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鞍钢:《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解读:从人口大国到人才强国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182 次 更新时间:2010-09-28 10:41

进入专题: 人才  

胡鞍钢 (进入专栏)  

只有人才众多,国家才能真正强大。半个多世纪前,毛泽东就曾指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六十年,中国实现了从世界人口大国到世界人才大国的跨越式发展。那么,中国的下一个“人间奇迹”是什么呢?这就是“富民强国”:到20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制定正是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总体要求,着眼于为实现2020年“富民强国”目标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这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的奋斗目标,描绘的是一幅从世界人才资源大国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的宏伟蓝图。

1949年的中国是世界上贫困人口和文盲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六十年社会主义现代化最大的变化就是人口不断现代化,即全国所有人口的现代化要素——人力资本(受教育年限、技能经验等)水平不断提高,并形成世界最大规模人力资本水平的变化。截至2009年,全国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9年,已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于1949年的9倍;全国大专及以上人口达到9830万人,相当于1949年的531倍;全国高等教育阶段在校生2979万人,相当于1949年的255倍。上述人才总量指标均已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实现了从文盲充斥、愚昧落后的人口大国向名副其实的世界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大国的跨越式转变。

正如《纲要》所说,未来十几年,是我国人才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积极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国之路,科学规划,深化改革,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建设人才强国的奋斗目标必要且可行

《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我认为,把建设人才强国作为奋斗目标,是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这体现在:

一是全国人才总量将可能增长 58%,由2008 年的1.14 亿人增加到2020年的1.8亿人,年平均增长率为3.9%,大大高于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从业人口的增长率。

二是全国主要劳动人口受过高等教育比例将翻一番,专业技术人员将达到7500万人,占从业人员的10%左右;从事研究与试验发展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折合全时人员为338万人/年。

三是我国将在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金融财会、生态环境保护、新能源、农业科技、宣传思想文化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建成一批人才高地,形成人才竞争优势。

四是包括全社会教育、卫生、研究与开发经费在内的人力资本投资占GDP比例明显提高,人才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到那时,中国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人才强国。中国也会因此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强国和科技强国。

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内外条件皆已具备

我们应当看到,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经济、社会、政治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同时,还具备了难得的、良好的国际环境条件。

首先,我国已经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空前统一的、巨大规模的、比较公平的、充分流动的、充分竞争的人才市场机制,为绝大多数人才提供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空前大舞台。

其次,我国教育迅猛发展,主要指标已居各发展中国家前列,正在逐步形成世界最大规模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灵活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也为“人人成才”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资本基础和社会环境。

第三,党中央作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战略决策,人才强国战略上升为国家核心战略,加速了人才队伍规模的扩大,提升了人才队伍质量,形成了不同层次人才结构的新格局。

第四,中国吸引国际人才的亲和力、影响力越来越显著,已经实现了从人才净流出到人才净流入的重大转变。当中国先后成为“世界工厂”、世界服务商提供者的过程中,必然加速吸引并聚集全世界各类优秀人才。

尽管我国人才规模已居世界首位,但《纲要》也清楚地指出:“当前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的人才竞争优势仍不突出。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抓住未来几十年的战略机遇期,坚定不移地大力推动人才强国战略,建成人才强国。数以亿计的人才队伍,不仅将对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而且对人类发展与世界和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进入 胡鞍钢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人才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625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