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祥林:故宫南迁陷京文物的遭遇质疑

——读马衡先生《抗战期间故宫文物之保管》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303 次 更新时间:2009-06-21 20:42

进入专题: 言论自由  

朱祥林  

故宫南迁陷京文物的遭遇,历来为世人关切。笔者曾多方探求,并数次著文在报上提出,然无确切结果。近接故宫博物院郑欣淼先生来信,内附马衡先生于1947年在北平广播电台所作的《抗战期间故宫文物之保管》的著名演讲中,涉及此事的讲稿复印原件。此件现存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可视为到目前为止对此事的最具权威性的公开解释。然读后仍感不足,尚难消除对这批陷京文物命运的担忧。其文不长,故分列于后,略抒管见,以质之高明。

一、“在二十六年迁都抢运的时候,最后的二千多箱文物,其中以档案为最多,因船不靠岸,运回原库封存。”

应该说明,其时不是“船不靠岸”,而是已经无船可运。

据记载,故宫南迁文物由水路西运,最后一批离京日期是12月8日,距日军入城只五天之隔,这还是租用了两艘英国船,几经周折,始得成行,可谓千钧一发。此外,已无别船可运,何来“船不靠岸”之说?!

故宫文物南迁工作,始于“九·一八”事变后一年的1932年秋,所见不为不远,决心不为不大,着手不为不早,而最后何以仓促如此?

窃以为,其间起自1934年初,止于1936年12月,耗时三年的所谓“易培基盗宝案”之干扰不为不大。而马老于1933年7月接长故宫博物院以后,在外患日亟的情况下,对法院已逐箱作过查验的南迁文物,再度逐件细作点收。从1934年1月20日至1937年6月14日,先后历时两年零七个月。此时离“七·七”抗战的全面爆发,已不足一月。文物西运被动之局已成,求其从容应对,其难可知。

即使如此,故宫南迁文物在1937年11月20日由水路西运之时,尚有机会出险。然此次运走的9369箱中,故宫文物只有4055箱,其余5314箱分属其他单位。故最后陷京的2920箱文物中(一说2953箱),故宫文物竟达2790箱,占南迁总数的五分之一,其他单位的仅130箱,分别占其南迁总数的四十八分之一(古物陈列所)和三十八分之一(颐和园),悬殊之大,实难想象。当然,这不是说其他单位的文物就不重要。但故宫文物是西运的主角,即使不分彼此,总不能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如此。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怪事?据亲历其事的解志良先生解释,“是因为当时的运费是以箱计,它的箱子小,文物又装得少,谁不选轻箱子抢运呢?”(《典守故宫国宝七十年》P.83)运费以箱计,抢运箱小,文物少的,从搬运方来说,可以理解。但文物西运是何等大事,托运方岂无通盘计划与严密的现场监督。数千箱价值连城的国宝,竟然听任搬运方随机抢运!若有人责之以“玩忽职守”,不知当事者何以自解!

但最大的失误还在于最初南迁方向的选择不当。蒋百里先生在此前多年,早就预见未来中日战争的主战场将在京浦,京汉路以东地区展开,故上海、南京均非安全之地。而首批南迁文物的目的地,甚至连南京、上海都确定不了,致使列车在浦口待命达一月之久,这就足以说明当年决策者胸无全局,故其后被动,乃为势所必至之事。

故宫文物南迁,特别是西运,可谓历尽艰险,似有神助,为在战乱中保全中华文明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其间的教训数十年来似乎尚无认真反思,这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

二、“不知是哪一年被敌人打开库门,竟把这批文物运出,存于中央研究院,地质调查所等处,与别的机关的文物保存在一起。等到胜利以后于三十四年九月,派员飞到南京,一方面探听这批文物的下落,一方面交涉收回保存库。同年十二月一日开始清点至五月底,运回原库,尚无重大损失。”

应该说明,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后,中国战区于9月9日在南京受降,故宫人员即在当月飞京,可谓迅速及时。这是战胜国接收这批失而复得的文物,堂堂正正,理直气壮,岂止“探听”而已!但其结果,竟然连哪一年被敌人打开库门把这批文物运走都未弄清,更不用说进一步追问陷京遭遇,查明损失,列出清单,责令缴还,听候处理了。

在历次侵华战争中,日本对中国文物的掠夺始终是重点目标之一。从有关资料来看,日本侵略者在攻占南京以后,先后于1938年6月至7月,1939年12月15日至1940年3月17日(一说为1939年5月19日至6月18日),两次对故宫南迁陷京文物开箱清点,然后移至中央研究院和地质调查所等处,其中就包括康熙、乾隆时期西洋贡品和清室玉牒,内务府档案,以及数以百计的古代书画珍品。据记载,日本侵略者曾有计划,有组织,甚至称得上有条不紊地掠夺、整理了南京公私典藏仅书籍即达88万册之多,马老讲话中所提到的转存故宫文物的中央研究院与地质调查所均无一幸免。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这批已经侵略者两次整理的故宫文物,岂能在疯狂的掠夺中得以独全!

国宝者国之瑰宝,究竟要损失多少才能够称得上“重大”?即以获返十之八九,损失十之一二而言,亦当有数百箱之数。实话实说,无论少多少都应该对国人有一个明确的交代。当年接收故宫陷京文物时,曾以日人所编目录点收,再校以故宫博物院自备之卡片,故不难查清缺失,究竟多少箱?多少件?留下详细记录,故宫当有档案可查。但查遍近年出版的已长达55卷的《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竟不见有关故宫南迁陷京文物一字,岂非咄咄怪事?

令人不解的是如今南京朝天宫库房中,依然存有2000余箱据说连封条都未拆的故宫南迁文物,这就使人十分容易地联想到当年陷京的文物。但南京博物院办公室负责人刘文涛同志明确回答南京这批文物均为西运归来的,陷京文物的下落只有故宫博物院知道。

因此,不得不提出以下几个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作为本文的结束,以求教于世人,望有以教我:

故宫博物院是否有当年点收时的档案存留?建国六十年来,这二千多箱曾经陷京的文物现在究竟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哪年哪月),什么部门(中央或地方)曾经根据有关清册进行过再清点?当时有什么结论记录在案?又是根据什么原则,是这一批而不是那一批仍留南京,而不回归当年南迁起运时曾经承诺过的那样回归故宫?

    进入专题: 言论自由  

本文责编:linguanb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825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炎黄春秋2009年6月刊外稿,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