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湘:陈河《布偶》:一代移民的痛苦羽化史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50 次 更新时间:2011-03-04 22:02

进入专题: 陈河   《布偶》  

谭湘  

长篇小说《布偶》是华人作家陈河探索华人移民心路历程的又一力作。作品以华人移民吕莫丘的人生际遇为主线,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直到21世纪初的华裔移民历史,浓缩聚焦于上世纪中后叶华裔移民将要离开母国的一段时间内,描写在这一时期里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存形态,生动展示了这些文化身份含混的人何以离开母国,以及对母国恨爱交加的复杂矛盾心理,为一代华人移民记史。作品空间横跨中西,时间纵贯百年,涉及几代人,人物多达几十个,成功塑造了吕莫丘、裴达峰等华裔族人形象,是近年长篇小说在这一领域的重要收获。

故事起笔于混乱不堪的“文革”年代。W城的一群拥有各种海外关系和华侨身份的人,趁乱“占领”了这座城市的一所教堂,又悄悄地在教堂里办起了名为“华侨公社”的纺织厂。华侨工厂大门紧闭,壁垒高墙,经营得法,秩序井然,是这个特殊群体此时的避难和保护所。他们高度团结,谨守秘密,以每年一度在裴家花园聚会作为精神狂欢。裴家花园秘密保留着西方的生活模式,他们可以在那儿偷偷品尝和预演所向往和追求的理想生活。然而,随着一个名叫吕莫丘的当地政府小官员子弟挤进工厂,“与世隔绝”的平静和平安被打破了。这个18岁的青年,身材高挑、相貌英俊并且心灵手巧,很快就与这个群体中的一位姑娘柯依丽互有好感。自此,这对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的恋情,非但不能正常发展,反而受到了全厂人高度默契的抵制与阻挠;工厂医生裴达峰隐身幕后,姑娘母亲卞红玉现身幕前,设计环环相扣,毫不手软地把这对年轻人一步步逼上绝路。事情明摆着,吕莫丘是与他们这个群体“格格不入的人”。这个群体去国前本能的自保、下意识的敌视就以这样一种不露声色的方式集中体现出来。这是这个群体与特殊年代矛盾纠结的暗中较量,也可以说,是一场怨怼情仇十分鲜明的根本利益保卫战,在这场交战中,柯依丽远在里斯本的葡萄牙籍厨师“未婚夫”只是一个可以说得出来的借口。

作者以看似闲话的笔墨书写这座城市的贫困与荒谬。比如一辆自行车对于一个家庭的稀缺和珍贵,比如回国探亲的华侨被蜂拥的国内亲戚瓜分礼品财物,比如因为没有布票和计划票购买衣服,父亲不得不放弃参加女儿的婚礼,比如全城第一美女舍弃情投意合的初恋改与有梅毒遗传嫌疑的阔绰华侨子弟结亲,比如男女混杂的船舱、到处涂鸦的厕所、公共浴室永远不换的洗澡水以及诸如一块香皂、一双丝袜、一颗糖果、一张明信片给这座城市的人带来的惊喜等等。再比如,看活人在刑场被枪毙成为城市的一种消闲;女性在公共澡堂洗浴也要穿戴整齐内衣内裤;吕莫丘、柯依丽你情我愿的偷食“禁果”被荒谬地定性为“强奸”犯罪;裴达峰对生命的拷问,要以偷窥女性浴室,私闯产妇病房,被作为流氓围追殴打和声名狼藉的示众为代价——作者这些平民视角且带有散点透视的闲笔,极易击中读者的记忆点,令人不知不觉处在被还原的历史之中。

柯依丽死了。吕莫丘、裴达峰先后入狱。这个群体在后来的某一天解体,分崩离析。在沉重的历史面前,没有幸免者。裴达峰、吕莫丘、柯依丽所代表的一代人的人生悲剧,其真凶是那个畸型、荒谬的年代。在社会和历史面前,个体的人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任凭人怎样挣扎,命运就好像一只被人施了蛊的布偶。

多少年后,已在密西西比河岸定居的吕莫丘,在异国他乡的少妇雕像前长坐不起。那个奇迹般由死亡的母体生产又被母亲怀抱的母婴传奇,那一尊在吕莫丘看来隐喻生命轮回的母婴雕像使他恍然明白,当年那个胎死腹中的婴儿,不是别人,正是他吕莫丘本人;他的纯洁、他的青春、他别种人生的光荣与梦想是在出生的那一刹那就被愚昧而又愚蠢的文化扼杀了。生命尚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他还没有“出生”就丧失了母爱!柯依丽与雕像容貌的奇妙相似触发了人物对历史与个人命运关系的认识与再思考,成为顿悟往昔的介体。

作为一部复调式结构的小说,作品的第二声部是探究人性。作者从性的角度切入,对人性探至幽微,达到了非常深的程度。故事紧紧贴着性启蒙这个视点,从灵与肉两个层面展开回眸与追溯。作品重点写了裴达峰、吕莫丘、金冠良三位男性人物,分别可以代表男人性启蒙的三个方向(性启蒙这个现在看来不成问题的问题在当年却困扰着一代青年)。裴达峰的困惑纠结于生理层面,他对女性生理器官近乎偏执的顽强兴趣缘自他对生命的疑问和好奇。他与阿芸有性有情却没有爱,他正值壮年却作独居鳏夫,他心思缜密却救不了自己,终酿成接生命案而锒铛入狱。金冠良的性启蒙以传宗接代的联姻婚配为目的,代表着长期以来为社会道德所认可和接受的性方向。金冠良相貌丑陋,却精通音乐喜爱读书,他以书为媒,巧施心计,最终修成婚姻正果。然而,大喜日子被强行闯入的花圈哀乐闹场,似又为这对新人的将来预埋了悲音。吕莫丘这个人物的刻画细腻深刻感人至深。从情事懵懂莽撞冲动,到性、爱杂陈祸起萧墙,从获罪劳改自暴自弃,到漂泊经年荣华毕至,一段少年性事在人物内心淤积沉淀,长久难以释怀,完整再现了一个男人在性的启蒙中长大成人的心理轨迹和心路历程。尤其是莫丘少年性启蒙之初的状态和心理的逼真摹写,空灵而又生动,曲折而又自然,成为这个人物的一大亮点。代表男人性启蒙的三个方面互相印证,相互补充,是那个畸型年代的典型事例,深深烙着时代的印迹。这么多年,莫丘像浮萍四海漂流,不敢正视内心的渴念,在异国他乡的雕像前,他获启迪,洞悉了归属感的怀抱,决定开始写作,不再漂泊。此一时刻,人物形象得以丰满,人物性格悄然完成;人物和作者内心重叠合一,颇具张力和艺术魅力。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特别关注女性的性别压抑和伴随痛苦的女性性别成长史,《布偶》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在那个蒙昧荒谬的年代,男性的性别成长,性的启蒙又何尝不是血迹斑斑。记不清是哪位哲学家说过:性的经历让男人长大成人。《布偶》的故事是男人从少年走向成年的纪实文本,是一部男人的性别成长史。从这个意义上说,特殊年代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双重匮乏,只是作者探索挖掘人性的必要铺垫和文化背景,是一种叙事手段和阅读策略,是凸显当年种种爱情和人生悲剧的注脚。作者通过写性而探究人性才是作品的真意和主题基调。换句话说,无论是当年岁月的历史回顾还是历史夹缝中人的命运,都显然不是作品的最终目的。事实上,生活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人总是被当时的历史环境和各种关系所制约,个人的人生际遇总会在具体的历史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在历史进程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抓住每一个擦肩而过的瞬间,给他人多一些温暖、理解与体贴。惟其如此,荒谬才不会重演,苦难才不会再度发生。《布偶》彰显和呼唤的是对于整个人类的爱和终极关怀。

还要特别称道的,是《布偶》的语言功力。那些独属于艺术发现的细节描写如行云流水,让人动容赞叹。比如裴家花园的描写,脚走在草地上的感觉、花的形态和香味,比如人在各种黑暗中对于光线的感受,对于人的气息的捕捉,比如少年莫丘出狱后的号啕和成年莫丘在雕像前默默长坐等等细节,都准确而精彩。故事采用多视角散点透视的写法,叙事适当留白,全部小说有一种诗意而感伤的调子,很自然地就把读者拉入一种沉思和缅想之中。作品充分调动了作家丰富的文化积累和见多识广的优势,将自然主义、神秘主义、现实和超现实主义、文化地理学、宗教学、心理学、诗学、催眠术等文学和美学手段,天衣无缝地编织在一起,使这部小说杂陈百味,呈现大家气象。

这世上有一种文字可以抵抗岁月,它的存在不因影视、网络、诸电子产品等现代媒介的日渐茂盛而萎缩、消亡或被替代,它蛰伏在人的内心,将它生命的芬芳浸润在人汩汩流淌的血液中,它总是能够调动起人所有的阅历和人生储藏,让曾经稍纵即逝的、只属于个人的美的感受一再降临。这种文字就叫文学。这世上有一种人有超强的记忆和一颗温柔的拥抱人类之心,能以独属于自己的个性叙事一再呈现美。这种人就叫小说家,陈河就是他们中的一位。

    进入专题: 陈河   《布偶》  

本文责编:xiaol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曾经心动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916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文艺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