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淞:肩负着人民的希望——关于中国共产党90年历程的回顾与思考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534 次 更新时间:2011-06-15 19:21

进入专题: 建党九十年  

欧阳淞 (进入专栏)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社会和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党成立90年来,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进行了不懈奋斗和艰辛探索。过去的90年,是党领导和依靠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不断谱写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壮丽史诗的90年,是党领导和依靠人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实现社会巨变并取得辉煌成就的90年。胸怀着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肩负着历史的重托和人民的希望,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面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奋斗之中,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全部历史之中。

一、攻坚与克难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是一切正义事业胜利的逻辑,也是中国共产党90年奋斗历程的真实写照。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是前无古人的全新事业,必然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在90年的奋斗历程中,特别是在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关头,党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不断开创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一)开辟中国革命正确道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进行革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极为不同。要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必须结合中国实际和时代条件,寻找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道路。这是关系中国革命能否成功的关键问题,也是无产阶级革命史上的崭新课题。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中国社会的状况和特点,经过艰苦的探索和实践,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沿着这条道路,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实现了近代以来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目标。其间,党经历了三次重大历史关头的考验。

党成立初期,就注重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观察和分析中国实际问题,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推动掀起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高潮。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使党遭受到自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严重挫折。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屠杀,党领导人民奋起反抗,掀起了土地革命战争的风暴。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特点,逐步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深入开展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实现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重大转变。在此期间,党内发生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造成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党在绝境中奋起,经过遵义会议实现伟大历史转折,战胜千难万险胜利结束长征,推动了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抗日战争兴起的又一次重大转变。

1931年“九一八”事变特别是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空前民族危机。能否正确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关系,是对党的一个新的重大考验。我们党准确把握国内主要矛盾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实现了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的重大转变。全国抗战爆发后,党积极推动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总方针,为夺取抗战胜利指明了方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紧紧依靠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辟和坚持了陷敌于人民战争汪洋大海的广大敌后战场。党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高超智慧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党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经受住考验,锻炼成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当之无愧的坚强领导核心。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顺应人民意愿和要求,提出争取实现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并为之作出了最大努力。在国民党政府悍然发动全面内战后,我们党制定和实行正确的政治、经济政策和军事战略,有力地推进了战争的进程。经过3年多的解放战争,党领导人民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经过两次失败、两次转危为安,党领导人民在大革命失败、抗日战争兴起和面临“两个中国之命运”的选择三个重大历史关头,奋力打开新的局面。党在异常艰苦的革命斗争中逐渐走向成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实践和理论创造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历史表明,中国革命的进程是极为艰难曲折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紧紧依靠人民的支持,才会有胸怀、有意志、有能力、有智慧克服种种艰难险阻,才能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将中国革命引向胜利。

(二)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党成为掌握全国政权的执政党,人民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在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必然会遇到许多新矛盾新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始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而奋斗的伟大征程的。其间,党经历了两次重大历史关头的考验。

新中国成立伊始,面对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复杂局面,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孤立、封锁、遏制中国的政策和军事威胁,党领导人民在巩固新生人民政权、开展社会民主改革、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的同时,迅速恢复了在旧中国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在此基础上,党适时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与此同时,党强调坚持在建国前夕提出的“两个务必”,继续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大力加强自身建,经受住了在全国范围内执掌政权的考验。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领导社会主义建设成为党的中心任务。面对全新的事业,能否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是对党的一个新的重大考验。党提出以苏为鉴,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不倦探索,积累了重要经验。在探索中,也发生了把阶级斗争扩大化和在经济建设上急躁冒进的错误。党为纠正这些错误作出过积极努力,但这种努力没能阻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思想的积累和发展,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的发生,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万事开头难。这个时期,党带领人民建立新国家、新社会、新制度,探索新道路,是非常不容易的。历史表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认识和运用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党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教训,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后来党创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思想来源。

(三)开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在这个转折关头,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正确解决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根据新的实际和发展要求确立现代化建设正确道路这样两个相互联系的重大课题,为党和国家的发展确定了正确方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全面拨乱反正基础上,改革开放经历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各方面体制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在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基础上,党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确定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带领人民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党和国家又充满希望、充满活力地踏上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党和国家面临又一个重大历史关头。国际国内发生严重政治风波,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面临新的巨大困难和压力。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紧紧依靠人民,经受住了政治风波的重大考验。党领导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创全面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21世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航船继续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进。

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空前的社会变革在给我国社会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顺应人民新期待,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出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调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党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团结带领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更加光明美好的前景。

90年来,党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举世瞩目的,所遇到的艰难险阻是世界上任何政党所不能比拟的。在各种困难和挑战面前,党和人民饱受磨难而自强不息,历经曲折而愈挫愈勇,倍尝艰辛而愈加成熟。事非经过不知难。党领导人民在攻坚克难、顽强奋进中创造的辉煌业绩,是可歌可泣、彪炳史册的。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应对各种复杂局面、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根本原因是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90年党的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顺应历史发展大势和时代进步潮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一个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经得起胜利和挫折、高潮和低潮、顺境和逆境考验,任何敌人和困难都压不倒、摧不垮的党,是一个为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并作出最大牺牲的党。正是由于党诚心诚意地为人民谋利益,人民群众才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自己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才会更加衷心地拥护和信赖党,自愿选择和接受党的领导,自觉跟着党去探索和奋斗。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党同人民群众在艰苦卓绝的斗争、风雨同舟的经历、生死与共的考验中建立起来的血肉联系,是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推进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的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

二、主流与本质

90年来,围绕实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不懈的奋斗、艰辛的探索和成功的自身建设。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构成了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体现了党的历史发展的本质,反映了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人民的呼唤和要求。

(一)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是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懈奋斗的历史

90年来,党领导人民干了“三件大事”: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由此实现了“三次历史性转变”,即: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这“三件大事”和“三次历史性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翻开中国近现代史,可以清晰地看出,以党的成立为界线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在此之前,中国其他政治力量的努力都没有能够挽救中国社会的沉沦,国家情况一天一天坏下去;在此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民族复兴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不断形成新的高潮。90年前,中国人民面对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今天,中国人民拥有的是一个生机勃勃、繁荣昌盛的新中国;90年前,中国是一个任人宰割、备受欺凌的国家,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这90年里,中国共产党对国家、人民和民族作出的贡献,是任何政治力量所不能比拟的。这90年取得的发展进步,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在世界历史上也是极为少见的。

(二)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是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就必须寻找正确的道路。近代以来,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和人民苦难,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历史证明,西方资产阶级文明和当时中国各种政治力量的救亡图存方案都不能解决中国的出路问题。俄国十月革命后,先进的中国人终于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锐利的思想武器。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但是,如何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一项不可回避的艰巨任务。

在党的探索中,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发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不懈探索,在总结经验教训基础上,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形成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成功地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在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和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毛泽东思想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准确判断国际形势、深入研究本国国情和科学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两次历史性飞跃,是党领导人民进行波澜壮阔创新实践的结果,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是党的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指引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三)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是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和不断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历史

特殊的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必须有“特殊的政党”来领导。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两大历史任务的根本前提。近代中国历史证明,不仅西方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与之相应的西方资产阶级政党的建党原则、方式及活动规则在中国也行不通。随着中国共产党走上政治舞台,如何建设一个不同于以往所有政党的新型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提上了日程。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旧中国经济文化十分落后、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社会里,在长期被敌人分割的农村根据地的环境中,成功地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事实证明,中国的山沟沟里不仅能够创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而且能够锻造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毛泽东同志豪迈地把党的建设称之为“伟大的工程”。这一伟大工程,成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

党的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推进党的建设的任务,历史地摆在了中国共产党的面前。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坚强核心的目标,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围绕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继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局面。

从“伟大工程”到 “新的伟大工程”的历史性转变,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共产党先后改旗易帜,一些长期执政的老党、大党陆续丧失执政地位,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却不断巩固,执政基础更加坚实,根本原因是党始终按照时代要求和人民期盼不断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始终保持和发展了自身的先进性。

90年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统一于党领导人民实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两大历史任务的伟大实践中,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全面体现了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深刻揭示了由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党的历史发展的本质。从一定意义上说,党的90年不懈奋斗史,就是中华民族在党的领导下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党的90年理论探索史,就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并创新理论的历史;党的90年自身建设史,就是在人民的支持下,党通过加强自身建设,不断锻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领导力量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史,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价值追求,展现了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人民谋福祉的博大胸怀,高高竖起了把各族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团结在一起、共同创造美好未来的鲜艳旗帜。中国共产党的90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

三、启示与展望

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历史是现实的向导。中国共产党与人民休戚与共、共同走过的90年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辉煌,也蕴含着十分丰富而又弥足珍贵的启示。

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为党和人民事业胜利发展提供强大思想保证。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是指引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90年党的历史昭示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才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党和人民的开拓奋进才会始终有光辉旗帜的引领,真理的光芒才能转化成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物质力量。

必须坚持独立自主,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领导人民不断开创通往美好未来的康庄大道。各国的国情不同,发展道路也必然不同,不可能有适用于一切国家、一切时代的固定不变的道路和模式。90年党的历史昭示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定不移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根本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坚持中国的事情按照中国的情况办、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中汲取推动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中国共产党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90年党的历史昭示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必须始终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就不可能实现。90年党的历史昭示我们: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党就能够始终成为团结带领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的坚强领导核心。

90年党和人民血脉相连、患难与共;90年历史铸就辉煌、开启未来。当历史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的时候,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经过90年的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总的来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必须从中国和世界的现在和未来着眼,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历史方位,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科学制定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研究解决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和加强党的建设的新问题,做到既不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我们满怀豪情地总结过去、审视现在,更有足够的自信和力量迎接未来。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已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展望未来,到2021年建党100年时,我国将建成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到那时,党和人民事业必将揭开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面对无限光明的未来,中国共产党人任重道远。在未来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必将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肩负人民的重托和期望,为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不断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不懈奋斗!

(作者为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

进入 欧阳淞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建党九十年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1421.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人民日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