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中国今年将超越日本。中国的统计数据不够准确,也经常调整。实际上,早在2004年,中国进行的一次全国普查就发现经济体的规模比原来的统计要高出17%。根据比较严谨的论证,中国的经济体其实早已超过日本。
误区二:中国将于十年内赶超美国。这并不容易。之前也有人认为苏联可以超越美国,结果苏联却以瓦解结束。中国过去三十年经济增长迅猛,这并不等于后三十年也可以这样。至少,中国1949年至1979年的经济表现就非常平凡。
误区三:中国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这个说法不成立。GDP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贸易。在其他条件同等下,顺差国GDP增加可能意味着另一些国家严重的贸易逆差。这个问题在金融危机后可能会更加严重。之前,中国制造有助于解决全球的供给问题,现在,中国的过量制造是全球需求疲软的一大威胁。
误区四:中国是美国人最大的债主。七千多亿美元美国国债貌似惊人,但是与美国的债务规模相比,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且实际运作中,中国政府的选择余地并不大。
误区五:中美相互依赖。实际的情况是,中国依赖美国的程度远高于美国依赖中国。从中国来说,国内追求经济增长的结果就是过度的产能。而这些产品只能靠外国人来消费。中国制造便宜,但假设没有中国产品,别的国家可以很快补上,虽然价格贵一些,但影响不大。
误区六:中国控制汇率对全球经济影响很大。实际的情况是,汇率并不是那么重要。在2005年7月至2008年6月,人民币对美元上升20%,但是中国贸易顺差却上升近50%。
误区七和八:中国的经济改革将继续深化,中国的内需也会越来越大。不,2002年以来,中国的经济改革已经进入瓶颈,甚至停滞。从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大大加深。所有国内的重要行业都由大型国企来控制。内需的增长也远没有投资增长得快。而投资快速增长刺激的是产能,这对中国及全球可能都不是好消息。
误区九和十:中国的温室气体与美国一样多,而中国将有效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答案是,中国的排放可能比美国更多,而且排放总量在未来恐怕还会继续快速增长。
当然,一些误区需要用科学的论证来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