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格利茨:美国救市的忧虑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902 次 更新时间:2008-10-10 15:28

进入专题: 华尔街风暴  

斯蒂格利茨  

纽约——不需要多有天才就能看出美国金融体系——实际上是全球金融体系——陷入了危机。而前几天随着美国众议院否决布什政府提出的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很显然我们在如何解决危机方面也没有达成共识。

几年来,美国的经济和金融体系一直存在问题。可那并没有阻止美国领导人向这场危机的始作俑者求助,这些人在危机将我们带到又一次大萧条的边缘之前根本看不到问题的存在,现在却提出一个又一个救市计划想救我们于水火之中。

随着全球市场迅速滑落,救市计划几乎肯定要再次提交国会投票表决。这个计划也许救得了华尔街,但能否救得了经济?纳税人又怎么办?他们已经被史无前例的赤字所困扰,到现在仍然背负着基础设施衰退和两场战争的债务负担。这种情况下,任何一项救市计划真能起作用吗?

可以肯定,刚刚被否决的救市计划确实比布什政府原来的提议要好很多。但救市的基本方法仍然存在着致命的缺陷。首先,它再次依赖涓滴经济学:由于某种原因,向华尔街砸进足够的钞票就能惠及社会民众,帮助普通工人和房屋业主。涓滴经济学几乎从来没有发挥过作用,而这次的效果恐怕也不会比以前更好。

此外,救市计划假定根本的问题是信心丧失。这无疑的确是问题的一部分,但深层次的问题却是金融市场发放的一些贷款质量很差。当时出现了住房泡沫,而这些贷款正是基于被抬高以后的住房价格。

现在泡沫已经破灭。住宅价格也许会进一步下跌,更多抵押品赎回权也因此会被取消。市场无论怎样坐而论道都无法改变这样的现状。这些坏账又反过来导致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出现亏空,必须要对这些亏空进行弥补。可这样做就像是为内出血的病人大量输血,根本无法收到根本的疗效。

就算救市计划可以立即实施——这种可能性似乎越来越小——也无法避免一定程度的信贷收缩。过度借贷所带来的消费繁荣一直维持着美国经济的发展,这种情况无法再继续下去。中央和地方都在缩减开支。家庭的资产负债情况更加脆弱。经济发展放缓将加剧所有的金融问题。

我们可以用更少的钱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可以用透明的方式来填补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上的亏空。斯堪的纳维亚20年前就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沃伦·巴菲特向高盛注资为我们指明了另一种方法。通过发行有担保的优先股(期权),我们可以抵消市场向下的风险,共同创造一种向上的可能。

这种方法不但被事实证明有效,而且还提供了恢复信贷的积极性和必要的资金。它避免了为成百上千万复杂抵押贷款和作为其载体的更复杂的金融产品估价,而且也解决了可能导致政府被最差或最高估的资产套牢的"失败"问题。最后,这种方法的推进速度更快。

同时,可以采取几项措施来限制取消赎回权的操作。首先,可以通过将抵押品的贬值转化为可变现的税收信贷来降低中低收入美国人购买住宅的价格。政府实际上为高收入美国人支付了50%的抵押利息和不动产税,却没有向穷人提供任何帮助。其次,需要进行破产改革来允许房主减记自有住房的账面价值,同时继续住在房子里。第三,政府可以承担部分抵押贷款的偿付义务,充分利用借款时低廉的信贷利率。

恰恰相反,美国财长亨利·保尔森的办法是使美国陷入危机的骗局的又一个实例。投资银行和信贷评级机构相信金融点金术——也就是认为拆分债券可以创造巨大的价值。现在新的提法是解除拆分可以创造真实的价值——具体的做法是从金融体系中剥离这些资产,并把它们交由政府掌握。但那样做需要政府为这些资产付出过高的代价,只有银行能够从中受益。

最后,如果这项计划最终得以采纳,很可能要由美国的纳税人来收拾残局。在环境经济学中有一个基本原则,叫做"由污染者出资治理"。这个问题关乎资金和效率。华尔街用有毒的抵押贷款污染了经济,应该由它来承担清理的开支。

以保尔森计划为基础的任何救市计划都不会产生效果,经济学家们越来越就这一点达成共识。如果被不幸言中,那么国家债务的巨额增长和即便7000亿美元也不足以挽救美国经济的认识将进一步侵蚀人们的信心,加剧经济的疲弱态势。

但政治家们不可能在这样一场危机中什么也不做。因此我们可能应该祈祷由导致这场危机的特殊利益、错误经济理论和右翼意识形态等毒素混合而成的这份协议能够以某种方式制定出正确的救市计划——至少这个计划如果失败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

做出正确的决策——包括建立新的监管体系降低危机再次爆发的风险——是下届政府将要完成的任务之一。(斯蒂格利茨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本文来源:Project Syndicate。

    进入专题: 华尔街风暴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128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