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连 李慧玲:情感治理:民心政治的实践与表达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293 次 更新时间:2024-06-08 09:58

进入专题: 情感治理   民心政治  

陈洪连   李慧玲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心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过程中总结和形成的独特执政模式,包含认知、态度、情感、期望、评价等要素,能够全面呈现当代中国民众的情感心理,深刻彰显当代中国政治的情感意蕴。

聚焦情感治理方式

回顾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的发展历程,情感性政策话语频频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之中,情感治理方式在实践中也被广泛应用,有效发挥了“情感唤醒—情感凝聚—情感认同”的驱动作用。在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善于培养阶级情感,运用情感因素发动群众开展革命运动,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化情感工作传统,调动人民参与国家建设的积极性,掀起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着力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实施“三步走”战略,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科学发展观,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得到全面贯彻落实。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关心人”“爱护人”“感化人”作为重要的价值目标,时刻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疾苦,始终倾心搭建党群密切联系的纽带,对人民群众充满无限的热爱和关怀,体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功奠定了强大的情感和心理基础。

夯实情感治理根基

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情感是基本的、不可或缺的元素。中国共产党将情感问题、情感治理带入治理实践之中,是柔性治理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制度治理、技术治理等刚性治理的互补。

发挥民心政治的感召优势。得民心者得天下,得民心的过程也是情感建立和维系的过程。民心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最大政治形态,也是衡量中国共产党情感治理能力的重要维度。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建立深厚的感情,做到以心换心、以情感人、情理交融,为国家治理增添浓厚的情感底色。建设民心政治,满足民众需求,全面体现了情感规则的要求,增强了民众对我们党的情感认同和情感依赖。

增强使命型政党的统合作用。中国共产党超越党派利益,以高度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共识致力于实现全体人民的利益,践行富民强国的使命和担当。中国共产党是典型的使命型政党,融“先锋队性质、宗旨意识、政治责任、时代使命”等要素于一体。中国共产党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借助情感的力量,发挥使命型政党的统合作用,在新冠疫情防控、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充分展示了使命型政党的智慧和力量。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情感相通,有着坚实的情感纽带,以使命型政党的范式充分释放统合的力量。

提高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情感治理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过程,实现情感手段与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的有机结合,以情感为纽带促进社会自治、市场机制、社会互助、自愿救助等同向发力,有助于推动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以情感的力量动员社会组织、群团组织、人民力量等广泛参与国家治理,以情感共同体的角色定位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形成,落实合作、共治和善治治理方式,不断提高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

提升情感治理能力

中国共产党情感治理具有显著优势,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陈出新、发扬光大,在情感归属、情感驱动、情感凝聚、情感认同等方面取得突破和进展。

确立情感归属,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情感治理要求对人民群众有真挚情感,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和行动逻辑,贯穿于党的建设和治国理政的全部领域及各个方面。“鱼与水”“舟与水”“公仆与主人”等称谓,蕴含党群休戚与共、命运相连的深刻意涵。提高中国共产党情感治理的能力,应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解民忧、顺民意,创新收集社情民意的机制和方法;要深入群众生活,与群众同甘苦、共患难,发现人民群众的伟大与可爱之处,从内心深处培养对百姓的深厚感情;要搭建联系基层的平台,加深与群众的情感联系,深入体验群众生活,甘当人民的“小学生”和“勤务兵”,向群众学习,为群众服务,保持本色,不忘初心。

增强情感驱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情感治理要求中国共产党不断提高治国理政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中国共产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自觉接受民主党派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光辉成就;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共同富裕;永葆公仆情怀,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最大的政德,努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真心实意为百姓谋福祉;彰显赤子情怀,将伟大建党精神、红船精神、延安精神等红色精神谱系发扬光大,激发为民奋斗、干事创业的壮志豪情;坚守为民情怀,心系百姓,爱民如子,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不断交出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注重情感凝聚,优化人民对情感工作方法的体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从某种意义上讲,“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群众路线,是情感工作的具体体现,渗透情感治理的意蕴;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枫桥经验”,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效果,同样蕴含情感关怀的成分,是情感治理的传统典范。当前,为创新情感工作方法,增进党群情感体验,要推动国家治理和社会建设更加贴近百姓实际需要;要探索快乐体验路径、搭建共述平台、重塑集体记忆等情感工作方法,同时将该方法适用范围拓展到治国理政的各个领域;要努力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增强情感的感染力和渗透力,使人民群众的情绪得到抚慰和激励,从而更好地凝聚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

培育情感认同,彰显政治仪式聚合人民政治能量的作用。政治仪式是党和政府举办的象征性活动,主要依靠心理、情感、认知等要素,发挥政治教化、秩序整合、凝聚人心、情感渲染等作用。在情感互动过程中,通过举行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政治仪式,聚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任务,为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不断聚合政治能量,增强政治感召力,赢得全体民众的情感认同。为此,要进一步发挥宪法宣誓、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国家宪法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劳模表彰等政治仪式的能量聚合作用,强化全国人民对政权制度、政治权威、意识形态等的情感认同,把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上来,同心共筑中国梦,奋力谱写新篇章;要不断加强政治仪式的制度规范,彰显政治仪式的精神要义,通过象征性符号的生产、适用和再创造,将抽象的理想、信仰、情感、价值等具象化,转化为可以感知、触摸的生动载体;要加强政治仪式的操演和实践,编排各种政治仪式符号,健全政治仪式流程,营造共同在场的效应,丰富政治仪式参与者的肢体动作、语言表情,增强政治仪式的庄严性、严肃性和神圣性,更好地传播政治价值,巩固政治权威。

中国共产党民心政治有独特的内在逻辑和实践机理,需要不断创新情感治理方式和方法,不断提升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水平,夯实民心政治的现实根基。

(作者系青岛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纪检监察学院副教授)

    进入专题: 情感治理   民心政治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227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