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忠:以改革破解民间借贷难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18 次 更新时间:2011-10-28 11:35

进入专题: 温州借贷危机  

刘晓忠  

近期中小企业主欠债“跑路”被人们以“潮”来形容,反映出民间金融市场的惊恐,而超乎预期的民企倒闭潮引发了高层的关注。国庆假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浙江考察传送信心,浙江省政府展开专题研究部署,要求各级政府帮扶中小企业脱困,同时,最高院出台《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一)》司法解释对“资不抵债”案件标准的认定,这一系列动向预示一场针对中小企业破产风险的运动式救济即将拉开帷幕。

从目前舆论报道看,温州89%的家庭和59%的企业参与民间借贷确隐藏着巨大的骨牌效应,如仅9月份以来温州就有25人或欠债跑路或跳楼,而欠债者选择跑路和跳楼等极端手段而非合法申请破产保护,令人慨叹正规制度体系对民间市场鞭长莫及。坦率地说,个别中小企业主选择欠债跑路和跳楼等个案确实具有震撼效应,但仅借片断现象就给民间借贷市场贴上风险失范的标签,无形中很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事实上,民间金融市场出现的这些问题,本质不在高利贷本身。在民间市场借贷双方自愿的意思自治下,民间借贷利率高企的主要缘由是民间市场的高风险所对应的高溢价,即民间借贷双方所达成的高利率是民间市场风险出清的结果——只有在其利率能够覆盖风险的情况下,才能产生交易,否则交易失败,民间借贷市场也就会因贷款人风险得不到有效补偿和管控而萎靡。而民间借贷高利率,一则源自民间市场服务的借款主体具有较高风险,致使正规金融系统无法识辨和管控而不愿为其提供服务等,一则民间借贷是灰色交易,无法获得正规司法等制度体系的保护,导致民间借贷的交易成本上升。

更需指出的是,民间借贷风险高企是当前利率管制、市场准入管制等二元金融市场结构下出现的一种制度套利交易。单凭运动式围堵和意在规范的招安,很难根除民间市场的生存土壤,即把部分民间融资机构纳入正规金融系统只是改变了这些民间金融系统的运作形态,而不能根除民间融资市场的需求生态,大量中小企业还不得不借助民间市场获得融资拓疆扩土。

具体而言,当前不论是银行系统,还是信托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其定价都是参考管制下的基准利率浮动,如小额贷款公司利率不得高于基准利率的四倍。而目前央行设定的基准利率并非是市场自利博弈所形成的均衡利率,而是政策博弈下的均衡利率,很难有效覆盖大部分资产的风险。这使得即便小额贷款公司利率最高四倍于基准利率,但剔除通胀、风险补偿和融资成本等费用后,小额贷款公司很难获得与风险对等的收益,从而致使小额贷款公司等难以有效替代民间融资市场之功能。为此,不难理解近年来虽然管理层基于顶层设计开发乡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面向中小企业的结构化金融系统安排,却不仅无法替代民间市场,反而有包括银行在内的部分金融机构也染指民间借贷业务。殊不知,正规金融系统的基准利率与民间市场的高利率补偿所内含的巨额制度套利空间,客观上纾缓了民间借贷的风险,逆向激励正规金融机构冒险。

与此同时,若正规与民间金融系统无法借助市场化改革实现互联互通,那么可能最终被边缘化的是正规金融市场,而非民间市场。最近,整体市场流动性过剩而银行系统持续遭遇流动性紧俏,反映日益扩散的金融脱媒将导致正规金融系统在竞争中趋向劣势。诸多证据显示,当前流动性过剩与正规金融系统流动性压抑并行不悖,主要源自“存款—通货”和“存款—准备金比率”的持续下降。“存款—通货比率”的下降是储蓄实际负收益所带来的金融脱媒,即整个金融体系中的相当一部分高能货币为私人部门雪藏于民间市场,导致正规金融系统信用创造下降,抑或货币乘数走弱,从而致使银行出现流动性压抑,并被迫变相高息揽储和部分存量贷款变现。如当前传闻银行房贷酝酿优惠利率取消等就反映银行流动性逼仄之严峻。毕竟,在目前通胀水平下,银行存量生息贷款不仅不会给其带来收益,反而使其利益受损。

当然,持续高企的外汇占款和央行再贴现等操作,理论上可为正规金融机构提供无限流动性供给;但在某种程度上是个货币幻觉。央行尽管名义上拥有印钞权但却无法随意创造基础货币,其更多的是为盘活银行的存量资产提供流动性支撑,如美联储通过定量宽松等行使最后贷款人功能。殊不知,若在基准利率偏离市场均衡之状况下,央行敞口向金融市场提供流动性,那么最终导致的必将是“存款—通货比率”的加速下降,货币乘数的萎靡,即利率的扭曲使金融机构从央行获得的流动性最终大部分被私人部门雪藏,因为私人部门预期若更多高能货币通过央行发行基础货币变成银行流动性,通胀将更大,储蓄更不划算。同样即便央行采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之方式减缓银行的流动性压抑,那么这些从央行账户回到银行的流动性也不一定会提高银行系统“存款—通货比重”,市场最终使正规金融系统回归至较低“存款—通货比率”。

不仅如此,在市场利率扭曲和风险偏好高企下,银行系统自身也缺乏信用创新之积极性。原因很简单,依据管制利率新增的风险资产,增加的是银行风险敞口而非收益。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国有银行与国企间的闭环式循环组合不会出现信贷创造压抑,但实际上这对任何所有权的银行都是存在的。一则储蓄负利率下,国有银行同样难以避免储户对高能货币雪藏,一则这牵涉到国有银行与国企竞争经济金融资源主导权的利益博弈,向国企以低利率新增贷款意味着银行对资源的主导权被削弱,即自身招揽风险而无法获得风险对应的收益。

由此可见,当前利率和市场准入管制下的国内金融体系,最终的结果是正规金融机构被边缘化,而大量金融资源雪藏于民间市场却无法获得司法等制度保护,导致更多的融资需求涌入民间市场(民间借贷只是一种传统形式,民间PE和VC等新民间融资工具发展更为迅速),而提高民间市场风险烈度。当然,当前民间市场暴露出的高风险烈度,并非意味着民间市场风险敞口远高于正规金融系统。事实上,正规金融系统的风险敞口并不亚于民间市场,这不仅反映在1990年代至今正规金融系统数万亿显性不良资产的剥离,以及当前金融系统依赖外延式融资(股市融资)的粗放式扩张,而且当前银行系统基于偏离均衡状态的利率拥有的大量风险资产面临着风险敞口实际有效覆盖度不足之考验。

因此,当前民间市场确实暴露出足以令人警惕的风险,但这种风险并非是基于民间借贷之身份,而是当前亟待矫正的制度风险。唯有推进利率市场化、市场准入制度等改革,消除因制度导致的金融二元格局,多层次金融体系才会有效构建,民间市场和正规金融市场的风险敞口才会处于可管理状态。一句话,人们对金融市场的信心源自人们对制度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的信心,来自人们对金融制度规范下金融市场风险可管控的信心,缺乏这两个根本信心的支撑,任何信心的传递都是隔靴搔痒。

    进入专题: 温州借贷危机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金融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566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证券时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