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始自去年五一的限购令将炒房族从一线城市逐渐挤压到二三线城市的话,那么近日二三线城市限购令不断扩容,将可能使中国的炒房时代成为过去时。
据了解,住建部已向各省、市、自治区房地产主管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各省在8月20日之前上报所辖区内各城市上半年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情况,其中提出来了新增限购城市名单的五项建议标准,并要求各地对照“五大标准”先行自查,据此拟定需要纳入限购范围的二三线城市名单。而业内预计,这五大标准在指明限购方向的同时,均具备很强的操作性。若严格按照标准,将有至少30个城市被纳入最新的限购行列。而8月25日浙江台州打响了二三线楼市限购令扩容的第一枪,也预示着二三线城市限购正式启动。
限购旨在为解决流动性对楼市带来的冲击,及其对改善民生和社会和谐的影响。从目前来看,中央对于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极有可能作为长期之策。自去年上半年以来,从“限贷”到“限购”,再演变到现今深圳、上海的“限价”,一连串的“限字令”逼得楼市喘不过起来,如今二三线城市限购落地在即,这无疑再次叫停了“楼市调控政策见底之传言”。在限购围城的步步紧逼之下,楼市一夜入秋,变得无比萧瑟。
随着限购城市范围的不断加码,全民炒房的慢冷情绪开始在全国蔓延,住宅市场无论是期房还是现房,成交量瞬间均陷入冰点并不断下潜。
截至目前,以北京为例,全市商品住宅可售房源已达10.89万套,而全市商品住宅日均成交约200套左右,若进行静态推算,可售商品住宅房源的消化周期将长达16个月。而据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7月北京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为673.1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12%。
同样的情况也在深圳、上海、南京、重庆、杭州等重点城市上演。中国指数研究院8月15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此前一周被监测的35个城市中,有18个城市楼市成交量同比下降,其中杭州跌幅最大,达到56.98%。 除杭州外,重庆跌幅达到47.49%,深圳、上海、南京及北京下降幅度亦皆超过20%,仅成都、天津和武汉同比上涨。
限购重压之下受影响深刻的还有地方政府,各地惨淡的“卖地成绩”就是最好的明证。开发商拿地热情下降,直接导致各地土地出让金收入大幅下滑。7月19日,业内研究机构发布的全国13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半年报”也显示,全国130个城市土地出让收入总额为7524亿元,相对去年上半年的7875亿元,同比下跌5.5%。部分一线城市遭受冲击更大。如北京土地收入骤减48%,上海同比减少了21.97%,杭州也减少了23.43%。
在此背景下,可以预想二三线城市限购政策的推行,遇到的难度完全不可轻视。因为在整个房地产调控中,中央长期的行政干预不可避免为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造成巨大压力,尤其是正处于土地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期的二三线城市。
加之,由于通货膨胀日益严重,从而推高大宗商品和资产价格上涨,而通货膨胀预期在楼市的体现,导致仍有部分民众继续将住宅作为保值增值的投资品,甚至打起限购令的擦边球,这就要求各地政府能严格地执行中央的调控政策。
但是不可否认,限购这一剂强制退烧药短期效果显著,随着二三线城市限购政策的持续深入,商品住宅已丧失投资属性,以往奇货可居的情景将消失。从上文中提到的已推行限购令的城市统计数据看,房地产投资泡沫开始被挤出,投资投机性购房已被明显遏止。而且异地购房的资金流向、程度、走势也将得到“统一监控”。据悉,住建部近期开始推进房地产热点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系统和数据库的异地联网工作,建立“异地购房限购”和“异地购房监控”的有效监管机制, 同一权属拥有人名下在40余个不同城市的房产将得以“一并查询”,也就是说,房屋权属异地联网之后,投资炒房将甚至可以说无处可逃。
当然,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不能单一依靠限购就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与此同时,中国各级政府正在加大推荐保障性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通过行政手段、金融、土地交易、及财政税收等调控房地产市场,尤其是房地产税进入试点运转阶段,今后地方政府通过增加房产税收摆脱土地财政是可行的。由此,房价的理性回归不会太远,中国“炒房时代”或将就此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