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潮:应对危机—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2009年10月16日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119 次 更新时间:2009-10-25 22:50

李源潮  

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首先感谢福斯特校长的邀请,使我时隔七年之后再次来到哈佛。2002年,当我在中国古都南京担任市委书记的时候,参加了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培训。今天在座的赛奇教授当时是这个培训项目的主管。我还记得,第一堂课的内容是关于如何处理危机。尽管直到今天我仍然不清楚,校方为什么要把危机处理作为第一堂课,但这节课的内容确实很有用处。因为培训结束后不到两周,我在南京遇到了一起严重的食品投毒事件,数十人中毒丧生。在处置这一突发事件过程中,哈佛培训第一堂课所介绍的知识让我受益匪浅。200多人的生命得到及时抢救,犯罪嫌疑人在36小时内被捕获,我们为此受到当地群众和中央政府的表扬。所以,当今天再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我想说:“谢谢哈佛”!

现在世界正面临着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如何应对这场危机考验着各国政府的智慧和社会制度的抗危机能力。今天,我想介绍一下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情况,以增进美国朋友对当代中国经济模式与社会体制的了解。

一、中国如何应对危机

发自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主要通过出口传导到实体经济。今年美国零售额同比下降9%,自中国进口就下降18%。上半年中国出口下降了21.8%,年初受金融危机影响提前返乡农民工达1100万。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中国政府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方向,扩大投资保增长,扩大消费保民生,扩大就业保稳定,实施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一是扩大内需。增加财政支出带动社会投资,计划两年增加投资4万亿元,相当于去年GDP的14%。结构性减税约5500亿元,对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和工业品下乡给予财政补助。二是稳定金融。连续五次下调利率,共释放流动性8000亿元,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三是振兴产业。制定汽车、钢铁等十个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支持发展新能源、环保等新兴产业。四是技术创新。重点是核心电子器件、核能开发利用、高档数控机床等16个领域。五是加快改革。今后三年各级政府拟投入8500亿元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加快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六是保障民生。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大幅度提高城乡社会保障水平。在应对危机中,民生保障和医疗教育等社会投资占中央财政支出的52.4%。

在控制危机的同时,中国把应对危机作为一种机遇,利用危机的压力推动中国发展方式的战略转型,即从主要靠出口拉动增长逐步转向主要靠内需拉动增长。这既是中国按照科学发展观作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也是对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各界对中国发展转型要求的积极回应。总的来看,这些政策符合中国实际,中国经济发展中内需拉动作用大大增强,前8个月国内投资增长33%,国民消费增长15%,尽管对外出口下降20%以上,但以内需补出口,上半年GDP保持了7.1%的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也保持较高增长,年初返乡的1100万农民工95%已重新回城就业。当然,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还不牢固,一些内需政策不可能短期见效。因此,我们不会轻易“政策退出”,将继续努力推动经济在加强内需的方向上可持续增长。

二、中国应对危机的体制支撑

中国应对危机之所以取得初步成效,并可能较早复苏,这得益于适合中国国情的体制机制。

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效稳定机制。中国既经历过缺乏活力的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也见证了引发危机的自由市场体制,深知市场竞争和政府调控之间应有一个“黄金分割点”。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经济比较幼稚,法规不全,稳定性不足,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需要大一点。危机发生后,中国政府果断采取财政、货币、土地、产业和投资等方面的政策,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宏观调控既强劲有力又灵活高效。

二是改革开放的发展动力机制。中国在应对危机中深化收入分配、能源资源价格、发展民营经济等改革,推进服务外包、建立自由贸易区等开放措施。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激发了全国各地的发展热情,仅城市地铁就将投资上万亿元。中国人均国民收入现在排世界130位,只有美国的1/17。13亿人过上好日子的愿望,将产生强大的发展动力。 三是中国共产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动员机制。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组织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供思想保障和组织保障。中国外资最密集的江苏昆山市,一个党组织保一家企业,结果没有一家外资企业关停。

四是国有骨干企业的社会责任机制。中国的大型国有企业,既是国民经济的中坚,在资源能源、新技术、金融等行业发挥了主导作用,也是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率。在应对危机中,国有骨干企业带头承诺不解雇工人,成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器。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在完善之中,市场法制、政府服务等方面都待改进。中国仍处于国际分工低端,遭遇的贸易保护主义的限制较多。我们将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吸取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与教训,使中国的发展更加以人为本,更加全面、协调、可持续。

三、中国与世界在危机中良性互动

有着哈佛背景的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最近写了一本《中国大趋势》,认为解放思想是中国变革与进步的第一支柱。中国当然要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同时,外界包括美国怎样看中国也应该解放思想。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改革开放31年。31年来,中国与世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深刻互动,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日趋接轨,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建设性组成部分。

第一,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全球化发展,也促进了全球化发展。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动参与者,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密不可分。改革开放31年来,中国GDP增长了18倍,2亿农民进入城市,8000多亿美元外资投资在中国、7.5万亿美元外国商品销售在中国市场。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对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2%左右。中美两国人民都受益于经济全球化成果,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走进美国千家万户,为消费者每年节约上千亿美元;中国每4部手机有1部是摩托罗拉,每5辆轿车有1辆是美国品牌,每年消费11亿箱可口可乐。

第二,中国的稳定需要世界的稳定,也有利于世界的稳定。中国解决13亿人的发展问题。稳定是前提。费正清先生写道:美国1户农庄拥有的土地,到了中国就变成居住着数百人的村落。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让世界最大的人群衣食温饱、安居乐业,就是对世界稳定的巨大贡献。稳定也是中美关系健康发展所需,大家试想,假如两国经贸关系突然受阻,美国市场将减少4/5的玩具、1/5的服装,美国产的40%的大豆和棉花卖不出去;中国也将失去21%的出口,成千上万人失业,这样的世界还会安宁吗?

第三,中国经济企稳向好,成为世界走出危机的重要利好因素。今年中国经济估计可增长8%左右,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信心和动力。预计世界经济今年将下降1.3%左右,中国的增长对世界经济的复苏将更加重要。中国的发展还将促进国际经济发展平衡。我很赞同比尔·盖茨先生两年前在这里讲的:“人类最大的进步将来自于减少不平等”。危机后中国及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有利于缩小人类发展差距和减少不平等。同时,中国将与世界各国一道,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推动全球经济治理趋于完善。

第四,中国推动世界和谐发展。中华民族崇尚“和”的理念。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和而不同”,主张协和万邦。中国古代修长城是为了防御,郑和舰队七下西洋没有占领一寸土地。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合作发展的理念,倡导建设和谐世界。前不久,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先生希望中国给世界一个保证:中国不以牺牲其他国家的安全和幸福为代价来实现自己的发展。其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领导人一直强调,中国奉行和平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对外政策,中国决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实现自己的发展。危机后中国将使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人才资源和技术、管理创新,减少物化资源的消耗。中国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改良生态。我们相信,中国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将为人类幸福作出独特贡献。

老师们,同学们:

回首1951年,哈佛校长柯南特满眼忧郁地望着未来,写了一封信给未来的校长,要求到新世纪再打开。当信被打开时,发现信的内容是担心世界大战爆发和剑桥古镇被毁。现在,大家看到哈佛校园依然美丽,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主流。而在世界东方,中华民族的复兴,正在成为世界和平繁荣的重要因素!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演讲稿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0851.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