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上台百日,他的外交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都有说“奥巴马主义”的。可是,这是外表感觉还是实质变化?其实判断并不难。
一是,外交是内政的延伸。握手和微笑是否能带来和解,取决于背后各自的本国利益和国内状况;二是所谓外交,是至少两方以上的事情,一方要改变,依赖于对方是否也想改变。即使双方都想改变,也取决于整个国际环境的现实下,双方能否有基本共识。
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对美国的外交无疑是带来一个契机,但是必须看到,这个契机的产生很大程度是非理性的。大家一定还记得奥巴马上台在世界各地带来的旋风,大家对他的欢迎,大多产生在对前总统布什的讨厌甚至憎恨的基础上。他们把一切自己所不赞同的事情,都归咎于布什的个人品质,而不会看到这里有“必然发生”的逻辑在。在漫长的竞选过程中,局外人看到美国两党的对立、看到奥巴马对布什的严词批评,就会产生一个错觉,认为奥巴马上台,美国就会走“另外一条道路”。
拉美国家更是有视觉上的偏见,认为白人总是比较傲慢和隔阂,感觉一个深色肤色的总统,总是在感情上距离自己近一些。例如奥巴马一上台,古巴的卡斯特罗就宣称奥巴马是“一个绝对真诚的人”。而奥巴马竞选的胜利,恰恰是他不像他的竞选对手麦凯恩那样“实话实说”。
例如对于伊拉克撤军问题,麦凯恩强调现在匆忙撤军不利于伊拉克的安全,这是一句大实话,却可能是当时美国民众和全世界都不想听的话。而奥巴马在竞选中却不顾现实,铁口咬定16个月全部撤军,不留一兵一卒,并宣称是自己结束了伊拉克战争。事实上奥巴马非常清楚,伊拉克战争早已结束,现在美军在执行的是反恐维和任务,这个任务强行定在16个月结束,是很不负责任的事情。可是,这个不诚实的宣言成为他赢得竞选胜利的原因之一。当选后回到现实,美伊关系和布什在任时签下的《美伊安全条约》一点没有变化。奥巴马先是把自己承诺的16个月撤军时间表延长了几个月,然后,在最近一次访伊拉克时悄悄宣布,我保证美军在2010年底的撤军期限决不会拖延。这个时间表,就是前总统布什在条约中签下的三年。可是在虚幻的感觉中,全世界都认为奥巴马使得美伊关系发生了本质变化。
就伊朗来说,奥巴马上台后,作出的姿态就是我要和伊朗谈判。从表面上看,和前总统布什的态度大不相同。关键在于,伊朗问题的要害是:一、宣称要灭掉以色列;二、在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口号下推进核发展。说实话,这个潜在的危险不是美国首当其冲,分分钟有必要担心自己被灭掉的是以色列。它是个小小的国家,也没有中途截拦核武器的能力,有亡国危机。这是包括中国在内的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都一致认为需要限制伊朗核发展的原因。另一个关键是和平利用原子能与发展核武器,在技术发展上可以是一回事,只要有了这个能力,就看你最后一分钟怎么用了。别的国家可以不关痛痒,反正伊朗没有说要灭掉的是我。可是,以色列不可能坐以待毙。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玩火局面。
所以现在关键不是奥巴马是否说要和伊朗谈,关键是伊朗总统是否会改变他要灭掉以色列的目标。至今为止,看不出伊朗总统有什么改变初衷的迹象,假如这头不变,那么不管奥巴马上台之初如何“释放善意”,最后还是要回到主张制裁等老路上来。虽然制裁可能也没有用。最初的100天,奥巴马只是换个方式试试,决定的因素还是双方的立场。伊朗立场很清楚,美国的立场是:不愿意看到以色列被灭掉,也不愿意看到以色列在亡国威胁下铤而走险。在这点上布什和奥巴马没有任何差别。
朝鲜问题只是东亚的伊朗问题。只是它的危险度看上去没有伊朗那么强。但是朝鲜翻牌很快,马上停止六方会谈、恢复核操作,让你看到它的现实。查韦斯也一样是一个“现实”,并不会因为你和他握手,他就不是查韦斯了。假如它内部本身的一切不变,就不是你说要和它恢复正常关系它就会顺应你的期待转弯的。而接下来,世界其他地区的现实会逐步一一展现。我相信奥巴马内心非常清楚这一点。
美国反战者又在抗议和要求美国立即从阿富汗撤军。而在这些问题上,只有美国基于恐怖战争时代的国家立场,没有总统个人立场的回旋空间。
根据我对伊斯兰国家民众的接触,大多对以色列的对立情绪根深蒂固,而在美国和以色列的外交政策上,布什和奥巴马也没有任何差别。所以,对各国民众来说,那些“好感”可能也会随着奥巴马外交政策渐次展开随风而去。
唯一可能真正推进的是美国和古巴的关系。但也不是奥巴马一人所能为,近年来古巴本身在改变,一个标志是:在美古巴流亡者的组织——“古巴裔美国人国家基金会”,原来是最强有力游说美国政府制裁古巴的,最近这个组织写了长长的报告,论证美国有必要改变对古巴的政策。但是,这种推动将仍然是缓慢、谨慎的。
人们对奥巴马外交的一些不现实期待,相当一部分源于对美国制度的陌生。人们看到竞选的对立、候选人相互批评的激烈言词,会产生一些误解,实际上,这个国家两党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他们面对的世界现实也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