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国忠:北京该如何应对经济衰退?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261 次 更新时间:2008-09-12 15:57

进入专题: 经济衰退  

谢国忠 (进入专栏)  

(倪烨 译)

中国的经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内物业泡沫破裂,国外需求减少,两相作用之下,中国经济增长正在放缓。对外出口和国内物业在经济增长周期中占有半数的推动力,然而,在未来12个月里,这些行业可能会滞缓不前,甚至大大收缩。不用说,经济增长放缓意义非同小可。

许多企业、地方政府和学者主张放弃宏观紧缩(即借贷更多的钱),主张直接干预,以托起物业市场和股票价格,说白了就是营救那些陷入困境的企业。不过,这样做没有用,反倒会引起动荡。尽管跟高峰期相比,中国股票下降了60 %,但股票市值并没有被低估。物业的问题是价格过高,没有买家敢于问津。解决的办法是降低价格

宏观紧缩,尽管听起来很豪壮,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儿。根据央行的数字,今年前七个月金融机构贷款增加了31000亿元(35000亿港元),去年同比增长29000亿元。2008年上半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去年同比增长了20 % ,因此,不考虑其它因素,债务额应高出20 % 。

此外,去年公司在香港与上海市场筹资6400亿元,合每月534亿元,而今年迄今每月筹资只有168亿元。

根据经济基础效应和股市情况再作调整,今年增量资金紧缩度为13 %。

这种减少是不是有点儿过了?今年前七个月,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最广泛的通膨指标——上涨了9. 6%,消费价格指数上涨了7 . 1%。即使用最不严格的标准衡量也可以看出,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场大规模的通货膨胀。从劳动力市场、食品到能源,通货膨胀的压力仍然强劲。除非财政状况收紧,中国有可能经历一场恶性通货膨胀。因此,增量资金13 %的削减不足以扭转通胀的高潮。今年前七个月信贷增长速度为15.5 %,虽然慢于往年,仍高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长期增长目标。如果实质国内生产总值的长期可持续增长率是9 % ,通货膨胀的目标是在3 % ,长期信贷增长速度应为12 % 。

由于目前信贷增长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比率已经很高,前者的增长速度快于后者的余地是有限的。因此,虽然目前信贷增长速度是紧绌(相对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20%增长率而言),这个速度仍然过高,影响长期的稳定。为实现软着陆,逐步收紧,即逐渐削减信贷增长速度是可取的。有可能,中国的信贷增长速度将放缓数年之久。一般情况下,打开信贷之门是没有必要的。

从微观经济层面看,救助也是没有道理的。物业方面的问题是客户的支付能力过低,销售率直线下降。借贷更多的钱给开发商只是意味着给他们更多的资金来积压存货。短期内,这样会减少楼价下跌的压力,但长期而言会导致更大的问题。长远来看,存货过多只能靠降低价格来应对。可持续楼价大概应低于目前水平的30%到50%。阻止价格的调整,只会导致物业市场功能失调。

中小型企业雇用了大批劳动力。它们的健康发展对保持一个良好的劳动力市场是至关重要的。不过,救助这些企业并不会帮助它们健康发展。一个企业要健康蓬勃地发展,就必须参与竞争。中国的中小型企业的生存过分依赖于价格竞争。随着中国进入通货膨胀和成本上涨时期,这一战略将是行不通的,企业要适应并提高他们的技术和质量。

许多中小型企业无力进行技术升级。它们的消亡对经济而言将是一件好事,这样就为新的企业的诞生创造了空间。市场经济应对变革的机制就是这样。政府救助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此外,这么多的地震灾民仍然住在帐篷里,农民无力供子女上学,病人无力负担医疗费用,政府有什么理由把钱花在救助那些衰微的企业上呢?

放松金融政策有很多理由。政府部门的税收与发展中国家通行的标准比,有可能可高出一倍,甚至可以和欧洲发达的福利国家比肩。但是,中国的社会福利支出与国际标准相比是很低的。由此而论,这样的大政府有什么存在的理由?

与此同时,刺激消费依然仅仅是一句空话。中国的家庭收入太低,无法推动消费拉动经济发展。

北京应致力于压缩政府部门的收入,使其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5%,而不是现在的40 %。北京应该首先削减收费和税收。举例来说,物业分期付款、学费、健康保险和人寿保险应该免税。17 %的增值税、 40 %的高收入个人所得税,税率也都过高。

中国必须提高效率,而不是救助衰微企业或提高物业价格。效率是可持续繁荣的基础。人为地拉动物业价格就像是使用鸦片:它带来了短期的愉悦,但却埋下了长期的痛苦。使用更多的鸦片只能推迟痛苦,但却使最终来临的痛苦无可救药。

英文原载《南华早报》

进入 谢国忠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经济衰退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0756.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