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部委巍然不动 审计署处境尴尬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908 次 更新时间:2004-09-06 10:47

瞭望东方   姜殊  

“审计风暴”除掀翻了几个“芝麻官外,条条“大鱼”都还安然无恙,倒是审计署成了“围攻”的对象。这就像是一场“鱼钓渔夫”的荒诞剧。尽管有高层的明确态度,但是将近一个月中,审计者与被审计者之间的微妙关系依然耐人寻味

6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审计署的工作明确表态支持,他在全国依法行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要求,国务院各部门和直属机构要带头遵守审计法,对国家审计署在审计中央财政预算和其他收支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整改,坚决纠正,对违法违纪人员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据《瞭望东方周刊》了解,监察部已按照国务院和中央纪委的部署和要求,会同最高检、公安部等部门,成立专项调查小组,对审计报告中的问题进行查处。国务院将在今年年底前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全面整改情况。

尽管有高层的明确态度,但是将近一个月中,审计者与被审计者之间的微妙关系依然耐人寻味。在“审计风暴”爆发将近一个月后,《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采访有关部门以及专家学者,试图为“审计风暴”暂时画一个“句号”,却感到很难画出。

国家体育总局“挺身应答”

在所有的“问题”单位中,最令人关注的莫过于国家体育总局对动用中国奥委会资金的解答。国家审计署有关人士向《瞭望东方周刊》透露,审计署的审计结果准确无误,体育总局已在审计报告上签字认可。

7月6日,国家体育总局有关人士在答记者问时说:“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奥委会感谢审计署认真负责的审计,也欢迎媒体和人民的问责,这是对我们的爱护和警示,我们将努力整改。但是,有的媒体的报道与审计署公布的‘总局动用中国奥委会资金’这个信息不相符,有的出入较大。为了避免造成对备战、参加雅典奥运会和筹备2008年奥运会的负面影响,看来我们有必要实事求是地作出一些解答。”

国家体育总局指的媒体是《中国日报》。6月24日,《中国日报》在报道审计署报告时,错将“中国奥委会”翻译成“奥组委”。中国奥委会和奥组委是两个不同的机构,前者是国家体育总局的常设机构,而后者特指“2008年北京奥组委”。

北京奥组委官员看到相关报道后,立刻与《中国日报》进行了沟通。6月25日,《中国日报》发表道歉声明。

《瞭望东方周刊》注意到,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网站上都把国家体育总局的声明做了头版头条处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网站同时登出了3篇评论,其中一篇是《不要炒作 全力支持》。

这篇文章说,“有一种情况我们必须注意,当中国的奥运大军开赴雅典的时候,境外一些别有用心的媒体会用各种报道来干扰代表团的工作,使得他们不能专心指挥作战,而疲于应付诸如此类的事件。”

国家体育总局的一些说法遭到了人们的质疑,有评论说,“动用资金岂能以‘为国争光’辩解”。事实上,国家体育总局对动用中国奥委会资金建造职工住宅一事至今没有在媒体上做检讨,而所谓“澄清真相”的稿子却在不断见诸报端,在读者中引起了一些混乱。

尽管国家体育总局官员在答记者问过程中表示,已经和国家审计署进行了沟通,但国家审计署的一位官员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示,“应该说,他们自己说的效果不是很好,很多说的不在理,强调一些客观原因。中国奥委会资金是用于整个体育事业的。”

据《瞭望东方周刊》了解,目前国家监察部和审计署正联合调查关于体育总局动用中国奥委会资金的情况。

“问题部委”迟迟不表态

国家体育总局是国务院直属单位,而国土资源部则是惟一对审计报告正式表态的中央部委,国土资源部新闻处的官员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国土资源部自从前任部长田凤山出了问题以后,就变得非常敏感。”

财政部新闻处一位官员说,财政部正在汇总研究,有材料以后才会讲。具体的整改措施什么时候会向媒体公布,现在还不清楚。

发改委新闻办的一位官员说,“我们先了解一下,手头有很多采访要安排。这些问题不能随便讲的,要报批才行,什么时候可以接受采访说不好。”

民政部新闻处官员称,“具体做了哪些整改措施不大了解。”而建设部新闻处一位官员则说,大学城问题,审计的经济问题比较多,涉及建设规划方面的,部里比较重视,也搞过调研,也给国务院写过调研报告和建议,“你说的那些问题我们也不太好说,总之我们是比较重视的”。

农业部新闻处的一位官员回答说,“你说的是农发行的问题吧?我们没看到报告,资金是财政部支付,和我们无关。”教育部新闻处官员则表示,具体措施没出来,但正在做。

国资委新闻处的一位官员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示,“我现在不太清楚,审计署审计的是中央企业的问题,审计国资委的说法不准确,国资委是国务院的特设机构。国资委去年刚成立,审计署是审计国资委成立以前的事情,是以前领导班子,不是现在的领导班子的问题。”

审计风暴已持续将近一个月,而处于“风暴”的风口浪尖的“问题部委”却似乎不愿意“正面应对”。

中央党校辛鸣博士认为,“这些部委迟迟不表态,从表达技巧上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一般来说,第一个表态的人,他的风险比较大”,“这种沉默对有些部门、单位可能确实带来安全,但是对我们整个政府的形象,损害是相当巨大的”。

也有专家认为,各个“问题部委”可能是嘴上不说话,但正在“暗中悄悄整改”。

比如,7月1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在国土资源部党组扩大会议上强调,要认真落实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在暂停审批建设用地期间,一要抓好土地清理整顿,二要着手研究制定管理制度。

审计署的一位官员说,审计报告中披露的问题一般都会得到落实。在审计意见下达后,按规定,被审计单位应在90日之内反馈整改结果。像纠查、处罚、罚款之类的问题都会落实;涉及人的问题,进入司法程序后,他们往往能得到立案的通知,具体的处理结果审计部门没办法干涉。

审计署的“坦然”与“不坦然”

审计报告曝光后,震惊海内外,而处于漩涡中心的国家审计署,在媒体的狂轰滥炸中,基本上保持着谨慎的缄默。

李金华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审计与被审计、监督与被监督者之间有不同看法很正常。审计机关能讲话别人就不能讲?大家都是公平的。如果是我们审错了或说得不准确,我们向社会公开作出检讨。”

“有些部委胡搅蛮缠,在媒体上有一些不负责任的说法。你看到没有,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申请行政复议和诉讼的。”国家审计署一位官员对《瞭望东方周刊》说。“我们是很坦然的。”审计署另一位官员表示。

据《瞭望东方周刊》了解,在审计署内部,曾就要不要措辞严厉地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推出完整、全面的审计报告有过争议。有些人认为这个报告出去后的影响太大了,得罪人太多,还有人认为风险太大。

李金华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则明确表示,“我觉得,你把所有人都得罪了,也就谁都不得罪了。这就是辩证法。虽然我也是‘官场中人’,但我扮演这个角色,就要把这个戏唱好。”

一位审计署官员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坦承:“说老实话,李金华是一个比较低调的人,如果不是媒体穷追猛打,他是不会接受新华社专访的。老实说,李审计长也不一定能判断清楚,在这种场合下说话合不合适,采访结束后,他还一直问怎么样。”

这位官员还表示,“李金华接受采访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借这个机会把他的想法说一下,老百姓不要把功劳放到他一个人身上,他自己感觉有点过誉了。”

接近李金华的审计署官员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其他部委的动态,我们也是通过媒体了解的。很多事情并不像媒体报道的那样,说审计署的工作忽然加强了,其实这些工作我们一直在做,但和这次报告联系到一起不符合事实。”

高官问责制呼之欲出

“这些年来中国审计机关的一个主要目标是,通过审计促进政府部门的权力得到制约,促进政府行政行为的公开透明,从而逐步铲除滋生腐败的温床。” 李金华在与加拿大审计长会谈时谈到。

早在2000年1月份的,李金华就提出大概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中央各部门不出现大的违纪违规行为。

然而,面对今年这样一份报告,人们发现,问题似乎没有解决,而且问题资金的数额越来越大,有些部委已经第二次第三次被点名。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蔡定剑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示,“屡查屡犯,直接原因就是政府追查责任的措施没有跟进,重要的违法责任人并没有被追究,这无疑使违法者有恃无恐,因此,建立官员问责制,不能问轻不问重,问下不问上。”

为了弥补问责的制度空白,今年4月,《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得到批准,这个《规定》明确提出:“党政领导干部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或者对重大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等,不宜再担任现职,本人应当引咎辞去现任领导职务。”

另外,随着《党内监督条例》的逐步推行,针对地方高官的一系列监督措施正在积极酝酿中。据《瞭望东方周刊》了解,目前审计署与中组部、中纪委、监察部、检察机关成立了定期沟通协调机制,通力配合打击腐败。

另据权威人士向《瞭望东方周刊》透露,国家审计署近年来曾探索性地对一位部长、一位省长进行过经济责任审计试点。两位官员系随机选择,目的是探索这种审计模式。

此外,由审计署、中组部、人事部、监察部、中纪委5个部门形成了联席会议制度,其办公室就设在审计署,这个联席会议制度就是负责对高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这些听来都应该是好消息,一位长期关注中国政局的学者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希望以后不再有‘审计风暴’!”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众生诸相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692.html
文章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