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东:综合治理引文不规范问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301 次 更新时间:2007-07-10 08:48

进入专题: 学术规范  

王旭东  

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注明了被引理论、观点、方法、数据的来源,是学术论文参考的范文和深度的体现,是反映论文的真实性、作者科学学风和评价作者著作学术影响力的科学依据,是对期刊论文进行引文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

据统计,1991年我国科技期刊论文的平均引文数为5. 80篇,其中有20%的文章无参考文献,1996—2000年均超过6篇,2001—2003年的平均引文数达8. 87篇。据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研究,以2003年CSSCI的4l9种来源期刊为例,有“参考文献”的期刊仅为261种,约占62.3%;引文极少乃至没有任何引文的期刊有30多种。

这既与我国长期以来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包括论文撰写的习惯问题有关,同时也反映出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和期刊编辑人员的标准化意识还比较淡薄。

引文失范缘由探究

在“参考文献”的标注中,应该体现“实引”的原则,不能弄虚作假。但目前有不少文章出现了许多不正常的现象:引而不著、著而不引、过度他引、不当自引、模糊著引。浮躁的心理和急功近利的思想,导致了新时期引文上的学术道德失范和学风的错误。

抄袭他人论文参考文献。如今,学界既存在抄袭他人论文正文的现象,也存在抄袭他人论文参考文献的现象。从严格的学术研究角度讲,在自己未接触到的文献而又必须转引别人引用的文献时,是必须注明转引的出处的,但许多学者并不这样做。这一点在文史古籍和外文文献引用中比较普遍。这是对别人劳动和知识产权极不尊重的一种态度。

学术崇拜与“追星”心理。有些文章只引用没有多大关系的权威性文献,而没有引用与主题密切相关、有参考价值的其他文献,使得参考文献缺乏准确性,给读者理解论文内容和查阅相关信息造成困难,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失去了参考文献的作用,

“钟情”参考外国文献。以此来提高自己论文的档次和身价。固然,有些学科原创于外国,走在世界前列,论文的深度广度也很好。只要是与本文密切相关、有参考价值的代表性文献就应该引用,否则,即使外国的,也没有必要,那样就违背了引用参考文献的宗旨。

作者和编辑部的缺位。从论文作者方面看,有的是因为初涉研究领域,没有标注参考文献的意识和习惯;许多作者在撰写科技论文时,有担心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嫌疑从而有不引用参考文献的误区;有的则有意隐匿参考文献,掩盖抄袭剽窃行为。从学术期刊出版部门看,学术规范制度和机制不健全,学术期刊编辑学术规范意识淡漠,忽视参考文献在学术论文中的特殊价值,对参考文献不进行学术规范化方面的审查与编辑,有时甚至为了篇幅和版面的需要,强行删去论文中的参考文献。更有一些编辑部相互间“友情互引”,以提高刊物影响因子。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办刊的初衷和对刊物评价的科学性。

编辑出版过程中遏制引文失范

在学历恶性消费的今天,学术泡沫日益浓烈。学术失范这股浊流很大程度上冲击着参考文献引用的科学规范。建立有效的防范机制,矫治文献引用的失范,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出版界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引文应该坚持倡导和掌握以下原则:1.原始性原则,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过并且对研究和论文写作产生了明显作用的一次文献即原始文献;2.新颖性和代表性原则,引用最必要、最新的文献;3.公开性原则,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不宜引用未公开发表的信息;4.标准化原则,引用参考文献要采用标准化的著录格式。这是需要构建长效机制,共同遵守,遏止学术失范的重要措施。

事前对作者的善意提醒。编辑在收到稿件之前对投稿作者予以告知提示。将作者应该遵循的学术行为规范,特别是对著录参考文献应遵循的原则做出严格而具体的规定,如严禁剽窃、抄袭他人成果;参考和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按照要求正确标注,直接引用他人研究成果要明确标注等;将其刊登在编辑部的主页上,或刊发在刊物的封二、封三。“事前善意提醒”是防范和矫治参考文献著录中学术道德缺失行为的前提条件。

把参考文献规范纳入审稿范畴。参考文献是正文的有机组成部分,编辑部应对参考文献规范纳入审稿范畴,做到层层把关,这是确保引文真实、准确的关键所在。编辑部宜固定专人负责参考文献的审查工作。一旦质疑有误,“初审通知”中即可提醒将所有参考文献一一对照。责任编辑应加强自身利用参考文献审稿的能力,对论文著录的参考文献进行严格的审查,是构成学术规范制度的一部分,是规避和防范作者论文写作过程中失德行为的有效手段。

“事后”追惩的绩效管理。编辑应尽的社会责任。在论文出版之后,为了防止参考文献著录中的失德行为给社会带来危害,采取“事后”追惩,也是编辑应尽的社会责任。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性的奖惩机制,“事后”追惩也只是“民不告官不究”,打击力度不强,对学术行为不端者没有产生震慑力;所以,要想遏制学术失德行为,必须加大打击力度,建立有效的“事后”奖惩机制。例如:网站通报,给作者及其相关单位的研究生院、科研管理部门邮寄反馈意见,一起重视培养作者的规范意识。严重者,让其付出沉重的代价。

“软”“硬”兼施,治理引文不规范。学术失德行为光靠编辑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作者自律和法纪他律共同携手,才能从根本上规避和防范学术失德行为。除了强化知识产权、建树健全学术规范、确立科学的学术评价机制、开展实事求是的学术批评外,我们还要特别着重强调学术惩处机制、学者自律。

其一,有些作者在各种名利的驱动下缺乏应有的自律能力和自律意识;自律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对此提高作者自律意识,是规避和防范学术失德行为的“软手段”。学术道德建设,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依靠学者自律,提高自律意识,以求在有序的学术对话和学术积累中进行学术创新。

其二,建立和完善他律机制,是规避和防范学术失德行为的“硬手段”。建立和完善他律机制,才能做到在法制的轨道上加强学术引文规范,通过严格的法律法规惩处,约束不道德行为,产生教育效应。

对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等加强学术规范与学术教育。至今学界比较认可的研究学术规范的出版著作是:《学术规范导论》(杨玉圣、张保生主编),《学术规范通论》(叶继元等编著)。《导论》和《通论》各有千秋,但都比较深入而系统地论述了学术规范的基本理论问题和若干重要具体规范,确实为学界同仁提供了学术规范的具体指南和详细参照,既是刚刚开始进入学术研究领域的硕士生、博士生的必读书籍,也应该是所有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人们案头重要参考书。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郭玲,陈燕.参考文献著录中的学术道德缺失现象及其防范.编 辑学报2007.2王平.参考文献引用原则的探讨.编辑学报2004.1张转.参考文献在学术期刊审稿中的作用,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4)

王旭东(《甘肃社会科学》副主编) 来源:学术批评网

    进入专题: 学术规范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学术规范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101.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