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佩:对人性的探寻和对现实的反思

——解读贾樟柯《三峡好人》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982 次 更新时间:2010-09-15 23:09

进入专题: 《三峡好人》   人性探寻   现实反思  

黄佩  

内容摘要: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贾樟柯的《三峡好人》,以矿工韩三明与护士沈红从山西到三峡千里寻妻、寻夫的故事为线索,真切展现了世纪转折时期中国一隅及其历史一瞬,表达了作者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深切关注,体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执着探寻。

关键词:《三峡好人》 人性探寻 现实反思

一、对人性的执着探寻

“对人性本质及其复杂性的探寻一直是贾樟柯电影创作的着力所在,只是在不同影片中由不同人物承载和呈现人性的不同侧面。人性是复杂的,但体现在某一个体身上又是鲜明的、特异的,人性的某一方面会居于主导地位。” 1

《三峡好人》中的韩三明就体现着这种人性的复杂性:他纯朴、善良、坚韧,有传统农民的许多优点,但也有蒙昧、狭隘等人性缺陷。但是,善良在他的人性中还是占据了主导地位。他是山西老粗,因为找不到媳妇,迫不得已花钱买了一个,后来媳妇和女儿被公安解救回四川。韩三明因为想念妻女,独自一人来三峡寻找她们。之后看到前妻生活凄苦,便心生不忍,决定回家做有生命危险的煤矿工人,以挣钱替幺妹还债。一个山西大老粗,一个没有体会到真正爱情的男人,从自己的人性最深处的善良和宽容出发,选择了拯救幺妹。尽管十六年前被“抛弃”,尽管没被幺妹好好爱过,但就因为那曾经的夫妻情分和父女亲情,他毅然选择了责任,一种人性的美在他的身上熠熠发光。同时在他身上还有着当代都市人渐渐缺失的诸多品质,作为一个异乡人,他对三峡当地人以诚相待,与年轻民工喝酒聊天,对于萍水相逢的移民真心祝福,道上一句“走好啊”,在搬走后还去看望以前的房东大爷,只言片语中都流露出他的朴实、真诚、友善和毫无功利。因而他很快便和当地人打成一片,跟他们建立了纯朴而真诚的友谊。他与小马哥的交往尤其能体现这一点。从他对小马哥的伸手相救到小马哥死后为他盖好蒙在头上的布,都可看出他人性中的善良。韩三明只是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但他却是个好人。

沈红,一个具有知识的现代女性,却具有传统的东方女性美德。她支持自己的丈夫出来创业,并独自支撑着整个家庭。在家静静地等待两年后,终于来到三峡寻找自己失去联系的丈夫。比起三明的被动等待,沈红的过程多了主动的寻找,她拜托丈夫的朋友,询问丈夫以前的领导,到丈夫经常出入的地方。与憨厚、老实的三明相比,沈红显得更加自主、独立。她有着普通人一样的情感世界,在朋友面前看着丈夫早已换掉的电话号码,禁不住失声痛哭。但真正见到早已变心的丈夫时,她又保持着淡定和从容,毅然决定与丈夫离婚。当情感失落时,她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自己的尊严,主动撒谎说她爱上了别人,凸现出维护内心尊严的渴望。她既没有像可怜的弃妇那样苦苦纠缠,也没有想要从丈夫那里获取什么。只是默默地忍受到了不能再忍的时候,等待婚姻等到没有任何希望的时候,决然地选择了离婚。

“贾樟柯对人性的思考是指向底层小人物的,在他看来底层有一个更真实的中国。在谈到《世界》的创作时,他就说道: ‘我觉得关心边缘人群其实就是关心中国的现实本身,关心现实生活里那些比较底层的人。’韩三明、沈红等虽然卑微、渺小,但他们身上都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他们的困惑也是这个时代的困惑。” 2 

二、对现实的理性反思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变化使新生代电影遭遇了与以往任何时代所不同的际遇;同时也形成了新生代电影的独特风格,它的两个主要特征是个体化和纪实性。贾樟柯的《三峡好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在《三峡好人》中,虽然融入了观念性的东西,但是并妨碍其对社会现实加以严肃的审视。影片中比较多地涉及了当今社会的一些尖锐问题,如拆迁纷争、工伤赔偿、婚姻危机、黑、贫富差距等等。正是在对这些社会问题的揭露与审视中,贾樟柯延续着他对变革时代不同时期的记录。

整个故事的背景发生在奉节,三峡的建设使奉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又可以称之为房屋等拆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东西被拆掉了,有些东西被淹没了,有些东西则完全消失了。在《三峡好人》中涉及拆迁的现实,房屋、街道等各种各样的拆迁,这可以说是发展的代价,它带有现代化进程中所特有的过渡性质,是各种因素的集合物,包括地方政绩、经济和文化等等。这种背景可以说是对当下中国社会现实的隐喻。在这种变化的社会背景下,影片中的两个寻找妻子和丈夫的故事也就是在寻找变化中的情感。可以说影片中的一切都在变化之中。但是这种变化又在物质主宰下进行。片中以“烟”、“酒”、“糖”、“茶”四个意象把整个故事分为四段。“烟”、“酒”、“糖”、“茶”这几种物质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影响着中国人的人际交往。

影片开始在渡轮上的“变钱”的魔术表演使金钱首先突兀出来。影片中韩三明去寻找前妻时总不忘带着一瓶酒,给别人敬烟。当小马哥把大白兔奶糖分给韩三明时,分明预示着不寻常的事情发生;韩三明十六年之后寻找前妻,在此期间物质的匮乏极有可能是阻止他寻找前妻的原因。当影片结束韩三明要回家赚够三万元来赎前妻,物质又一次使情感进入漫长的等待中。当沈红与丈夫的分手情感的原因更多地被物质的原因所淹没,当沈红的丈夫问及沈红将往何去之时。“上海”这个答案在这里更多的含有物质的意味。 3

影片中,职工老王为了生存到云阳机械厂打工把手搞残废了,但是他的经济补偿请求却迟迟得不到解决,向厂方寻求补偿的愿望一再破灭。那个厂长口口声声地说要保护国家财产,但是当老王的妹妹质问他:“你看你一个厂长,职工有困难你都不解决,你干啥子名堂嘛?”他却对自己的职工漠不关心,将一个上亿资产的国营工厂卖给了丁亚玲,却一分钱的赔偿也不肯拿出来,后来逼得老王的老婆南下广东打工。还有麻幺妹为了生存不得不无名无份地跟着麻老大,长年累月地跑船,折腾得又黑又瘦又苍老。韩三明的女儿为了生计也不得不去“更南的南方”——东莞打工。

奉节城里的人从心底深处不情愿离开自己生存之地,但在强大的历史前进的洪流面前,每一个人又是那样渺小,不得不被历史的潮流推着往前行,在这种程度上看他们是被动的。而另一方面,他们又显示出自身的主动性,他们主动选择,主动和现实进行抗争。韩三明找到了自己的妻子,但是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挣足“赎回”自己爱人的金钱。最终,他和那些赤裸着臂膀的“老鬼”们喝酒、盟誓,选择了到山西黑矿中挖煤挣钱。电影结束时一个人在两座高楼之间走钢丝的镜头,隐喻着他们未来生活的危险性和难以预测。这一切都表明,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的生存状态、尤其是最底层人民的生存境遇、尊严以及价值被忽视了,底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的挣扎、隐忍、同时也抗争着,这种无声的沉默使人感到一种血淋淋的震撼。

影片对现实的审视还在于对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下贫富差距的反映。在大桥的一边是连绵的群山和工人们正在拆除的残破的楼房,底层的人每天就在和砖头泥土打交道,在阴暗潮湿和古旧简单的房屋里平静和贫穷地度日。在这里,那些整天轮着铁锹铁锤的“老鬼”们好像和整个现代文明完全脱节了,他们似乎在以自己强悍的身体与现代物欲横流的社会进行抗争,但于事无补;而在桥的另一边,生活景象截然不同,有灯红酒绿的奢华的娱乐场所——“企业家联盟”,有耗资上亿的彩灯桥。负责建设大桥的领导们悠闲的站立大桥上,欣赏着夜晚的景色,夸耀着大桥的宏伟。大桥上的灯亮与不亮,那些衣着整洁的领导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大桥两边的这种反差正是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下贫富差距的现实的反映。

《三峡好人》是一部放在大师级作品中也毫不逊色的影片,它对人性的探索和展现,它所散发出来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朴实风格,在欧美大片横行、胡编乱造之风盛行的中国和世界影坛显得尤为珍贵,体现了电影人所独有的精神价值。

参考书目:

1、“执着的人性探寻与严肃的现实审视——评贾樟柯新片《三峡好人》”,王海涛著,《电影评介》,2007年5月。

2、“ 多重文化冲突与坚守——评贾樟柯《三峡好人》的文化内涵 ”,伊正慧著,《电影评介》,2009年2月。

3、“众人皆醉我独醒——从《三峡好人》和《落叶归根》看新生代对中国当今现实的描绘”

丰杰、丰爱静著,《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3月。

4、“《三峡好人》:真诚质朴的人文情怀的自然袒露”,温长青著,《电影评介》2007年4月。

5、“诗意现实主义:评《三峡好人》的质朴风格”,高怀勇著,《电影评介》,2007年11月。

--------------------------------------------------------------------------------

1 “执着的人性探寻与严肃的现实审视—评贾樟柯新片《三峡好人》”,王海涛著,《电影评介》,2007年

2 “执着的人性探寻与严肃的现实审视—评贾樟柯新片《三峡好人》”,王海涛著,《电影评介》,2007年

3 “众人皆醉我独醒——从《三峡好人》和《落叶归根》看新生代对中国当今现实的描绘”

丰杰、丰爱静著,《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3月

    进入专题: 《三峡好人》   人性探寻   现实反思  

本文责编: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新闻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6026.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