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耀鹏:中国式现代化对新时代新征程文艺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9 次 更新时间:2024-12-17 09:14

进入专题: 文艺事业  

董耀鹏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文艺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文艺力量。

一、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成果,坚定自觉地走好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特别是消除了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党,党的百年奋斗凝结着我国文化奋进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新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积极推动文化建设和文艺繁荣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从探索到奠基、从推进到拓展的宏阔历程中,贯穿着文艺工作不可或缺的重大贡献。“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党的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以《新青年》为阵地提倡新文化,用文艺的形式传播新思想,发出了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文艺啼声。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宣传和革命文艺创作作为自己重要而特殊的任务。从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中国现代文艺巨匠,到丰富多彩的苏区文艺、红军文艺,再到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回答文艺“为什么人”的首要的根本问题。在风雨如晦的旧中国,党领导文艺战线“唤起工农千百万”,团结、教育、引导、激励受剥削受压迫的劳苦大众浴血奋战、百折不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奠定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社会条件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在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广大文艺工作者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等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指引下,创作热情空前高涨,优秀文艺作品泉涌,为奠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政治前提和物质基础贡献了文艺智慧和力量。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以“东方风来满眼春”的崭新文化气象,推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励改革开放大潮中的亿万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真情倾听时代发展的铿锵足音,生动讴歌改革创新的火热实践,在文艺创作、文艺评论、文艺活动、文艺育人、文艺惠民、文艺交流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激励新时代的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彰显了文艺的特殊功能与作用。

历史证明,在党领导人民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文艺工作的新要求,必须加强党对文艺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地走稳走实走好这条道路,让党的文艺主张、理论、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滋润文艺家、文艺工作者和文艺爱好者的心田,为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文艺高质量发展挥洒才情、贡献智慧。

二、深刻把握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广泛团结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有光明前景;否则就会偏离航向,甚至犯颠覆性错误。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明的特征和最突出的优势,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的最高原则。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信仰信念、政策主张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别的什么现代化。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并贯彻和体现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领域各方面,确保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理论武装是确保党坚强有力的战略性基础工程。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新征程上,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及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挑战,要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推动文艺事业发展保持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同频共振,就一刻也不能放松理论武装、放弃思想引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遵循。包括文艺工作重要论述在内的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在新的历史方位和文化语境下,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大课题,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方针原则、战略路径、实践要求,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文化事业发展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深刻诠释了文化与人民、文化与时代、文化与生活、文化与复兴、文化与传统、文化与创新等若干重大关系,提出一系列原创性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标志着我们党的文化自信达到了历史新高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新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新境界,确立了新时代新征程文化工作的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

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文艺工作的新要求,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和阐释,健全完善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文艺工作者的机制制度,突出抓好常态化规范化思想政治理论培训,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育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学理哲理,更加自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生动实践中发挥作用、建功立业。

三、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奋力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应遵循现代化的一般特点和规律,更应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中国大地,切合中国实际,走得通、行得稳,越走越宽广,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中华民族有着独特而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发时代之先声。优秀文艺作品最能够真实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力和文化水平,可以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触及人们的灵魂深处,引起人们的思想共鸣。列宁说过,“即使在最困难的条件下,也要挖掘矿石,提炼生铁,铸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以及与这一世界观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纯钢”。毛泽东同志则形象地比喻,“我们有两支军队,一支是朱总司令的,一支是鲁总司令的”。在革命战争年代,接受党的领导和受党的影响的作家、艺术家克服重重困难,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创作出《义勇军进行曲》、《白毛女》等精品力作,铸造了振奋人民精神力量的“纯钢”。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须臾离不开文艺的繁荣兴盛。文艺精品是融汇时代审美精神与民族文化魂魄的艺术结晶。当代中国丰厚的文化土壤,深沉的历史脉动,活跃的文化生活,蓬勃的时代活力,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创作空间、搭建了流光溢彩的盛大舞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对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看重,文化需求高品质、个性化的特点更加明显。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必须协调发展,这都对文化文艺建设提出更多新的更高要求。应当看到,当前我国文艺作品生产数量快速增长,已成为图书、电视剧、动漫等领域世界第一生产大国,电影银幕数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作品数量虽然庞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打下深刻印记的却并不是很多。这也说明,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还没有得到真正扭转,铸就社会主义文艺新辉煌依然任重道远。

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文艺工作的新要求,就要牢牢抓住创作生产优秀文艺作品这个中心环节和创新这个文艺生命线,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一方面,准确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传承不僵化、创新不异化,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努力汲取前人创造经典的宝贵经验;另一方面,正确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情感,在艺术实践中创新发展,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彰显时代气派,滋养人民心灵,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精神力量。

四、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始终坚持新时代新征程文艺文联工作发展的正确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社会主义文艺在本质上是人民的文艺,肩负着启智润心、成风化人,涵养全民族精神气质的重要使命。这就要求文艺文联工作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始终坚持着眼于人、落脚于人,以更优质更多样的文艺作品和文艺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品质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中强调,“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在《一九四五年的任务》中,毛泽东同志再次强调,“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搞四个现代化,因为经验不足,会面临多方面的困难。……这些问题,归根到底,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走群众路线,才能够得到解决”。尊重人民历史创造者的主体地位,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增进人民的福祉和幸福感,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成功开创、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宝贵经验。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主体和根本动力,是社会主义文艺表现和服务的主体,也是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人民的哺育,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奋斗中,蕴藏着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充沛源泉。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电影《长津湖》、电视剧《山海情》等优秀作品之所以脍炙人口、广受欢迎,正是因为厚植人民情怀,扎根生活沃土,礼赞英雄楷模,讴歌伟大精神。

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文艺工作的新要求,就要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自觉肩负起为人民画像、立传、抒写的服务天职。要聚焦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深入群众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描绘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向现代化社会迈进的史诗壮举,讲述他们的人生历程和拼搏故事,展现他们的感人形象和精神面貌,歌颂他们的美好情操和高贵品格,用人民奋斗实践孕育催生艺术形象,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支撑和文化滋养。

五、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是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生动多彩地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当代中国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发展的趋势,也是世界近现代史的主题之一。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有效克服了西方社会以资本为中心、周期性经济危机等固有弊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用无可辩驳的事实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特别是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球吸引力、国际影响力必将越来越大。

近些年来,中国文艺作品逐渐跨出国门、走向海外,并获得高度认可。根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2023年)》,截至2023年底,我国网络文学出海市场规模已超40亿元,海外访问用户超过2.3亿,覆盖约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充分说明,国际社会希望解码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成功秘诀,了解中国人民的生活变迁和心灵世界。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从20世纪70年代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观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到2023年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欣赏古琴演奏《高山流水》;从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国粹京剧,到展现中华美学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国画,再到日益走向世界的《流浪地球》等影视作品,文艺交流互鉴不仅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而且传递出自信自强的中国精神,增进了中外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提出了破解“文明冲突论”以及“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中国方案。

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文艺工作的新要求,必须积极配合党和国家总体外交外宣战略布局,开展丰富多彩的对外民间文化交流与合作,以更为自信的态度、更为深邃的视野、更为博大的胸怀,选取最能代表中国变革、中国精神和中国式现代化成就的题材体裁,用心用情用功打造文艺精品力作,用娓娓动听的中国故事、荡气回肠的中国旋律,生动展现更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华彩新篇章。

六、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探索性伟大事业,不断开辟新时代新征程文艺文联工作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决不能刻舟求剑、守株待兔。”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老祖宗没有讲过,国外没有现成经验、模式可以借鉴,是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新的创新创造之路。新中国成立75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坚强而又正确的领导下,我们成功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实现了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深刻地、历史性地推动中华民族踏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光明前景壮阔无垠,探索之路永无止境。中国式现代化的成果是在探索创新中取得的,也必将依靠探索创新走向未来。新时代新征程文艺事业的繁荣兴盛、文艺工作的开拓创新,同样需要在继承中发展、在改革中探索、在创造中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两次出席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就文化文艺工作发表重要讲话、致信回信、指示批示,党中央印发《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等一系列事关我国文艺长远发展的指导性政策性文件,中国文艺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国文联认真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要求,高举旗帜,保持一致,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方式创新上实现新突破,在文联深化改革上取得新进展,推动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艺精品层出不穷。大力加强文艺理论评论工作,火热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到人民中去”、“送欢乐下基层”等文艺惠民、文艺志愿服务,稳慎发展壮大文艺人才队伍,积极参与文娱领域综合治理行动,助力文艺界行风明显好转,持续扩大对外和对港澳台民间文化交流。文艺文联工作严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在守正创新中取得新成绩,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应有的文艺贡献。

越是伟大的事业,往往越是充满艰难险阻,也就越是需要开拓奋进。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文艺工作的新要求,必须锚定文联作为党领导下的文艺界人民团体、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的性质定位,坚持党领导的文艺发展道路,紧扣“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基本职能,切实发挥文联组织优势、专业优势,把“做人的工作”和“推进文艺创作”有机深度贯通起来,努力寻求有效解决文艺领域新矛盾新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加强履职能力和行风建设,巩固拓展文联深化改革成果,创新工作体系,健全体制机制,夯实基层基础,更大范围、更多领域地团结带领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繁荣创作、服务人民,以文艺创新创造赋能文化强国建设,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文艺新篇章。

(作者:中国文联副主席、研究员)

    进入专题: 文艺事业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文艺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7736.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红旗文稿》2024/23 ,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