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自伍:与记忆同在的旧书店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66 次 更新时间:2009-05-06 22:55

进入专题: 旧书店  

杨自伍  

     

如果说有那么个旧书店,它总能勾起深情的回忆,乃至成为生命里的雪泥鸿爪,不知不觉就会浮现脑海里,那么这个地方肯定对自己的成长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我徜徉过的旧书店不多,可是上海四马路的外文旧书店,却是不少爱书的人流连忘返的一个去处。据说解放前那里已经颇有名气,是搞外文的人常去的地方,解放后路名改为福州路。如今人去楼空,它属于过去的时代,也属于过去的那一代人。

  

回想起来,那是大上海读书人尽人皆知的一家外文旧书店,门面仅能容身,天寒岁暮的时节,有一层厚厚的棉帘可以御寒,里面看书的顾客不会受冻。只有一位年长而块头很大的店员,满脸的麻子,常客知道他的外号叫做“杨麻子”。八十年代初期已是一把年纪的人了,还是乐此不疲。哪些版本是唾手可得,哪些版本属于稀有之物,他都心中有数。收罗外文旧书自有一功,而且十分识货,现在恐怕这样的人不多。我之所以对他格外尊重是另有一番缘故的。

  

记得那是1978年,我是二十出头的后生,因为先后和他见面也有十余年了,我独自到了老杨那里觅宝。他和往常一样,满脸笑容相迎。因为比较普通的作品和版本见得略多一些,所以径直问他,有什么宝贝。他把我带至二楼,品相比较好的旧书,一般都收藏于此。果然不出所料,他取出瓦纳尔·耶格尔所著三卷宏著《通识教育:希腊文化理想》(Paideia,die Formung des Griechischen Menschen,原著初版于1934-1947,作者Werner Wilhelm Jaeger,德国古典学者;英译本书名Paideia:the Ideals of Greek Culture,译者Gilbert Highet,苏格兰籍美国古典学者,作家,批评家和文学史家)。那个年代,这样的旧书就堪称珍品了。虽然我读书十分有限,但是当即知道,这是一部难得的好书。可是开价二十元,对于尚未自食其力的我,这个书价简直是天文数字。不过我答应老杨,三天之内一定凑足了来购置,同时务必恳求他天机切莫泄露。因为即便在今日,这样可贵的图书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

  

走出书店,一面欢喜不尽,一面愁上心来。喜的是连藏书较多的复旦外文系资料室也未见此书,居然让我意外收获。愁的是哪里能在期限之内拼凑得出二十元。回家和父亲细说一番,可是他说书是好书,实在太贵。当年的教授可是手头比较阔绰的了,他也嫌贵。后来我记得千方百计,总算差不多了,另外带了家里一两本版本常见的外文旧书,算是以旧换旧吧。我连忙进城,一见老杨,开口就要拿书。总算自己购回了第一部最重要的外文图书。

  

回家之后,连忙查阅《哥伦比亚一卷本百科全书》,在“古希腊文学”条目的参考书里,居然发现耶格尔的这部大作列为第一部参考书。然后披露各卷目录,发现内容之丰富广博,是家中藏书中少见的。第一卷为《希腊古风与雅典精神》,第二卷为《探索神圣的中心》,第三卷为《柏拉图时代文化理想的冲突》。欣喜之余,不免窃喜自己还有那么点儿眼光。至少此书为我打开了希腊文化的一扇窗口,同时也朦胧意识到古典文化的崇高和伟大,那种境界是真正的人文学者所心向往之的,因为是全部西方文明的源头活水。如今人文学科的分野恐怕是前人始料不及的,又是不敢恭维的一个现代现象。

  

耶格尔曾任巴塞尔大学的古典语文教席,因不满于纳粹统治而移民美国,先后在芝加哥大学和哈佛教书。推出此书时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恐怕现在这一方面论单部的著作,还没有超过耶格尔的学术的宽度和高度。吉尔伯特·海特十年之后推出了第一卷英译本,颇为有趣而值得一提的是,译者从第二卷起直接据手稿翻译,故而译本问世年代早于原著。这样的文化交流可以永远成为佳话,当年学术氛围之浓厚,学人可想而知。此书的最大贡献在于促进了欧洲人和美国人对古典文化传统的理解,客观上发挥了复兴人文主义的作用。

  

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外国文学曾经繁荣过一阵,有一年北大杨周翰先生来沪参加学术会议,家父请他到寒舍小聚,当日晚间,家父面带喜色告诉我,杨先生在书架上唯一抽下来翻阅的,就是这部《希腊文化理想》,由此我更加知道此书价值不同一般。多少年过去了,我一直有个心愿,希望有眼光的出版社能够约请比较优秀的译者,下些功夫,能把此书早日推出中文译本。

  

虽然至今我也未能认真通读全书,只是陆陆续续看过一些章节,偶尔需要查考时翻阅一下,我毕竟懂得了学外国文学的人,眼界开阔可谓至为重要。这部书最大的意义是把古希腊文化视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不像美国人自从强调专业化之后,文科教育的视野变得比较狭窄,如今国内大学提倡通识教育,应该说耶格尔的这部著作属于开先河的,树立了一个典范,简言之,名副其实的文化教育应该有什么样的根基和面貌。

  

按照目前国内大学的专业分工,或许只有开设希腊文化专业的教师才会对此书发生兴趣。但是中外历史都证明,传统的缺失势必导致文明的衰替。所谓“陶铸性情,功在上哲”,斯之谓也。现在有外国文学和翻译专业的院校应该不在少数,我想在西方文明这个领域,此书理所当然可以列为必读参考书,对于师生双方都大有裨益,如果连教师实在孤陋寡闻,岂能冀望弟子如数家珍呢?近来接连碰到两件咄咄怪事,一是三联书店出的《两种文化》译本,居然画蛇添足,把《幸运的吉姆》的作者艾米斯误置为小说的男主角,因为不知主角即是吉姆·狄克逊。二是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的爱默生《生活的准则》译本,居然把歌德译作“高斯”。译者和编辑的无知,说得重一点,如此对待学问,可谓斯文扫地,实在到了令人不堪的地步。

  

如今寻觅这样的旧书店恐怕是奢望了,新书琳琅满目,可惜的是,急就章太多太滥。兀然想起了二十年代法国哲人和文人于连·邦达所著的小书《学者的背叛》,还有当代美国文化批评家克里斯托弗·拉斯奇的《精英的反抗》,尤其是“灵魂的黑夜”一节。如果群体而论,文人渐渐失去了批判思维的能力,学问仅为工具,委实悲莫大焉。

  

【杨自伍,1955年生,祖籍安徽怀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英语编辑。从事文学翻译和学术翻译近二十年。1997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译著《近代文学批评史》前四卷,执笔第一卷,其父杨岂深校改全文,共同署名。二至八卷独立完成。1992年出版艾·阿·理查兹《文学批评原理》,此书为20世纪欧美文论丛书之一,为国家社科项目。1997年至2000年间主编《英国散文名篇欣赏》和《英国文化选本》及《美国文化选本》(共4册)。2004年出版外国经典散文丛书之一《英国经典散文》。1997年至1999年出版《英语诵读菁华》(5册)。1993年由台湾联经出版社出版译著《傲慢与偏见续集》。2002年至2006年出版《近代文学批评史》五至八卷翻译。】

    进入专题: 旧书店  

本文责编:lit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往事追忆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6979.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