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对此,首先在思想上要弄清楚一些事关改革全局的是是非非。笔者认为,至少有三个问题是必须正确回答的。
如何看待现行体制的“优”与“劣”
客观分析现行体制的优势与劣势,是优化改革顶层设计的基本前提。现行体制的“优”“劣”都是客观的。如果它没有优势,我们不可能取得目前的巨大成就;如果它没有劣势,一些问题就不会积重难返,一些目标就不会久攻不克,大动干戈的改革也就没有必要了。比如反腐倡廉工作,相当长一个时期以来与人民群众的期望有较大差距,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一直呈易发多发之势,一些案件触目惊心,影响极为恶劣,贪污腐化、形式主义、奢侈浪费等屡禁不止。这些问题之所以发生,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健全,已有的制度难以发挥应有的规范、约束、激励和引导等功能。
其实早在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成之初,党的领导人就已经敏锐地觉察出其中的某些问题和不足。八大期间,毛泽东在接见外国共产党代表团时就说过,我们的社会主义的缺点在于使人不敢讲话,必须想些办法来扩大民主,使人有讲话的机会。面对现行体制进行改革顶层设计,我们也应该具有这种直面问题的勇气。我们必须看到,目前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才能有效化解各种矛盾,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如何看待不同体制的“利”与“弊”
对不同体制的“利”与“弊”进行正确比较,积极借鉴和吸收人类制度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是优化改革顶层设计的必然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说,改革顶层设计就是对经济、政治等运作模式的选择与创新。只有正确认识不同体制的利弊,才能在抉择改革目标,制定改革措施,谋划改革路径,评价改革成果的过程中,不被所谓的“两难困境”所干扰和困惑,从而确保顶层设计的相对优化。
正确看待不同体制的利弊,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一条重要经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我们选择市场经济,并非认为它完美无缺,可以解决一切经济问题。相反,从一开始我们就知道它也有弊端,如自发性,滞后性等。而我们抛弃计划经济,并非认为它一无是处,它也有好处,比如,在一定条件下,如不出现重大决策失误,它可以避免经济发展的剧烈波动;再如,它有利于实现大众收入的均等化等。我们之所以几经摸索,最终把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锁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经过反复权衡利弊,认定市场经济充满活力,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实践表明,任一经济、政治制度总是利害相伴。回顾30多年来的改革历程,不难发现,我们经常面对“两难困境”。从一定意义上说,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实践证明,集权体制与分权体制也是各有利弊。可见,在改革顶层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必然还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两难困境”。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的探索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教训。改革顶层设计不能无视这些经验和理论成果。当然,我们决不能照搬那些反映资本主义本质属性的经济政治制度和思想理论体系,但对于其中反映了经济社会运作一般规律的理论观点和体制设计,则可以也应该立足于我国国情,通过分析、借鉴和吸收,使其成为能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有机结合而不相抵触的有益成分。
如何看待体制改革的“得”与“失”
如何看待体制改革的“得”与“失”,对于改革顶层设计来说,其实质是以什么价值原则为根本取向对不同的价值目标进行排序,作出有利于这些既定价值目标均衡实现的制度抉择和创新。如何把不同的制度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不同价值目标在实现过程中的达到合理均衡,是优化改革顶层设计的关键所在,也是考验一个民族政治智慧的难题。
改革顶层设计选择什么样的制度,最根本的是要看其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原则和基本价值目标的实现。在这个问题上不可本末倒置。正如有学者指出,在社会主义的制度设计方面,为了不束缚别人和自己的手脚,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制度的论述在同时代的社会主义者中间是最谨慎的。他们对未来社会的特征从来不作详细描述,为后人对这些设想作出修正留出了相当大的空间。恩格斯非常明确地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如果我们把老祖宗提供的方法当成教义,出发点当成终点,对未来社会特征的极为简要的概括当成改革顶层设计根本依据,那无异于画地为牢,自缚手脚,不仅与马恩的初衷背道而驰,而且有害无益。
正确看待体制改革的“得”与“失”,最根本的是要遵循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要求,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群众的期望出发,抓住主要矛盾。长期以来,在改革的问题上人们一直争论不休,只有立足当前实践,认真倾听群众呼声,着眼于解决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出问题,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