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沐:为法尽得自逍遥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831 次 更新时间:2011-03-28 10:29

进入专题: 芮沐  

商伟  

在中国法学界,芮沐先生无疑充满传奇色彩:他是国内公认的民法学大师,解放前就完成了“可以与世界学术对话的著作”;他创立了“经济法学”和“国际经济法 学”两门学科……还有,先生高寿,这位被誉为“法学 第一翁”的教授今年101岁(此文写于2009年12月——编者注)。

中学毕业时,芮沐做出了人生第一个重要的选择:报考震旦大学,学习法律,以救助水深火热之中的普通大众。大学毕业后芮沐先后到巴黎和法兰克福求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在德国,芮沐师从著名教授黑佩尔,尽得德国民法之精髓。回国后,芮沐先后任教于中央大学和西南联大,讲授民法和经济法,直到1945年迫于国内形势恶化举家迁到美国。  

这期间,社会动乱,时局不稳,芮沐却在学术上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在大学授课的同时,芮沐认真研究中国当时的法律现状,并与德国的法律体系做比较,历时十余年著成36万言的《民法法律行为理论之全部》。这部被称为“中国1949年之前中国民法学的绝响”之作成书于1948年,凝聚了芮沐前半生学术生涯的心血,至今仍被学界和业界所推崇。  

也许,命运如同一条河流,不经意间的一个弯道、一个漩涡便成了人生旅途上的 变数。芮沐的人生航向在1947年有一个大大的转弯:刚在美国安顿下来,他却毅然决定回国,迎接“解放”。芮沐的归国之途不乏惊险:在美国东海岸困顿期间,芮沐一度靠打工攒船票;从塘沽接妻儿回京的途中,遭遇内战的炮火,只得伏在火车的厢底躲避流弹。  

对此,芮沐感到骄傲。解放前夕,国民党当局派人动员知识分子一同去台湾,身为北大法学教授的芮沐挺身而出,慷慨激昂地现身说法,让中老胡同32号院的十几位教员坚定了留下的念头。  

即便是“文革”期间遭受了莫大的不公正待遇,芮沐也从未有过抱怨。1968年,芮 沐被当作“反动学术权威”下放到江西鲤鱼洲“五七干校”做搬运工。那一年,芮沐60岁。国家落实政策后,返回北大的芮沐仍面临文化大革命的阴风浊浪:房子被造反派占据,几次被抄家。对于那个特殊年代所发生的事,芮沐从不提起,反复被问到了也只是淡淡地回一句:“忘了,不记得了。”  

1978年,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芮沐也重新焕发了精神。一方面,他积极参与相关法律的制定,为包括《民法草案》二稿在内的多部法律献计献策。另一方面,他密切关照当时的社会发展形势,顺应改革开放大潮,创建了“经济法”和“国际经济法”两门学科。对于芮沐研究领域的转变,曾有法学家评价:民法不是消失了,而是融入了他所提倡的经济法和国际经济法之中了; 不是民法被取代了,而是民法自身的扬弃。  

“经济法学”在我国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芮沐最早提出的。总结几十年研究民 法的经验,他认为,新政权废除了旧中国的民法全书,引进了前苏联的法律系统,使得民法的起草没有基础,艰难异常。可是经济建设不等人,在国家大力号召“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的情况下,用“经济法”为日新月异的经济建设形势保驾护航是一条可行之路,甚至是必行之路。1980年,经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学开设了全国第一个经济法本科专业。随后,北大先后成立了经济法研究所和国际经济法研究所,芮沐先生均担任第一任所长。  

芮沐特别强调法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法学是实践科学、行动科学,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必须为经济基础服务,这是没有疑问的。法学者的使命是协助我国立法 者、司法者在中国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 法律体系……”解放初,芮沐随同新中国首任大法官张志让出访苏联和东欧国家;1979年,作为唯一一名法学界代表,芮沐随中国社会科学界首次赴美交流团访问美国,考察其法律体系。在国内,芮沐应邀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和全国总工会法律顾问、国家烟草专卖局法律顾问、对外经济贸易部(商务部)特邀顾问等社会职务,频繁地参与理论研讨和法律调研、建言献策活动,为理论研究寻找出发点和落脚点。  

燕南园65号院对于众多芮门弟子来说,是他们永远的心灵家园。在芮沐退休前的20多年里,一批又一批的年轻学子来到这里与他一起 探讨国家形势、讨论学术话题。在这里,芮沐为学生的新作写下一篇篇万言序言;在这里,芮沐为申请出国的学生联络国外学校、导师和经费;也正是从这里到医院的路上,重病的芮沐为学生定下了博士论文的题目……1999 年,芮沐指导的最后一届博士生臧立和王千华毕业,这一年,他92岁。30多年来,十几位风华正茂的学生从这里汲取知识的养分,走向教学、政府、企业等不同岗位,不少人已执法学之牛耳,而这里的主人——芮 沐——却“甘愿藏在学科的背后”。  

芮沐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他喜爱新鲜事物,并热衷于尝试。从最新式的打字机到价格不菲的单反相机,从经济法学到国 际经济法学,芮沐总不落伍。1987年,在年近80的芮沐的主持下,中国第一套法律查询软件“中国法律检索系统”诞生,开创中国法律检索之先河。  

2000年1月,芮沐在为数不多的墨迹中引用东汉荀悦的一段话:“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他说:“这是做人的金玉良言,也是做学问的朴实道理。”这正是一个世纪老人穿越时空的心声,也是他逍遥而富有传奇色彩一生的真实写照。(北大校刊)

    进入专题: 芮沐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学人风范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962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