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宝: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78 次 更新时间:2024-12-19 17:52

进入专题: 文化安全  

刘少宝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国家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安全的深层次内容。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我们在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同时,文化安全也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必须筑牢文化安全屏障,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这对于保障国家安全和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要坚持和加强党的文化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特别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显著增加,这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空前复杂的情况。越是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就越需要坚强有力的掌舵人,越需要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必须发挥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引领力和政治领导力。“九个坚持”、“七个着力”等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始终突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意识形态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工作,健全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教育体系。二是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各种文化之争,本质上是价值观念之争,也是人心之争、意识形态之争,正所谓‘一时之强弱在力,千古之胜负在理’。”要构建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努力抢占价值体系的制高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人们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不断增进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形成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牢固精神纽带。三是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党管互联网,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发展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筑牢宣传思想文化的坚强阵地。四是不断提升党在信息化条件下文化领域治理能力,不断增强防范化解风险本领,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在思想上、精神上、文化上筑牢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

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文化根基。

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一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效防范和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二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着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把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不断提高文化原创能力、积极营造良好文化生态,构筑中华文化的新高峰,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三是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要把发展文化事业作为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切实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发挥文化养心志、育情操的作用,涵养全民族昂扬奋发的精神气质。此外,要重视高水平文化人才培养,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完善符合文化领域特点的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激励机制,营造识才、重才、爱才的良好政策环境,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锐意创新的高水平文化人才队伍。

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仅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而且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要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形于中”而“发于外”。一方面,要切实把我们自身的文化建设搞好。中华文化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保持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和定力,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着力赓续中华文脉,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同时,秉持开放包容,增强文明交流互鉴,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取长补短,以保持中华文化旺盛生命力。另一方面,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不断提高国际话语权。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更加主动地宣介中国主张、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形象。要把中华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提炼好,把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经验、中国理论阐释好,不断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客观评价和积极认同。要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创新开展网络外宣,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从而不断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和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认同,为筑牢我国文化安全屏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作者:刘少宝(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文系2024年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24JDSZK026]成果)

    进入专题: 文化安全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国家安全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793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