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笔者写文章称中国股市的运行特征是一个“巨型老虎机”。文章发表之前征询过几位资深学者的意见,他们大都非常支持,但也有人认为言辞太激烈了。为什么说中国股市是“巨型老虎机”呢,是因为笔者发现,中国股市有诸多背离教科书的特殊“潜规则”,且都无法得到合理解释,只有比喻成“老虎机”才是最贴切的。
潜规则之一:买股票“有罪”受罚
从中国股市诞生以来,各种丑闻似乎就一直是中国股市的市场参与者。这些丑闻当事人的背景五花八门,“犯事”的原因也不尽相同,但却有一个共性:他们都“投资”了中国股市,都拿钱进入了中国股市,事情的所有源头几乎都可以追溯到这个环节。
我们再放大范围看一看,目之所及,凡“投资”了中国股市的,其财富几乎都损失巨大,一个个伤痕累累。为什么这么多的人因为“买股票”而成为“犯罪分子”?这么多的企业机构因为“买股票”而产生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这么多的普通人因为投资中国股市受到了惩罚——财富严重损失。而这些成分复杂的人群之所以受到伤害的原因只有一个共性问题:拿钱投资了不成熟的中国股市。
潜规则之二:圈钱者有功受赏
与投资者买股票“有罪”相对应的就是发股票“有功有赏”。君不见只要是一家股票发行成功,各方参与者都可受封得赏。承销商可以拿到高额的承销收益,上市企业能轻易圈得巨额资金。用一个个的数字代码,就换来了大把大把的钞票。
钱来得容易,自然就不珍惜。其结果是肆意滥用募股资金的各种行为随时随地可见。
我们不仅要问,中国股市的13年来,谁给投资者的损失承担过责任?谁为掏空股市的上市公司而付出过惨痛代价?哪家上市公司高管在将数亿募集资金折腾干净了而受到过严厉惩罚?
当今的法制社会,一个小偷偷窃区区100元也要受到惩罚,但中国股市的怪现状却是,从千万民众中偷窃抢劫数亿元的财富,不但是无罪有功,反而还要得赏了。
潜规则之三:市场经济外衣下的侵害
有人说,股市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不愿买可以不买嘛,嫌价高可以不买嘛,你看所有的高价股票不是被一抢而空吗?让市场经济自己去解决问题嘛。以这种“食洋不化”口吻说话的人,这几年还少吗?
对于这种貌似公平的言论,我想重复一个过去的故事。
18世纪,东印度公司利用英国授予的特权强迫印度农民种植罂粟,低价收购,制成鸦片后由专卖局在市场上高价拍卖给鸦片贩子,让他们走私到中国。据不完全统计,在19世纪最初的20年中,英国每年平均自印度向中国输入鸦片4000余箱,到1838年、1839年激增至3.55万箱,鸦片占当时英国输入中国货物总值的二分之一以上。
对于鸦片的危害,中国国内的有识之士早就明言要禁,当时反对派最强烈的声音就是:抽鸦片是人们的自由,卖鸦片是“通商自由、贸易自由”。这和中国股市多少都有些异曲同工之处。比如,一方面,中国股市有明显的制度缺陷,大量侵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绵绵不绝,同时,“股权分置”圈钱的新股发行却总也不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什么资格大谈股权融资?
潜规则之四:投资者的幸存者游戏
一则来自大洋彼岸的故事曾经打动了千万投资者的心,说的是纽约一老太太因早年买入股票而若干年后成为千万富翁;而世界首富之一——巴非特的财富故事更是中国投资者耳熟能详的。这些故事都向投资者隐性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投资股市越早越好,投资时间越长越好。
但中国股市实际运行中的潜规则又是怎样的呢?
1994年、1995年前的股民现在还有几个活跃在今天的中国股市?1996年全国各地证券公司营业厅里曾经人山人海的股民都消失到哪里去了?历史合计的7000万总开户量的投资者,现在还有多少股民的资金账户中有钱?现在还有多少股民的账户还在交易?
再让我们来算算另一笔账:13年来中国股市发行了130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用这些“股票”融资8000亿元,平均每家融资6亿元资金。10多年来中国股市收取的印花税和交易费合计4500亿元,平均每个上市股票代码从投资者身上抽取资金3亿多元。而10多年来给A股投资者的分红派息700亿元,平均每个股票约为0.5亿元。由此可知,每个股票吃进去将近10亿元的资金,而吐出来只有二十分之一。这分明是世界上最凶狠的“巨型老虎机”!
中国股市实际运行的潜规则就是极高比例地消耗投资者财富,然后在大淘汰中产生幸存者的游戏。只有很少比例的介入中国股市的投资者能够财产保全。
许多人指责说中国上市公司不透明,其实最该透明的是中国股市投资者的状况。十几年来投资者入市资金到底有多少,其整体盈亏状况究竟怎样?这些信息公开工作应该由监管部门和交易所来承担。如果监管部门总是热衷于公布“这个月发行股票融资多少,这个月收到印花税多少”这种小儿科的统计数据,那中国股市还是好不了。
什么时候,中国股市的管理机构开始公布这个市场给投资者创造了多少财富的数据,投资者获得了多少收益的数据的时候,中国股市才开始摆脱“老虎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