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有望培育发展成先导性支柱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作出全面部署。深刻认识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的重要意义,全面落实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的重点任务,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劲动力。
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的重要意义
未来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有可能成为“明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或“后天”的支柱产业。
从未来产业自身发展的规律看,强化未来产业投入,是构建创新策源、转化孵化、应用牵引、生态营造全产业链条的必然要求。未来产业从“播种”到“出苗”,初创企业从“小不点”成长为“大块头”,其过程经历基础研究创新、核心技术突破、创新成果转化、产品研发、用户培育、市场开拓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创新策源环节,其原创性基础性研究,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所耗费的成本非常高,需要资金密集投入、长期投入。
从未来产业驱动经济增长的功能看,强化未来产业投入是带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带动了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未来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未来产业具有强大的产业带动效应、产业赋能能力和广阔发展前景,能够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通过催生更多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同时,有效提升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增强产业发展的规模效应、品牌效应和核心竞争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起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只有强化未来产业投入,全力推动未来产业落子布局,才能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为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
从培育壮大未来产业的全球实践看,强化未来产业投入已成为世界各国推动发展的普遍共识。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未来产业是全球经济创新版图和经济格局变迁中最活跃的力量,也是国际竞争和大国博弈的焦点。世界主要经济体都高度重视并抓紧布局,出台相关政策规划,加强前沿技术研发,创新产业孵化,发展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只有强化未来产业投入,才能培育未来竞争优势,牢牢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
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的重点任务
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涉及谁来投、投哪里、怎么投等问题,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金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未来产业投入增长的堵点卡点,引导更多资本投资未来产业,为未来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资金支持。
首先,从投入类型看,建立未来产业多元化投入增长保障机制,推动“有人投”。从未来产业的培育生态看,涉及政府、市场、科研机构、企业等多个主体,需要建立未来产业多元化投入增长机制,推动形成政府引导、社会资本支持的多元化投入增长新格局。一是政府“带头投”。未来产业是对经济社会变迁起到关键性、支撑性和引领性的前沿产业,各级政府应当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引领者”和“护航人”,必须承担起财政资金支持责任,发挥杠杆效应和导向作用。二是金融机构“加大投”。未来产业作为具有长期战略投资导向的产业,应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适应未来产业特征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以现代金融支持未来产业发展。三是社会资本支持。未来产业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需要各类社会资本如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投入,强化资金保障,引导更多资金活水注入未来产业发展。
其次,从投入结构看,建立未来产业全链条投入增长保障机制,推动“精准投”。未来产业的培育包括创新策源、转化孵化、应用牵引、生态营造等链条,因此,对未来产业的资金投入要聚焦未来产业培育链条,建立起未来产业从基础研发、小试中试到产业化不同阶段的差异化资金支持机制。重点在以下两个方面发力:一是建立创新策源投入增长机制。基础研究创新和重大前沿技术突破是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也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加强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程技术研究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以基础研究领域的源头性突破,带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创新,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技术策源。二是建立转化孵化投入增长机制。产业的孵化培育,是促进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帮助企业跨越基础研究和产业化之间“死亡之谷”的关键环节。强化概念验证平台、中试熟化平台、产业加速平台等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强对孵化培育前期的初创企业、未来产业培育的“头雁”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最后,从投入方式看,建立未来产业“耐心”“放心”投入增长保障机制,推动“高效投”。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既需要政府资金的“耐心投”,又需要社会资本的“放心投”。从世界主要国家的实践经验看,耐心资本作为一种专注于长期投资的资本形式,主要来源于政府投资基金、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等,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关键要素。因此,要建立政府长期稳定的投资支持机制,发展和壮大耐心资本,用好用活各类产业发展基金,引导各类政府产业投资基金以一定比例支持未来产业发展;建立健全政府科技研发基金、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与市场化投资基金的联动机制;探索设立未来产业概念验证公益基金,深化“先导验证+股权投资”模式,帮助未来产业的初创企业在早期获得启动基金。探索建立财政资金、国有资本收益和社会资金多渠道并举的滚动投入机制,鼓励国有投资机构加大对初创期科技企业的支持。完善金融财税支持政策,真正落实税收优惠、税费减免、奖补措施等政策,从而引导更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与此同时,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又离不开市场和社会的敢投、愿投、“放心投”。构建支持未来产业发展的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服务机制,在未来产业发展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等各个阶段,针对不同规模、不同需求的科技创新成果和企业,推出有针对性的科技金融服务。加大支持科创企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间接融资力度,利用贷款贴息、担保风险补偿等手段,降低融资成本,推动金融资本流向科技企业。引导和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设立天使投资基金与创业种子基金,扶持创新创业,支持初创企业。
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的实践要求
一是坚持重点突破。未来产业孵化培育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发展具有高成长性、技术具有多路线迭代性,这就需要找准未来产业的投入方向。从国家层面看,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投入。从地方层面看,要因地制宜,从本地区现有“家底”出发,重点对有长期战略价值、有产业发展基础、有技术创新驱动、有市场需求拉动的细分赛道投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避免盲目跟风,不计成本、不讲效益地投资“高大上”领域。
二是加大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未来产业的培育壮大以应用技术突破为前提,而应用技术的突破又以基础研究创新为条件,没有基础研究创新,应用技术突破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目前,我国对基础研究投入相对于应用研究投入明显不足,2023年为2212亿元,仅占研发经费支出比重的6.65%,与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基础研究投入占全部研发经费投入的比重(15%—20%)存在不小差距。这就需要把基础研究摆到更加突出位置,提高科技支出用于基础研究比重,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企业、社会组织、个人支持基础研究,保障创新资源投入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三是强化风险防控。科技创新是培育壮大未来产业的核心要素,也是高投入、高风险的长周期活动,加强投入风险防控是推动科技金融健康发展的应有之义。要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强化宏观信贷政策指导,完善信贷额度管理、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绩效考核制度。健全重大技术攻关风险分散机制,建立科技保险政策体系,落实风险防控主体责任,加快构建适应科技型企业特点的风险评估模型,积极运用数字技术密切监测科技金融风险情况,强化对科技创新重点领域的金融风险评估和预警,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为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的培育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陈光俊(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