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10年的争论,煎熬,推迟;创业板开启近在眼前,其IPO新股发行已顺利进行了三批;估计本月下旬鸣锣开始的可能性很大。这是我国证券市场及经济生活中一件大事。目前相当一部分主板投资者对它采取了冷漠、旁观之态度。创业板全部开户人数仅占主板实际运作人数的40%,但据市场专业人士透露,如果按照实际户数(即两年来有过实际交易的证券户头)则更少了,仅在20%左右。
至于一些公募资金更是不屑一顾,据说保险公司鲜有参加;而私募基金则专注于只打创业板新股,显示出第一次少有的沉着与冷静。
但分析了国际、国内政经形势,我感到中国创业板成功的可能性还是很大,失败可能性极小。但关键是管理层政策要对头,既要防止狂热、狂炒,也要防止干涉太多,管得太细,甚至故意留些风险隐患,最终导致变冷变少。现在尤其要注意防止后面一种倾向。
(一)确有一半国家创业板失败、关闭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先后有39个国家(地区)成立了75个创业板市场,但其中近半市场已被迫关闭。有一些即使未关闭,也气息奄奄,被人漠视、冷落。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德国与香港地区。
(1) 德国创业板几次试验,最终关闭。
德国创业板市场(Neuer Market)创立于1997年3月,关闭于2003年6月。从2000年3月最高点8559点一路跌至2002年9月底的389点,市值失去了95%。一些上市公司造假丑闻暴露,一些纯粹概念性的公司股价暴跌,市场形象严重受损。
德国创业板失败的原因:
1. 德国新市场(即创业板,下同)上市标准过低。相关审核部门对上市企业的审核也不严格,导致大量仅仅依靠包装或概念炒作,缺少实质性业务的企业进入市场。
2. 部分上市公司造假丑闻严重败坏了德国新市场声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丑闻使投资者对它们丧失信心,严重破坏新市场形象。
3. 上市公司行业结构不合理,大部分属于互联网等高科技企业,网络经济泡沫的破裂,对德国新市场的打击非常严重。
4. 德国这个国家正处于“两德”刚刚统一,原东德经济还处于转轨之中,转轨成本浩大;经济发展放缓,逐渐失去了经济两大虎之色(另一只是日本,与亚洲“四小龙”对应)。中小企业发展条件不好。
5. 德国人民之民族文化是比较求实、求稳;如央行专注于反通胀而置经济发展、就业于不顾;又如,德国人口增长极慢;处于极低增长之中。故对于无把握,多风险之事十分厌恶。
(2) 香港创业板跌幅达89.7%,成交枯竭,奄奄一息。
香港创业板设立于1999年11月15日,开始时人们认为是一个具有增长潜力的市场。但结果是,香港创业板并不成功,只要表现在:
1. 上市公司数量持续减少,融资功能不断减弱。在设立的前三年,香港创业板吸引了大批企业上市。2000年到2006年香港创业板的新上市公司数目连续四年减少,新股上市陷入倒退的状态。融资数量方面,首次公开发行融资金额从2000年的148亿港币,逐渐下降,到2005年IPO融资额仅为6.65亿港元。
2. 股指持续走低,总市值基本处于停滞状态。香港创业板于2000年推出创业板GEI指数,基点为1000点,但该指数推出后一直下滑,最低时达到103点。致使港交所被迫于2003年4月停止使用该指数,启用新GEM指数(标普香港创业板指数),基点为1000点,截止2007年2月28日,该指数也仅为1327点。总市值方面,香港创业板市值长期徘徊不前,2000年年底为672.9亿港元,2005年年底为666亿港元。
我国香港创业板不成功的原因:
1本地上市资源不足,导致信息披露不完整,由于上市资源不足,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多为非香港公司,这就是出现监管和信息披露上的不完整,导致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信息不对称,为上市公司作弊提供了可能。
2. 上市公司门槛较低,香港创业板对申请上市企业没有明确的财务指标要求,这导致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恶化,质量低下;同时,监管部门为了聚集人气,监管力度不够。
3. 投资者结构不合理。由于上述诸原因,创业板在香港投资者心目中地位江河日下,越来越冷。稍好些的公司都千方百计地想尽快转入主板,摆脱这片是非之地;结果投资机构日少,参与的散户更少,有的股几天无人问津交易,流动性枯竭,形成恶性循环。
4. 上市公司行业结构不合理,过分集中于新兴的、软件、电子、网络和通讯等行业,网络经济泡沫的破灭,严重波及香港二版市场。
(二) 日本,澳大利亚等创业板也一波三折
英国的二板市场发展一波三折;纳斯达克日本分部成立于2000年6月10日,近维持了两年多;有98家公司上市,流动性很差;但随后股市低迷,入不敷出,2001年亏损了53亿日元,由于流动性差,交易成本高,纳斯达克日本分部被迫关闭。
澳大利亚的二版市场经过三次改进,但仍于2001年关闭。20世纪80年代中,澳大利亚就设立了以国内小企业为目标的市场(SMES)。但由于小企业业绩不稳定,上市标准低,经营风险大;社会游资介入由热转冷,交易枯竭,不得不关闭。1994年,澳大利亚又推出了针对亚洲各国中小企业的亚洲板;但由于类似原因,澳大利亚人民及机构对一些亚洲中小企业又有偏见,1995年出现了一些股票数月零交易的窘境;不可跌破净资产,最终又不得不关闭了亚洲板。1998年澳交所又开设了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创业板(E-MARKET);但由于种种类似原因,最终无奈于2001年又黯然关闭。
(三)美纳斯达克等相对成功
39个国家(地区)的75个创业板市场中,有一半左右至今还在运行,其中比较成功的是美国的纳斯达克,1962年,纽交所就设立过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市场——全国证券交易所;但知名度不高,声誉不佳,不得不早早关闭。1971年纳斯达克成立,20世纪80年代后微软、英特尔等上市,使该市场越走越旺。1992-2000年,共有4211家公司在其上市,是纽交所同期的6.3倍;1999年其交易金额(10.7万亿美元)超过纽交所主板(8.9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2000年达20万亿美元(纽交所仅11万亿美元),2000年3月总市值达6.7万亿美元,增长18倍,相当于全球市值20%。
1990年纳指为500点;1995年7月为1000点,2000年3月为5000点,涨幅9倍。(纽交所仅涨3倍)
但2001年-2004年大幅调整:如IPO1999年为485家(融资504亿美元);2001年仅63家(融资78亿美元):总市值下降为1.88万亿美元,减少72%,股指从2000年3月10日的5132点跌到2002年10月1108点,跌幅78%。
2005年至今又开始复苏,如纳斯达克2005年IPO为170家,融资121亿美元;总市值达3.6万亿美元,股指在2000点上方徘徊。
其他国家(地区),如英国AIM、韩国柯斯达克、加拿大TSX-V等也发展的较好,仍在运行之中。
(四)中国创业板成功,可能性很大。
尽管创业板的创建,开设中有种种不尽人意之处(甚至有朋友骂之:“有些公司有欺诈,很无耻”)。但我依然认为中国极有可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办得最成功的创业板的国家。理由如下:
(1) 政局稳定,经济总体增长最快,年均增长9.5%(前29年);现在,在世界金融危机中,仍以8%的速度在增长。目前欧美各国人民均在过苦日子,穷日子;而中国的影响最小,依旧饭店里人头挤挤,生活生产似乎没发生什么似的。
(2) 上市资源极为丰富、超丰富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就有3000多万家乡镇企业;现在中小民营企业起码也在5000万家以上;一个东部发达省份有45万家小企业;一个浙江的县级市竟有7万多家小企业。不可否认,这里鱼目混珠;肯定有烂脏皮包公司,但肯定有当年之微软、英特尔、QQ;有未来的大杨创世、万向钱潮等等。而且真多于假,成功多于失败。否则如何解释蒸蒸日上的中国经济。
(3)创业板企业成长性极好
创业板企业大多成立不久,股本小;在高科技、生物、医学、低碳经济等方面居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因此,总体上成长性会很好。而成长性是极为重要的。这就宛如北大、复旦的大一、大二的同学,18-20岁,年轻、勤奋、高智商、好学、充满理想与创造性;这与60-70岁的老人相比,其成长性、其前景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工商银行虽经汇金公司多次增持,涨势仍不大,就是因为其股本太大了,不太会送股,最多发发现金。而一些股份制小银行,却充满成长性。——创业板中一定会出现当年的深发展、万科、苏宁电器、茅台,涨几十倍,上百倍的。
(4)中国人的民族性:关于理想,勤奋,关于闯劲、拼搏性,战斗性;对于高风险高收益的创业板市场,敢于勇敢介入、参与。(以后在财富效应下,参与人更多。)而且,现在多有一个小孩在大城市读大学,房地产又极贵,人们急于挣钱,脱贫致富。股市虽然会亏钱,但确实是认真勤奋、研究思考者最容易最快从一无所有到相对富裕的地方。创业板中的珍珠、夜明珠一定能让他们成功。
(近日从电视剧《解放》《东方红1949》《大决战》中看到革命先辈们这样地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牺牲生命;(其实参战双方都是年轻人)为了什么,他们大多来自农村,文化低,但为了保卫土地改革成果,为了明天的幸福,就是这么忘我地战斗,不怕牺牲;以后朝鲜战争又牺牲了几十万志愿军。真是“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全世界有中国今天这样的伟大民族吗?)
——这些都决定了,中国创业板的客体、主体是丰富的,成功可能性极大。
(五)创业板的风险主要来自政策,要善待创业板
现在大家都在议论创业板风险,主要是新股市盈率高,我们注意到了:①美国纳斯达克市盈率比主板高一倍左右。②我国社保基金也积极参与了创业板新股认购。③深交所在千方百计提醒大家注意风险,新股民对创业板还要T+5。④据传,深交所还打算对一些过度炒作人进行“窗口指导”。⑤但我认为最大的风险来自于政策合理是否,一切风险源自于此,比如,高价新股是很容易避免的,何不加以限制,现在一方面叫防风险,一方面在发出一批批高价高风险新股,创业板成长性是好,但也可能死得快啊!“市场化IPO”就是“高价IPO”,主板、中小板、创业板都极不应该在人民币未自由兑换,大小非未全流通之时,听任市场化发新股,就是大错,原来可上10个新股,现只能上3个了;都把风险留给市场中小散户!汇率未放开,国家股法人股未全流通,必然会股价偏高,本身就不是成熟的市场,怎么能市场化发,看看中国石油,中国中冶套了多少人!
朱镕基时代,我给他写信,说有一个国债发行利率太低,上市后跌到95元,影响极坏;他立即在这段话下打了粗杠;十分重视,把信批给了财政部长刘仲黎与周正庆主席。
现在这么高价发新股,怎么不限制呢,你们不是崇拜美国吗?看看美国创业板同类企业(IPO)市盈率多少倍啊;参照规定发行就无话可说。
现在的竞价形成机制很不合理,要中签,买着的机构只能高价去抢,越抢越高,而中介商与上市公司又见利则喜,何乐不为,最后把风险全留给老百姓。我看,现在有一种思想,即,你们不怕风险吗,我就市场化,让你高价发,最后让你跌破发行价,痛了吧,亏了吧,教育你!这种阴暗心理人们都看到了,何不从源头上堵住,直接参照美欧创业板市盈率发呢?!
2006年我去纽约,88层的帝国大厦顶层上装满了倒钩的高钢缆、高栏杆;你根本不可能爬上去,也不可能跳楼自杀,很安全,是否也应该拆掉它们,让一批人跳楼摔死,来教育人们呢?多么可怕的念头?!
总之,创业板开创了,今后几年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主要取决于管理层的政策了。深交所限制太多,每人要重开创业板户头,使目前能做的人少了60%-80%,是很失策的。就如B股,由于要重开户头,加之换美元和港币,不方便,十多年了,至今参加者不多,不活跃,创业板不要重蹈覆辙啊。90年代期货涨跌都是100%,风险比你大吧,也没重开新户头啊!
总之,中国开创业板客观条件是好的,成功可能性很大,但一定要小心翼翼呵护之,它是一个刚刚呱呱坠地的婴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