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洪: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辩证关联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461 次 更新时间:2024-10-07 10:37

进入专题: 中华文明突出特性  

刘志洪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不仅阐释了中华文明具有的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而且分析了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些突出特性不但具有各自的重要价值,而且相互存在着有机联系。理解和促进五个突出特性的相辅相成、协调统一,对于深入把握中华文明的总体规定与“第二个结合”的科学要求富有裨益。

五个突出特性各自的重要意义

中华文明的每一个突出特性都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文明创造中以智慧和汗水铸成的,它们是中华民族之作为与品质的凝结,从不同向度呈现了中华文明的独特与优长,具有各自不可替代的深远意义。

连续性是中华文明最显明、最独特的特性,使中华文明显示出独有的特色与魅力,展现出特有的传承与荣光,从而同人类历史上的其他文明区分开来。中华文明有源有流,历经磨难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却经久不衰,连续性充分证明了中华文明具有应对挑战、解决难题、转危为机、持久发展的强大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表征了中华文明的品质与韧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由于中华文明的此种独特性质及其意义,“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

创新性构成中华民族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强大力量,是中华文明最关键的发展动力。中华文明既源远流长又历久弥新。充盈丰沛的创造力让中华民族始终具有蓬勃发展、昂扬向上的生机活力。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精神引领下,中华民族不断创造和提升自己的文明,从而能够在很长历史时期作为最繁荣、最强大的文明体屹立于世。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这种可贵的精神品格,不仅是中华文明发展进步的强大力量,而且本身就是中华文明繁荣昌盛的显著标识,彰显了中华文明革故鼎新、开创新局、追求卓越、臻于至善的优秀品格。

统一性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与精神气象,构成中华文明持续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历史证明,统一是国家团结稳定、发展繁荣的基本前提,涣散分裂、割据冲突只会让人民受难、使文明蒙尘。统一性作为中华民族的深刻禀赋与强健基因,集中表达了中华儿女对良善社会秩序的共识,呈现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文化认同。统一性凝聚人心、凝结情感、凝练精神,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具有强大力量的共同体,“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启迪我们,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不能各自为政、一盘散沙,而需保持集中统一。

包容性是中华文明持续吸收丰厚滋养、融入新鲜血液而发展升华的关键所在。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表现为对内和对外两个向度。对内,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文化认同超越地域乡土、血缘世系、宗教信仰等,把内部差异极大的广土巨族整合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对外,“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欣赏异质文明的独特性,汲取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让中华民族能够开阔眼界、拓展胸怀、提升格局,使中华文明集千古之智、采万国之长,从而持续前行。

和平性体现为中华民族始终追求文明内部和外部的和睦、和衷、和谐、和美、和合。中华民族素来秉持消解分歧、化解对立、纾解矛盾、和解冲突的理念,反对倚强凌弱、以大欺小、强人从己、偏激极端;始终注重以礼待人、以德服人、以仁亲人、以文化人,倡导共生并进、保合太和,力避纷争冲突、硝烟战火。此种和平性,不仅是追求和平,而且是维护和平,“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

五个突出特性普遍的相互联系

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不仅闪耀出各自的光芒,而且相互之间相得益彰、辩证统一,持续推动中华文明发展。每个特性都得益于其他特性,由它们所推动和促进;同时又反过来推动和促进其他特性,使之更加突出呈现出来、拓展开来。

连续性为中华文明发展确立前提。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连续性,文明出现断裂,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包容性、创新性与和平性就无从谈起。如果中华文明之主体改旗易帜或名存实亡,那么将意味着文明的本质性破裂,中华文明也就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华文明。连续性使中华文明能够始终以“中华”这响亮二字命名,让其他特性始终拥有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家园与沃土。

创新性为中华文明发展灌注源源不竭的强大力量。没有创新和创造,文明必然停滞进而衰落,不但包容性与和平性无法得到保证,连续性与统一性亦成问题。创新性让中华文明不仅保持生机与活力,而且踔厉奋发,日渐改善和优化,不断提高发展程度与整体水平,从而使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统一性、和平性与包容性拥有坚实的基础和充足的底气,且愈益提升。创新性甚至让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和平性和包容性的具体内容与形式本身革故鼎新、与时俱进。

统一性是中华文明发展的坚实“主轴”。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因团结统一而刚健有力。统一性强化了中华民族的主体性与力量,让中华文明得以恒久绵延,亦构成和平性、包容性、创新性的根基。如果民族和国家丧失统一、分裂割据,中华文明的和平性、包容性、创新性乃至连续性都必然遭受严峻威胁,其发展更无从谈起。没有统一,就不会有中华文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包容性为中华文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文明总是千姿百态、千差万别。不兼容并包,势必纷争四起、冲突蔓延,严重影响安定团结,不利于文明的统一性、连续性、和平性与创新性的形成和巩固。中华民族总是以欣赏的目光尊重和接纳人类各种文明的差异性与多样性,促进不同地域、国家的民众相知相亲,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强劲的包容力与强健的包容性,让中华文明能够正确对待异质文明,从而长期有力地维护自己的统一、连续、和平与创新。

和平性是中华文明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条件,既是其他四个特性的共同结果,也构成这些特性的共同保障。中华民族平和温润的品性、兼容并包的态度、融同合异的作为,让中华文明厌恶侵略扩张、独霸天下。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经受艰难险阻、风吹雨打而凝聚不散、长久存续,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性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由于和平性,中华文明生成强劲的向心力与吸引力,从而能够统一,进而连续,亦即持久性统一或统一性持久。也正是由于和平性,中华文明能够合理包容各种异质文明,进而综合创新。

五个突出特性关键的相互作用

在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相互的有机联系当中,有一些相互作用具有尤为关键的意义,值得着重关注。它们是五个突出特性辩证统一关系的集中展现,构成五个突出特性互相强化的关键机理。

统一性与连续性相辅相成。“‘向内凝聚’的统一性追求,是文明连续的前提,也是文明连续的结果。”连续性为统一性奠定“民心”与“公意”,让华夏儿女生成坚定统一信念的强烈精神需要和强大精神力量。而文明连续不断的传承,又反过来进一步需要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强化“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等社会共识,进一步升华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可见,统一性与连续性内在一致、一体两面。中华文明的大一统传统,自形成后就没有也不可能被消解,而是强有力地传承,这也是中华文明连续性的表征。在此意义上,我们文明的统一性是一种连续的统一性。而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亦为一种统一的连续性。这种连续性不是分散的、分裂的,而是团结的、统一的。事实上,四分五裂的文明绝不可能有如此悠长的连续性,唯有团结统一才能达成人类文明史上独一无二的伟业。

包容性与和平性相互依存、相互加强。文明因包容而和平,因和平而包容。没有对多样和异质文明的恰适包容,就容易导致不和谐、冲突乃至战争,就不会有长久的和平。可以说,包容性的缺乏,极易导致和平性的消退,造成狼烟四起、战火纷飞。在此意义上,包容性构成和平性的直接前提。而冲突尤其战争又十分容易加剧不同文明间的互不理解、互不沟通、互不接纳、互不相让。反之,文明之间越是相互包容,就越能和平共处;越是和平共处,也越能相互包容。可见,文明的和平性与包容性也是内在一致、一体两面的。中华文明正是在对异质文明要素或整体的包容中与之和平相处,或者说在与之和平共处中包容对方,从而让包容性与和平性在历史发展中互相生成、相互促进。

包容性与创新性相生相成。包容性构成创新性的基础,创新性又反过来强化包容性。不接受、吸纳异质文明因素的封闭文明,容易在自我重复和自我满足中逐步丧失变革力与创新性,从而日趋停滞与衰落。中华文明之所以与时偕行、日新月异,关键原因之一就在于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凝聚共识、亲仁善邻,不以单一文化抑制多样文化,而是将多样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包容性更好地激发了创新活力,提升了中华文明的创新性。换个视角看,中华文明的创新需要,要求包容异质文明因素。强烈的综合创新品格,让中华文明积极主动地接受、吸收异质文明的有益成分,从而同人类其他文明和平相处、共生并进。在此意义上,创新性升华了包容性。

统一性、连续性构成包容性的条件。正因为中华文明具有很强的向心力和统一性,再加上悠久的历史与传承,因此形成了强健的主体性,进而有能力包容其他文明。包容性也保障统一性与连续性。“越包容,就越是得到认同和维护,就越会绵延不断。”包容性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文明的稳定性、凝聚力和吸引力,强化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与连续性。可以说,统一性、连续性本身就内含着包容性的意蕴。没有广泛而有效的包容,就不会有博大精深、统一连续的中华文明。

连续性、统一性同创新性相互强化。一方面,连续性、统一性构成创新性的条件。统一性与连续性维护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稳定传承,为包容进而创新提供了有益环境,从而有助于创新性的锻铸与淬炼。当连续性、统一性巩固包容性时,某种程度上也就是在强化创新性。另一方面,创新性亦有力支撑连续性与统一性。“连续不是停滞、更不是僵化,而是以创新为支撑的历史进步过程。”中华文明的传承并非简单的重复与再现,而是承前启后的推陈出新。持之以恒的创新让中华民族保持强大的凝聚力与生命力,持续增强自己的文明力量、提升自己的文明水准,从而以统一文明体的形式绵亘延长、恒久存续。

来源:《光明日报》2024年10月2日第7版

    进入专题: 中华文明突出特性  

本文责编:chendongdo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专题研究 > 文化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553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