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4月25日~22日,“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第三单元主题报告会。以下为杨振宁演讲全文:
刘先生、各位来宾,1929年我父亲就任清华大学教授,我们一家三个人搬入清华园居住,我那时候7岁。从7岁到15岁之间我在清华园住了8年,那8年我后来曾经说那里非常美丽的童年。今年我81岁,最近搬回清华园居住。我写了一首诗,叫《归根》。在美国居住了将近60年以后回到清华园,虽然回来才只有3、4个月,但有很多的感触。今天下午我预备跟大家用不正式的方式,谈谈这些感触。
首先我这几个月到了北京、上海、广州发现每一个城市都在急速的变化,可以说是让我难以相信的速度在变化。我发现北京的空气污染五年来大大降低,我记得在7、8年清华园附近常常是烟雾茫茫的,最近几个月,80%的天都可以看到蓝天。当然这个进步还不够,但以3、5年的时间能够有这样的进步也很不容易,很让我高兴。现在北京大大小小的饭店,各种口味多得不得了。清华园里面新建成和正在建以及计划建的大楼有许多座。我记得我在小时候清华学生的数目不到800人,今天有2万多人。我晚上看电视节目“走向共和”“延安颂”,里面讲的历史事实是否都很可靠不敢讲,但技术、剪辑等都达到了很高的标准。
有一天李学勤教授带我到保利博物馆,这是非常小而且非常精美的博物馆,展览了一些流失海外的青铜器等文物。他们非常得意的是这个盘子,这个盘子非常的重要,里面铭文,是一年多年前顾继刚说的,禹从何来?我以为都是从九鼎上来的。恐怕根本没有禹这个人。这是中国上古时期争论不休的问题。现在皿上的铭文证明此说之错误。所以保利博物馆非常的得意,从香港博物馆把这个国宝给买回来,差不多3000年以前的铜器。现在有非常大的书店,书店里面的旧书和新版新书多得不多了,而且我看了一下大中学生看书的非常多。我不只一次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在三环和四环之间,这是巴金所提倡和建设的,有很多中国文学家的手稿,以及13座铜像。我在巴金70多岁的时候看过他,我觉得这个铜像非常之好。这是鲁迅的铜像,在文学博物馆的前殿,我对这个铜像非常喜欢,当然一部分道理是他是我的好朋友一个有名雕塑家所雕刻的。我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看了话剧“李白”,在香港看了浙江小百花戏剧团的表演。非常高兴是前不久在中国国家歌剧院和北京师范大学推出的话剧叫哥本哈根。这是前几年非常有名的话剧,是英国剧作家写的。在柏林、伦敦、纽约都是非常有名,可惜当时我恰恰有事情没有去看,这次能够在中国看见非常的高兴。这讲是一个什么故事呢?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故事。讲BOHR和Heisenberg见面的故事,他们都是大物理学家,他们两位我都认识,1941年被纳粹德国占领,Bohr是Heisenberg的老师,当时H是支持德国计划,当时他去哥本哈根去看Bohr,他都知道可能作出原子弹,他当时看Bohr什么意思?这是到目前为止没有解释清楚的事情。战后对于Heisenberg为什么要去,以及两个人见面之后讲什么话。这个剧作家非常聪明,他利用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上不完全准知道发生什么事情,这么一个经过写了非常精采的剧本。这是我前几天看的时候照了一张相,左边年轻是Heisenberg,右边是Bohr,中间是Bohr的夫人。他们重要的对话怕被窃听,所以他们走到花园里面在花园里面讲的,整个戏是非常有意思的,而这个话剧团演的很好。不过使得我最高兴是很多年轻人和大学生看如此学术性的话剧,这给我的印象是给我中华民族“文艺复兴”的气象。
我们要往过去回想一下,100多年以前,1898年中国近乎被瓜分,德国强占山东说租界99年,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界25年,英国强占山东威海20年等。1900年八国联军战略北京好几个月,当时我父亲4岁。到1931年日本战略东三省,成立满洲国,我当时在清华园是一个小学生。1937年日本在北京近郊进行演习,我当时是高中学生。那个年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国家前途的反应是什么?我们知道1927年王国维是大学者,他在颐和园投水自杀了。他遗书开头四句是: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意无再辱。为什么这么想呢?他不认为推翻满洲国对中国是好的事情,所以它想不开,自杀了。1938年陈洛在蒙自有诗:“景物居然似古京……”这是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心情。现在什么心情呢?我1997年7月1日清晨零时,我有幸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参加了回归盛典,看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声中升起……我父亲他们那一辈子的中国知识分子,目睹洋人在租界中的专横,忍受了二十一条款、九一八事变等事件……1997年7月1日,这是他们一生梦寐以求的一天。”。我看到今天再回想100年前中华民族的经过,我应该庆幸,我有幸看到中华民族真正的站起来了。
假如还有人不了解这个意思的话,我们看一下20世纪初租界里面中国人要雇在洋人法庭里面的相片就知道了。假如100年以后,假如要讨论二十世纪里最重要,对人类历史有最重要影响的是什么?我觉得是两点。我认为不是两次世界大战,也不是苏联的解体,而是第一人类利用科技大大增加了生产力。第二,中华民族站起来了。我想第一点是世界上所有人都会同意的,第二点,我觉得还未必是所有人都同意的。但我深深的相信再过100年、200年,历史会写的非常清楚,中华民族在20世纪站起来,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极具有长远影响的事件。在1974年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出版了《审判文化》。在这本书有一段讨论,美国和苏联之外有没有第三个强国?他说我们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第三个强国?不在欧洲,也不在中国和印度,虽然这两个国家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资源,但是这两个大国极不可能在未来关键性的历史年代里发展出他们的内在潜力。大家都可以看出来汤因比虽然是大历史学家,但他没有看到中华民族在50年之后能发展到现在这样的状态。这是值得深思的。
为什么影响人类变化,这当然是非常复杂的问题,我是研究自然科学的,不是研究社会科学的,不是研究经济学的,不是研究历史的。可是我活了80多年,我当然有自己的看法,我想下面以外方的姿态谈一下,中国为什么以奇迹的样子变成现在举世瞩目既古老有新兴的国家?我觉得汤因比之所以没有看到中国崛起的可能,是没有看到两点。一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韧性,他没有看到中国共产党的韧性。中国的文化可以说是人本文化,这个名词不是我发明的,是很多学者都说过的。而西方文化是神本文化。这两个文化起点不一样,所以会产生很大分别。人本文化是基于人和人的关系,所以在人本文化里面就有一些观念,忠、孝、恕、仁。这对人本文化有决定性的观点。神本文化是基于一个人跟神的关系,所以它的发展方向是个人主义方向,在神本文化的社会里面基本的观念是所谓原罪。这个跟人本文化完全不一样,而对于神本文化发展以后,就容易变成极端的个人主义,这就是今天美国的社会一个非常重大的特点。一个人本文化所发展出来的社会会发生兼容并蓄,有教无类的观念。这些观念在神本文化社会里面不发生。在神本文化里面所发展出来的容易有宗教战争、种姓制度,我想这一点有全世界的例子可以证明。人本文化是融合凝聚的文化,神本文化是分割竞争的文化。这是有基本不一样的地方。人本文化容易产生人治的现象,神本文化比较容易形成法制的现象。人治的社会比较有韧性,法制的社会缺少韧性。在人本的文化里面就产生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念。产生出来以德治国的观点。讲到这一点,我刚才提到保利博物馆,它特别指出来,九十八字的铭文中德字出现了六次。说明德字跟治国的观念在三千年就已经是非常重要的了。这六个德字的写法不一样,当时还没有定形,但可以看出来是德字。3000年以前,在这样一个铭文里面就把德字六次出现,这就代表人本文化里面对于整个治国的哲学是有一个特点,这个特点是神本文化里面所没有的。神本文化会发生什么现象呢?我们都知道孟子见粱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这个利就是神本文化所产生出来的,也就是以利治国。德和利的分别是影响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任何一个长期在美国居住和中国居住的人都会体会到。尤其是把中国的小学生、中学生和美国的小学生、中学生相比,就知道德和利所产生出来的价值观对小孩有多么大的影响,中国的小孩一般听话、勤奋,能够忍耐,而美国孩子一般不听话,好动、急于达到满足。当然这并不代表哪一种办法在种种情形之下都比另外一个办法好,我绝对没有这个意思。我只是讲人本和神本发展之后,得出来的社会不一样,价值观不一样,而这个价值观不一样看出分别,看小孩最清楚。能够忍耐才能够有韧性,所以我认为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过去50年有这么大的成就,是有非常长远的道理的。
传统中国文化的韧性与中国共产党的韧性是中国在过去20年能够崛起的重要因素。为什么我说中国共产党有韧性呢?如果我们看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事情,20年代有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对当时中国的情景有了一个分析。到了70年代末有了改革开放,今天有与时俱进,这些如果仔细想一想,都是全民的极为重要的分析和极为重要的改变,这些大的、总的、全民的有巨大影响的转变是中华文化和中国共产党韧性的表现。是别的,大的发展中的国家所做不到的。别的文化比如印度文化,别的政治制度比如巴西的民主,都不会产生中国的韧性。所以在一穷二白的状态能够发展“两弹一星”等。而中华民族却都能做到。为什么?人本文化所孕育出来的坚韧、温顺、勤俭的民风,与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能力这些加起来就造成了中国今天崛起的奇迹。二十世纪的特征一个是科技促进人类生产力的猛增和中华民族的崛起。那么21世纪的特征将是什么呢?
在1996年哈佛大学教授写的一本书,当时很有名。但当时有很多人批评,他太多讲文化冲突的重要性,没有把经济的因素充分的考虑进去。很多人认为,我也同意。以后在21世纪,世界发展最重要国际形势是经济竞争的加剧,是争夺腾圆所引起的洲际竞争。会使地区发展所引发的地区性的联系。换句话说,就是到21世纪后半世纪,我想不可避免的要全世界发展成为3个集团,一个是美洲的集团,一个是欧盟,一个也许可以叫做北亚盟,而北亚盟占最主要的主角没有问题应该是中国。到那个时候中国会变成世界绝对大的强国。有人说中国面临很多的问题,三农问题、贪污问题、外交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人家会问我为什么你如此乐观呢?我回答是今天的大问题并不比过去100年中华民族经历过的许许多多大问题严重,我乐观的态度是植根于中华民族过去500年自力更生的成就,这些成就背後有本质的文化传统中的长远的道理就是韧性。而中国共产党利用这些韧性做一些大的政策性的改变,这些加起来让中华民族有很大的转变。我1945年到外国去,第一次回国访问是1971年,那年我去了长城,有了这样一张照片,我非常喜欢这张照片。我曾经在美国的一次演讲里面讲了这张照片,讲了长城的感受。我说长城象征中国的历史的悠久,表现出了几千年无数中国人民的精神,象征历史上中国一统的观念,尽管中国历经兴衰兴旺,尽管中国有多次的内战和朝代的更换,但贯穿历史的只有一个中国,在世界人民心中只有一个中国,在中国人民心中只有一个中国,合则盛,分则衰。今天我还可以重复这几句话,谢谢!
主持人:
大家随着杨先生的思绪走过了中国历史,我们可以感受到杨先生对祖国这颗赤子之心,他的结论就是20世纪最伟大事件之一就是中华民族的崛起。21世纪最伟大一个事件之一就是中国成为世界的强国和大国。我们想这个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杨先生的视角非常的广,给我们讲了当今社会现象的新见解。我们当前的三农问题、贪污问题,这些问题比起100多年前以及这100多年来中华民族经历的苦难比起来都是小事情。我们要把中国民族的韧性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韧性结合起来,把中国建设的更加强大,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杨先生表示感谢!
提问:
杨先生最后落叶归根,到底是什么促使你最后回到祖国来?
杨振宁:
实际上这个问题不需要回答的,我想想要落叶归根的人很多。这里面有感情上的因素,另外大家从我刚才讲的话就可以感受到,我回来心情是很愉快的,站在都市我觉得我是可以在最后参加一个欣欣向荣、有前途的发展。我刚才词里面最后一联,我是把回到清华园,参与清华研究工作当成最后的事业,而且是我觉得很值得做的一个事业。
提问:
我想请问一下杨先生,现在很多人有这样的观点,他认为中国的落后主要是因为中国文化里面没有产生出科学理论来,所以说他认为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造成了中国落后,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它不可能产生科学理论来,请问您对儒家文化和科学之间的关系,以及科学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能不能做一下解释和陈述?
杨振宁:
说是对立不太恰当,我也想过很多,今天全世界都承认中国有非常聪明的人,你到美国各个大学里面跟美国的大学教授、同学谈谈的话,你就知道了中国来的学生非常厉害。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植根、萌芽呢?为什么300年来西方近代科学猛进、国力猛增,中国变成被欺负的状态。我觉得最主要的道理就是跟我讲的人本文化有关系。中国整个社会集中精力把一切的想法都集中在对人和人的关系上了。当然人跟人的关系是人类社会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可是人跟自然的关系就没有被足够的重视,我觉得这是最主要的道理。清朝末年的时候有激烈的辩论,说需不需要全盘西化,这个事情到今天已经不再有辩论了,大家认识到西方近代科学中国必须引进,而且必须要让它在中国扎根,这决定一成功之后,我个人对于前途的发展是非常乐观的。如果仔细分析之下,科学的发展好象很困难,其实从长距离的眼光来看并不复杂,比起中国过去100年经过了社会动荡、军事的冲突、内忧外患简单多了。我认为有四个先决条件,如果这四个先决条件都符合的话,科学发展实际上是不困难的。第一,要有优秀的青年。第二,要有优秀的传统。第三,要有决心。第四,要有经济的支援。今天我想全世界的人都会同意,这四点在中国今天都已经达到了。所以我对于中国科技发展的前途是抱着比刚才讲出来的三农问题、贪污问题等,我觉得科技发展比那些问题可以说更容易一点儿。
提问:
杨先生作为中国的一个青年科学家,我们非常敬佩您的。知道您回国了,但是中国科学家心头有一个病,就是诺贝尔奖103年来,没有一位中国大陆的科学家获得,您的回归有没有可能指导中国的物理科学家向这方面努力,获得大家希望的成绩呢?谢谢!
杨振宁:
第一,当然很自然,全世界都对于每一个国家有没有人得到诺贝尔奖很注意。之所以注意的原因不是诺贝尔自己,而是这个国家获得诺贝尔奖代表这个国家尖端的科学是非常之进步的。在这点上我非常希望到清华来,我会在全国很多大学、研究所能够帮助他们在科研方向上向国际阶层科学的发展进军。科技发展重要一点就是要注意在每一个时间,哪几个方向最有发展的可能。国内的学生也好、研究员也好比起美国同类人最弱的地方,就是比同一领域的人获得这个领域的信息比较晚,在这方面我信息我会有所帮助。
提问:
杨先生我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有人把教育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关系比喻为是汽车的发动机和方向盘,这种说法您认为合适不合适?我们非常想听您阐述一下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关系。
杨振宁:
我想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关系是很复杂的一件事情,在早年因为自然科学的明显的成功,所以各种不同的人文科学向自然科学的方法学习。比如说心理学在比较开始的时候不是用很多实验的办法,后来到了20世纪渐渐向这方向发展。西方的研究历史的办法跟中国传统的研究历史的办法一个不一样的地方,基本上就是比较吸收了一些自然科学的办法。当然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在方法精神上是有共同之点,但仍然是相当不一样的学科。我知道每一个社会里面都常常有很复杂的辩论。大家知道最有名讲两个文化的分别。在中国也好、海外也好,我想大家都知道这是对社会发展最必要的发展。所以我不认为这两者有冲突,而多一些沟通是非常好的。我最近在清华我就希望我们搞了一个高等研究中心,这个高等研究中心不只是对于自然科学要注意,对于人文科学在有机会的时候,我们也要向这方面进军。
提问:
尊敬的杨教授您的讲话让我很受启发。听您的话我感觉就是中国的人文就是儒家文化,忠、孝、仁、意等,而且你把中国的人本文化和神本文化做比较,但我们大家平时听到西方文化他们特别强调人的精神,个人主义,或者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而我们儒家在方方面面强调人的时候,而往往人的权力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现在中国强调法制,我感觉到你的理想和中国现实之间有一个差距,我不知道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杨振宁:
我刚才说东西文化分别最主要的来源就是中国是人本文化,西方是神本文化。由这个最初的开始就有种种后边的后果,包括西方比较发展出来法制,中国发展出来人治。哪一个比较好呢?这个我想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够说哪一个一定比另外一个好。中国过去人治是几千年的办法,这里面有很大的弊病,这些弊病必须要通过引进法制来更改。但这并不代表人治就是错的。现在尤其是西方的言论的人,还有做学问的人,会有一个倾向,觉得法制社会是绝对的好,我不同意这个说法。我想这就是人本文化的特点,就是我刚才讲的韧性,西方东西变成绝对的了,就跟中医和西医的分别也有关系,中国的绘画意境,所要做的事情跟西方是不一样的。这里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够因为看见某一个发展,比如说西方发展出来了近代科学,就认为西方的整个东西是比中国优越,我认为这是完全错误的想法。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至少从我讲话的态度上回答了你的问题。
提问:
我听过您数次的研究,您都表达了对中国文化非常赞赏的态度,表现今天这样的场合,我也非常赞成另外一个观点,就是中国将在21世纪成为世界的强国,但文化都有正反两个方面,您从世界视野的角度,告诉我们中国文化在承担起中国世界强国的时候,应该做哪些准备。
杨振宁:
这个问题太大了。我没有成熟的考虑多,说是中国的人本文化所发展出来许多的观念是有它永久的价值这点,我想任何到美国居住几年的人都会了解到,人类的历史最初之所以能够发展出人类的社会,是本着有人聚族而居,这样就需要有人和人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通过中国古时间的文献,就是刚才德字在3000年前的铭文上有记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会很珍贵的保留下来,不管是10年还是100年,都是这样。西方和东方还是不一样的。这样具有长远历史意义和历史价值的,还会保留在那儿。不过你的问题很好。我想通过大家仔细研究、讨论的话,大家可以更清楚的认识到,哪些是特别值得保留的。哪些是应该改进的。
主持人:
因为时间的关系,今天下午的论坛就进行到这儿,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杨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祝愿杨先生在清华园生活的愉快,能够为中国的科学和文化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