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韶峰:宋氏家族靠印刷《圣经》什么发家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17 次 更新时间:2009-10-01 19:44

进入专题: 宋氏家族  

寿韶峰  

(原题:宋耀如最早靠什么发家:印刷《圣经》)

宋耀如的性格执著,感情强烈,并不安心于终身做一个受教会控制的平凡传教士,他从来不是一个唯唯诺诺的人,骨子里是胆大包天、蔑视传统的。婚后的宋耀如在合适的环境里准备着自己创业的关系和资源了,他开始认真地考虑在传教之外做更多的事。

这一年的年底,宋耀如被提升为正式的牧师,随即调回上海市区。这是个大喜讯,他终于可以和众多的朋友一起干一番大事业了。当时的中国社会动乱频频、狼烟四起,上海更是各种势力碰撞交汇之地,既有工商业的迅猛发展,也有帮派势力的蔓延。

经过朋友的介绍,宋耀如加入了三合会。这是上海的一个秘密会社,在外一般称为红帮。它的宗旨是反对满清政府的统治,恢复汉人的政权。在当时都是在极其秘密的状态下加入的,因为随时都有掉脑袋的危险。上海是三合会的大本营,当时上海很多有钱有势的人都秘密加入了这一组织。

从这时起,宋耀如最密切的朋友都是三合会的成员,他本人也开始从传教士向革命者过渡。他在美国接受的林肯的思想,替代基督的教义占据了上风。帮会的兄弟不光从事反清活动,为了筹措经费,平时也都经营着不少工商产业,这正好给了宋耀如在实业方面发挥才能的机会。

在美国经营丝茶的实践和多年资本主义社会的耳濡目染,特别是卡尔将军的商业经验使得宋耀如比别人更有眼光,他很快看出了赚钱的门路。当时的宗教书刊都由国外印刷再运到中国出售,这样一是价钱太高,一般劳动阶层都买不起;二是这些书都是英文,大多数人买了也读不懂。宋耀如那时正在给美国圣经协会当代理人,销售宗教书刊,这个圣经协会向世界各地提供不同文字的《圣经》,宋耀如代理出售的是英文版的《圣经》和中文版的《新约》。

根据这种情况,宋耀如作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准备买几部印刷机,用当地便宜的纸张、硬板纸封皮和本国的排字工人来全天开工生产,这样他就能以很低的价格复制和印刷大量的外文书刊出售。因为成本大大降低,宋耀如提供的圣经和其他外文书籍的价格也要比直接从国外运进来低得多,是大部分中国人都能承受得起的。当时白话文的《新约》在中国已经出现,如此一来凡是能读书看报的中国人便都能看得懂《圣经》了。

早在美国求学期间,宋耀如就曾在当地的印刷厂勤工俭学,所以他对西方的机械化印刷也基本懂行,从而能比别人更早的发现这个商业机会。

从宗教的传播方面看,这也是一项值得称道的事业。宋耀如乘机说服了西方一些传教组织和宗教团体在金钱和技术方面为自己提供帮助。另外从三合会方面看,有一个自己人控制的印刷厂,他们的许多宣传品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秘密大批印刷,真是再好不过。有了帮会力量的支持,宋耀如在上海的工厂很顺利地建立起来了。

这时倪桂珍带来的嫁妆钱派上了用场,牛尚周和温秉忠也提供了一些资金,当然三合会的兄弟也有部分投资。用这些钱宋耀如买了几部印刷机,还在法租界买下一幢不大的房子来当厂房。这幢房子原是山东路上一个年久失修的货栈,所以后来三合会的成员经常在那里开会,进进出出从未引起清廷探子的注意。

宋耀如把自己的公司称作华美书馆,利用原来的代理关系,很快他就得到了替美国圣经协会印制《圣经》、为卫理公会印小册子和为其他传教组织印赞美诗的合同。这时的宋耀如为了自己事业的发展而日夜奔波,已把传教变成了兼职工作。而这时他和林乐知的关系也因为有了自己的事业而开始缓和起来。

在印刷厂的筹办过程中,他又听取温秉忠等人的建议,组织人把《圣经》等书翻译成了上海地区的吴语方言,这样信教的即使是纱厂女工、乡间的农民和码头装卸工,也都能买得起,读得懂了,印刷数量就可以大大增加。

有了自己的事业,宋耀如积蓄已久的能量终于爆发了出来。他精力充沛,信心十足,为自己的事业整天东奔西跑而不知劳累。在美国养成的良好工作习惯也让他的工厂管理效率更高。

当时的传统中国人还有不少懒惰和不重视时间的毛病。宋耀如尤其对不遵守时间的行为深恶痛绝,有一次他和几个三合会成员约好了谈事,结果遇上下雨。等了半天对方也不见人影,宋耀如一气之下冒雨跑到他们住地,也不顾有些人在会中的地位比自己高,大声责问为什么不遵时守约,结果双方发生了争吵。

和会中长老发生争吵,也只有宋耀如这样受过西方教育又性子急的人才敢。这次争吵反而提高了他在帮会兄弟中的威望,许多人知道了他是讲究效率的人,与他打交道或在他手下工作时都不敢懈怠和懒懒散散。他的印刷厂很快开始了运行,并且情况十分良好,不到半年时间就开始盈利。随着影响的扩大,西方人都知道有一个“印《圣经》的宋查理”了。他的工作效率和经营能力开始被人关注,不久,一家亏损的面粉厂也因为他的名气而交给他经营,宋耀如还获得了该厂的一些股份。作为一个实业家,他开始在上海滩崭露头角了。

宋耀如结婚几年了,当初因为经济上并不宽裕,他们夫妇一直不敢要孩子。宋耀如和倪桂珍都受过教育,深知教育对一个孩子将来的重要性。为了避免贫困的生活使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影响他们的前程,两人一致商定先不要孩子,等有经济能力了再生。现在,他的事业蒸蒸日上,手里有了足够支配的金钱。于是,他们决定自己建一所新房子,并要生一个孩子,为他们美满的生活增添乐趣。

当即宋耀如在虹口买下了一块不小的地皮,准备在这里建造他的新家。他对地点的这一选择让许多人不解,都说他又把在美国所养成的洋观念带到了上海,就像他在饮食上的美国化。

在当时的上海,到处都是来淘金的外国人。自从英国人用炮舰轰开了中国的国门,上海成了通商口岸之后,形形色色的外国人就一批一批地涌到这里,或是想大发横财,或是来寻欢作乐。中国各地的人口向这里聚集。有带了资本来这里经商的,也有破产的农民到这里打工谋生的。人口的高度密集,又滋生出不少流氓阿飞、大盗小偷,渐渐的就有不少黑社会性质的帮会产生。由于人口增加迅速,地方官府又因为租界的限制,缺乏统一管理,治安相当混乱。外国人出门要自带火枪,有钱有地位的中国人则随时带着保镖。因为租界的管理相对较严,当时的有钱人建房选址时尽量靠近外国领事馆,以求得到庇护。

现在宋耀如所选的建房之处虹口,当时还是远离市区的荒田旷野,这当然要让许多人感到不可思议了。但宋耀如自有他的想法,他觉得老城里街道又狭窄又肮脏,而这里环境优美,视野开阔,空气新鲜,可以把房子建成很有现代气息的别墅。四周一片田园风光,还可以为将来的孩子们提供一处适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和玩耍空间。

房子建好后,他又为牛尚周、温秉忠和其他一些朋友在这里购买了地皮,还帮助他们建房,从此这一带很快就发展起来。十几年后这里的房屋纵深已有好几公里。当初这里的地价很低,他搬往别处的时候,已经大大升值,光是出租房子就可以给宋家带来可观的租金收入了,而且一直延续到1937年日本人占领虹口。

新房子是一所中西合璧、风格独特的建筑。房子坐北朝南,建在一片绿茵茵的庄稼地中间,一条小河从门前流过,快到门口时又往南流,绕个弯再拐回来,这也符合当时流行的风水之学。门前是一座江南水乡特色的石拱桥。门两边延伸出一溜不高的石墙,墙身被涂成深黄色,与四周绿色的田野相映成趣,充满诗情画意。院子里一前一后建了两幢房子。前排是二层楼房,底层是一个很大的餐厅,还有宋耀如的书房。宋耀如还特别给家里设计了一中一西两个不同风格的客厅。中式客厅里的家具是红木方桌和凳椅,还配制了一些立式小凳。西式客厅摆放着钢琴、舒适的扶手椅和沙发。沿着油漆的木制楼梯可以登上二楼。楼上宽敞的游廊显得气派不凡,尽头通向一个宽阔的凉台,可供一家人露天就餐。楼上的房间是舒适的卧室和浴室,还有孩子们的游艺室,当然还有专门用来读圣经和做祈祷的房间。卧室共有4间,每间卧室里都安放着精美舒适带有弹簧垫的美式沙发床,而不是大多数中国人用的平板木床。

后面一排平房是厨房、贮藏室和佣人住房。房后有一个不小的菜园,可以自己栽种蔬菜,宋耀如就喜欢在里面亲自干活。楼房的前后都是花园。宋耀如很喜欢棕榈等植物,所以特地从美国订购了一些栽在花园里,使整个院子看起来更有异国风情。

经过多年异乡漂泊和回国后租住农民破旧草房的艰苦日子,宋耀如终于圆了一个家的梦。

1890年2月,宋耀如夫妇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这是个可爱的小女孩,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格外地惹人喜爱。在给第一个孩子起名这件事上,宋耀如还费了不少心思。宋耀如一生中最崇拜的人就是美国的林肯总统,他常对身边的人宣传是林肯解放黑奴运动的壮举,拯救了美国并使美国逐渐强大起来。所以这第一个女儿他决定起名“爱琳”,意思就是热爱林肯的意思。同时,宋耀如也希望中国出现林肯式的人物来拯救贫弱的祖国。因此他给后来的两个女儿依次起的名字叫做庆琳和美琳。

当时宋耀如还给女儿起了一个英文的教名:南希。这是为了纪念大恩人卡尔将军的夫人——南希?卡尔。1892年宋耀如夫妇又生下了第二个女儿宋庆龄,英文名字是罗莎蒙德,据说这是为了纪念让宋耀如受洗的里考德牧师的女儿——罗莎蒙德?里考德。

受过美国文化熏陶的宋耀如没有中国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对女儿的成长也同样倾注自己的心血。

当时宋氏三姐妹的名字一直沿用到1904年。那年春天,宋爱琳留美前夕,宋耀如带着女儿去看望自己的老朋友、《万国公报》的主笔沈毓桂先生。这位已97高龄的老人看到青春可爱、风华正茂的爱琳由衷地喜欢,便亲切地问到她的名字。当得知姑娘叫爱琳时,沈毓桂老人沉思了片刻微笑说:“爱琳是洋人的名字。我们中国人应当有我们中国人的名字。”宋耀如此时已在上海生活了将近20年,在工商各界广为交际,对沈老先生的这个说法倒也表示赞成,于是顺便说久闻老先生满腹经纶,是一个起名的高手,就请求他给爱琳另起一名。老先生也不推辞,就取和蔼可亲之意,为宋爱琳将名字改成宋霭龄。宋查理听了也觉得不错,当即决定将“爱琳”改为“霭龄”。于是,大姐名字一改,后面两个妹妹的名字也就随着改了过来。

在事业蒸蒸日上之时喜得爱女,宋耀如的精神更加充沛起来。他的印刷厂日夜开工,在印刷《圣经》的同时,还为革命团体印刷大量的宣言、通告、传单,甚至债券、金币票和委任状。此外,他也帮温秉忠——他是一位主张君主立宪的教育家——印刷西方教科书。

凭借印刷厂的众多业务,宋耀如在上海的工商界也名声渐响。由于他留过洋,精通英语,上海话也已说得相当流利,同时在教堂这样的地方又能接触到各方人士,他很快成了一个帮本地实业家代办外国机器的商人。

以前上海滩的买办基本上是波斯人或是犹太人,比较出名的有沙逊、哈同等,都是腰缠万贯的大富豪。后来有一些中国买办也开始出现,而宋耀如可以说是上海第一个代办机器进口业务的中国商人。而在为各类纺织厂、面粉厂代理和安装设备的过程中,他又熟悉了各种新的业务,从而能够更好地投身于上海的工业化大潮。

本文摘自《宋美龄全记录》 作者:寿韶峰 华文出版社

    进入专题: 宋氏家族  

本文责编:lit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065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网易历史,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