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明社会到来之前,由于人们对自然现象及其运动规律的无知和恐惧,产生了各种图腾崇拜。随着工业文明的确立,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大大增强,封建迷信也就渐渐让位于科学。因此,科学知识是对抗封建迷信的有利武器。但是,科学知识在破除封建迷信方面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比如,在为数不少的\"法轮功\"痴迷者中,竟有高级知识分子和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工作者。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在知识爆炸的信息社会,任何人毕其一生也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即使一个学识渊博的学者,他所掌握的知识对整个知识的海洋而言,也只是沧海一粟;其二,人类已经掌握的知识和已经认识的世界是有限的,人类探求知识的活动也是永无止境的。那么,人类是否永远也摆脱不了封建迷信的束缚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其实,除了科学知识本身之外,还有一种更有效的对抗封建迷信的武器,这就是科学精神。
什么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主要是指科学主体在长期的科学活动中所陶冶和积淀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等的总和。其具体内涵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精神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内容;(2)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的基本要素;(3)辩证的怀疑和批判意识是科学精神的内在要求;(4)协作精神是科学精神的构成要素。科学研究是一种社会活动,随着科学研究活动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明显的综合性特征,表现为科学工作者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细,要求单个的科学工作者联合起来,共同完成一项复杂的任务。因此,互相尊重、虚心谦让的协作精神成为现代科学精神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
科学精神是科学的本质和灵魂。对于每一个人、每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科学精神都是不可缺少的。那么,科学精神的培养从何着手呢?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大力开展科普活动,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营造尊重科学的良好氛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状况仍不容乐观,国民的科学素养偏低,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当务之急是加大科普的宣传力度。报纸、电台、电视台要多开办一些有关科普方面的栏目和节
目,使国民了解科技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科技方面的一些最新进展,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同时,对于广大的农村,可以通过\"科技下乡\"、\"科技扶贫\"等活动,激发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使科学精神得到弘扬。
第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我国现行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作相应的变革,使教育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而素质教育中极为关键的一项就是科学精神的教育,科学精神是现代人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实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大胆提问,乐于表现自己,敢于与众不同;要结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奥秘的好奇心;要引导学生相信科学、尊重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同时,我们提倡的科学精神应该是充满高度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应该紧密地结合起来。因此,在实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同时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以人文精神作为科学精神的底蕴,使科学真正造福于人类。可以说,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科学精神的前提和保证,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对科学精神的培养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第三,进行课程改革,增设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的非学科性课程。以往的读书人注重于理论的研究,而忽视科学的实验。中国科学教育中这种忽视实验的传统,是导致科学精神未能在最基层的群众中树立、科学精神得不到弘扬的主要原因。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热爱科学的品质是在科学实践中培养的,离开了实践和实验,科学就成了无根之树。同样科学精神的培养也必须建立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之上,离开了科学实践,科学精神的培养就无从谈起。如科学精神中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真理、不怕挫折、不怕失败等品质在课堂教学中是无法培养的。在课堂上可以讲\"失败\"的含义,但是,没有在科学实践中遇到失败的人,是不可能养成不怕失败的精神的。科学精神只有在科学实践中才能真正养成。因此,现代学校应该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活动方式和活动机会,使学生在科学实践中锻炼、学习和体验,使他们在实践中享受科学探索的乐趣,激发科学创新的灵感,学会科学协作的方法,培养求真务实的品格,让学生在实践中萌生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