化境,上近神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