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弢: “《指月》、《揽月》多学科学术对话”综述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961 次 更新时间:2011-02-09 23:17

徐弢  

2010年10月23日至24日,为研读、研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麻天祥教授的最新文集《指月》、《揽月》(均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二届‘旭日佛学多学科学术对话’——《指月》、《揽月》多学科学术对话”在洞庭湖畔的南湖藏书楼举行。现将此次研讨会的缘起、概况和成果简单综述如下。

一、研讨会缘起

现任武汉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的麻天祥,是侯外庐学派的著名历史学家张岂之先生(原西北大学校长)培养的博士。麻天祥博士毕业之后,他曾辗转执教于西北大学、海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和武汉大学,并多次赴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台湾等地讲学。多年来,他以超乎寻常的毅力和智力为中国古近代哲学史、思想史、学术史的研究做出了一系列历史贡献,在宗教学领域尤其是佛学领域的贡献早已蜚声中外。据不完全统计,他迄今出版的学术专著已有《晚清佛学与近代社会思潮》、《中国禅宗思想发展史》、《中国近代学术史》、《中国宗教哲学史》、《汤用彤评传》、《20世纪中国佛学问题》、《佛学与人生》、《反观人生的玄览之路》和《民国学案》等三十余种,并在境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百八十余篇。

与麻天祥教授以往出版的上述学术论著相比,《指月》、《揽月》的独特之处恰恰在于,它们的主要创作目的不是通过抽象的专业术语来探讨当代宗教学的核心问题或梳理近代中国佛学的发展脉络,而是通过他精心挑选的几十篇随笔性和回忆性的学术散文来抒发一位“君子谋道不谋食”的当代学者的人生情怀和思想感悟。其中,《指月》记述了他从一个莘莘学子成长为著名学者的曲折经历及其对宗教和人生的深刻体悟。《揽月》则收录了他在海外讲学期间的各种见闻及其在感受异域文化的过程中激荡出的思想火花。因此,两部文集出版之后,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早在2010年2月下旬,原河南省常务副省长王明义、郑州大学副校长革化民、河南大学出版社主编张云鹏和社长马小泉、原《大河报》主编王继兴、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朱志方、《郑州大学学报》主编辛世俊和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韩国河,河南省委党校副校长梁周敏,原河南省林业厅长张敬增,新华社河南分社副总编刘雅鸣,原河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史子彬、著名眼科专家张效房教授等四十多位各界名流云集郑州金桥宾馆,召开了隆重的《指月》、《揽月》出版座谈会。

那次座谈会之后,又陆续有一批喜爱《指月》、《揽月》的专家学者向麻天祥教授提出,希望他本人能亲自召集一个关于《指月》、《揽月》的跨学科研讨会,以更深入、更全面地探讨其中的思想洞见和人生智慧。在他们的殷切要求下,麻天祥欣然同意在其好友余三定教授创建的南湖藏书楼举行了“第二届‘旭日佛学多学科学术对话’——《指月》、《揽月》多学科学术对话”。

二、研讨会概况

本次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国佛学与佛教艺术研究中心、香港旭日集团联合主办,并得到湖南理工学院、《云梦学刊》等的大力支持。为了使研讨会真正实现多学科对话,会议主办方特意从中国政法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武汉大学、湖南理工学院、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等学术单位,邀请了二十多位来自哲学(包括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史学、文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新闻学等不同学科的教授和研究人员参加研讨。研讨会开幕式由余三定(湖南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云梦学刊》主编)主持,朱志方(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致开幕词,李凌烟(岳阳市政府原副市长、湖南理工学院中文系教授)致辞,麻天祥作主题讲话。吕有祥(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张掌然(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分别主持了两个时段的研讨。在研讨会上发言的还有解启阳、黄文斌、徐弢、曹彦、方永、文碧方、郭冀宁等学者,参加研讨会的还有朱平珍、钟兴永、王家合、黄敏、李明、沈庭、姚彬彬、陈超文、曾晓剑等学者

研讨会就如何弘扬《指月》、《揽月》中的佛学理念与人生情怀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与会学者一致认为,麻天祥教授的这两部文集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麻天祥教授所倡导的这种通过多学科对话来促进当代佛学发展的学术思路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并已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果。部分学者还结合两部文集中的相关论述,深情回忆了自己与麻天祥教授一起走过的日日夜夜,以及麻天祥教授的文章、人品对自己的人生理念和治学方法产生的深层次影响。

三、研讨会主要成果

本次研讨会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多学科对话和交叉研究的方式带来了思想的碰撞和研究视野的扩展,从而增添佛学研究乃至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活力与动力。研讨会上,这种研究方式得到了麻天祥教授和其他与会者的一致肯定。麻天祥的许多重要成果都得益于他宽广的学术背景和跨学科的研究视角。例如,他曾经从宗教学和社会学的双重视角考察近代中国佛学的思想特征和时代背景,并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具体分析得出了一系列“言之有理,持之有故”(中国图书馆馆长任继愈评语)的结论,写出了“规模宏廓,立意新颖、论证绵密、气度卓然”(中国人民大学戴逸教授评语)的论著。麻天祥解释说,之所以要在《指月》、《揽月》中介绍自己的学术背景,正是考虑到“要把佛学研究做大,就必须有宽广的学术背景,以适应当今多元化社会的理论需求”。对他的上述观点,与会学者纷纷结合各自的学科背景予以了认真研讨。例如,主要研究英美分析哲学的朱志方教授评价说:“这次研讨会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多学科对话,它更有利于从不同视角看佛学,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此外,主要从事心理学研究的张掌然教授也评价说,“麻天祥老师提出了一条很好的治学思路。从他的《指月》、《揽月》中,我读到了人生心理学和宗教心理学的学术表达。这将成为我日后的研究方向,并引导我们打破旧有的学科壁垒,促进心理学、宗教学和其他学科的学术交流与视域融合。”

第二,从《指月》、《揽月》内蕴的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及其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出发,深入探讨了将学术研究(尤其是佛学研究)与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相结合的必要性、可能性。正如麻天祥所说:“任何一种意识形态——如哲学理论、时代思潮、宗教观念的兴衰,首先取决于它自身是否具有与时代相适应的素质,是否能满足社会的理论需求。”对于他的这一洞见,李凌烟教授予以了高度评价:“麻天祥的两部文集以月点题,展示佛学成就,很有可读性,也更贴近人民群众。就像本次会议所在的南湖藏书楼一样,外表普通,内部灵秀。在当前这个‘后太阳时代’,他的‘双月’的出版将有助于改善‘信仰缺失’的社会问题,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余三定教授也指出:“《指月》、《揽月》富有思考性、哲理性、思想性,这对当代人追求精神寄托、提升人生境界有着重要的感染作用和启示意义;而且两书语言精练,文采飞扬,可谓自然天成,这对我们学人撰写学术著作和进行散文创作都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和参考价值。”

第三,从《指月》、《揽月》收录的纪实散文、访学日记和人生感怀入手,通过交流读书心得而深入了解了了一个更加鲜活真实的学人麻天祥教授吕有祥、解启阳、朱平珍、黄文斌、徐弢、文碧芳、曹彦、方永等与会者先后指出,虽然《指月》和《揽月》并没有系统介绍麻天祥在学术上的辉煌成就,但是从这两本姊妹作的字里行间,我们却不难看出麻天祥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的力量之源,那便是一种像蚂蚁啃骨头一样不知疲倦地汲取知识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在这些与会学者看来,这种不知疲倦的蚂蚁精神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麻天祥在书中叙述的那些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以及他所践履的“坐冷板凳,啃硬骨头;有热心肠,得大自在”的人生格言。事实上,对宗教(尤其是佛教)的长期研究早已使麻天祥对人生的目的产生了一种与虔诚的宗教徒“和而不同”的深刻感悟。在麻天祥看来,宗教无非是一种“借助心力,超越有限,实现对无限的终极追求的合理性过程。”而他本人虽不是宗教徒,却同样为自己的人生设定了一个通向无限的终极目的。正如他在《指月》的《后记》中所言,“我视学术为生命,终极关怀始终是学术的追求,或者说目的,通向终极的道路虽然不是目的,但是没有这样的道路,或者说没有方法,也就不能逼近终极的真实。……简单地说,生命的存续,取决于生命运动,人的实际年龄,更在于贡献之多寡。或许正因为如此,历代仁人志士、往圣先贤,都无怨无悔地和时间竞走,把一般人喝咖啡的时间用于工作。如此精神熏陶,让我总有一种时不我与的紧迫,特别是因为某些原因被时间抛在后面,这种紧迫感就会呼唤我不停地前行。……《指月》、《揽月》就是以这样的理念,这样的方法,记述那逝水的过去,祈盼那大潮的澎湃奔来。”

徐弢,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学术活动信息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871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