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国际形势,准确把握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有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国际经济合作新理念。新时代中国国际经济合作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丰富的内涵要义,包括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实现世界各国互利共赢;共建“一带一路”,开创国际经济合作新模式;提出全球发展倡议,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推进区域经济合作;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改革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等重要内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新时代中国国际经济合作理念指导下,中国对外经济合作取得突出成果,为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营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也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指引。
关 键 词:国际经济合作理念 开放型世界经济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外交
当今世界,逆全球化浪潮不断蔓延,大国地缘政治竞争持续升级,国家间经贸合作面临多重阻碍,国际经济体系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亟待变革,国际社会面临开放与保守、合作与封闭、变革与守旧的重要抉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经济全球化大势,坚持以开放合作推进人类社会繁荣进步,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国际经济合作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指导中国对外经贸合作更加积极进取,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并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为世界经济复苏增长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一、国际经济合作新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
近年来,国际秩序演变深刻复杂,全球经济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增加,世界开放合作步入关键的十字路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加倚赖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环境以及自由开放的国际经济体系。
(一)世界开放合作面临新机遇新挑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同时,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一方面,世界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为各国开展经贸合作创造新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等清洁能源技术不断升级,许多国家制定中长期碳排放目标,加大对绿色经济的投入力度,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正在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重要动力,也为世界各国开辟新的经贸合作领域提供机遇。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曲折深入发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泛起,大国战略竞争等地缘政治风险不断加剧,世界开放合作形势面临严峻挑战。在世界经济增长面临难题的背景下,一些国家转而采取保护主义政策,通过加征高额关税、限制外国投资、设立科技壁垒等手段,给自由开放的国际经济体系带来巨大冲击。面对世界经济是开放还是保守、是合作还是封闭、是变革还是守旧等重大问题,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也应积极回答时代之问,为世界经济走出困境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是百年变局背景下时代赋予中国的历史重任。
(二)国际经济秩序变革加速推进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一方面,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①成为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演变的重要力量。2021年,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GDP总量按现价美元计算,占全球GDP比重约为41.7%,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占比为57.94%,②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积极主张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要求增加其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代表了全球治理改革和国际秩序演变的潮流所向。③
另一方面,二战后美国主导建立的国际经贸规则体制遭受严重挑战,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亟待变革。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的贸易谈判、贸易监督及争端解决三大职能陷入困境,全球贸易治理进展受阻。主要经济体围绕新一代国际经贸规则、高新技术、全球产业链等领域的竞争和博弈不断升级,新冠肺炎疫情、乌克兰危机等突发性事件导致全球能源和粮食供需严重失衡、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断裂,进一步推动国际秩序演变调整。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一系列国际经济合作理念主张和倡议,将为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改革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吸引外资、发展外贸、深度参与国际分工等,逐渐成长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也成为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经济全球化历史潮流,得益于全方位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伴随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中国所处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更加严峻复杂,美国加紧对中国遏制、打压和威慑,中美战略竞争不断升级,西方发达国家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中国的“发展中国家”身份遭质疑,逆全球化、新冠肺炎疫情、乌克兰危机等多重风险因素叠加,进一步暴露出中国核心技术、供应链、能源资源等经济发展的瓶颈和薄弱环节,中国实现国家战略利益面临的制约愈发突出。
在此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全球政治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做出中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要判断,提出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大战略。④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新时代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依然需要借助经济全球化调整的机遇、充分利用全球市场、发挥经贸合作伙伴的力量,因此,如何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构建新发展格局,成为中国国际经济合作面临的重要任务。中国需要更好地处理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关系,进一步拓宽“一带一路”朋友圈,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开拓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二、新时代中国国际经济合作理念的内涵要义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之问,提出一系列国际经济合作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显示了中国继续深化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为提升全球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世界经济绿色、协调、均衡、可持续增长提供了中国方案。
(一)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思潮,习近平强调,“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⑤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指出,“回顾历史,开放合作是增强国际经贸活力的重要动力;立足当今,开放合作是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现实要求;放眼未来,开放合作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要求”。⑥中国始终坚持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开放合作是人类社会繁荣进步的必由之路,这可以说是新时代中国对国际形势的基本认识和判断,构成了中国推进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
对内,中国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国内国际多个场合不断重申,“我们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⑦“中国将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体系”。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决定,并逐步采取措施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
对外,中国提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习近平2013年首次提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思想,此后在多个国际场合都发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倡议,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构想。⑨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面对经济全球化逆流,中国旗帜鲜明地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维护以世贸组织为基石的多边贸易体制,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规则,持续推动多边和双边经济合作深入发展,始终做全球共同开放和互利合作的重要推动者。中国坚决捍卫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势,积极推动世界开放合作进程,加快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是为自身经济发展赢得主动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共建“一带一路”,打造国际合作平台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发达国家经济处于复苏调整之中,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则面临基础设施不足等瓶颈制约。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并将其打造为国际经济合作的最新平台,同时创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新多边金融机构,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运营等支持,也为地区共同繁荣和世界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动力。
“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核心内容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对接各国政策和发展战略,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协调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⑩其中,互联互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通过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最终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11)共建“一带一路”秉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是中国国际经济合作理念的具体承载,为新时代中国国际经济合作提供旗帜引领,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伴随“一带一路”建设完成总体布局,习近平指出,面向未来,我们要聚焦重点、深耕细作,共同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努力实现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目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方向不断前进。(12)习近平强调,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13)共建“一带一路”不仅有利于中国自身经济社会发展,也能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提供新机遇和新动力,这种和合共生、互利共赢的思想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期待。中国将继续推进一大批关系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合作项目,建设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14)“一带一路”将持续发挥国际合作平台的重要作用,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新空间,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新实践,也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社会上更具吸引力、向心力和影响力。
(三)提出全球发展倡议,推进国际发展合作
为解决全球发展事业受阻难题,习近平提出全球发展倡议,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国际经济合作理念的内涵和意义,为国际发展事业指明前进方向。2021年9月,习近平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以及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2022年习近平在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上进一步提出要共建团结、平等、均衡、普惠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共创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
全球发展倡议聚焦当前全球面临的发展难题,具有以下鲜明特点。一是坚持把发展置于国际议程中心位置,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全球共同发展。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将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努力目标。三是坚持以创新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通过全球科技创新协作,创造世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四是坚持共建团结、平等、均衡、普惠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不让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人掉队。五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完善全球环境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实现绿色复苏发展。六是坚持行动导向,把握全球发展脉搏和迫切需求,把减贫、粮食安全、抗疫和疫苗、发展筹资、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工业化、数字经济、互联互通等领域作为发展合作的优先和重点领域。(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愿加大对全球发展合作的资源投入,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坚定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未来,中国将持续推进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始终做全球发展事业的实践者和贡献者。
(四)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推进区域经济合作
随着国际分工日益细化和全球价值链深入发展,多边贸易投资规则愈发难以满足国际贸易发展需求,地区国家加大力度推动区域或跨区域经济合作。近年来,发达国家主导完成了《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日欧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日欧EPA)、《美墨加协定》(USMCA)等高标准贸易协定谈判,中国等15个亚太国家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掀起新一轮区域主义浪潮。
区域经济合作是中国推进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始终坚持开放的区域合作,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16)开放的区域主义是中国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理念,在中国的积极参与和持续推进下,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取得了突出成就,充分彰显了开放的区域主义理念对区域合作的推动作用。习近平指出,“亚太经合组织秉持开放的区域主义,坚持多样性、非歧视原则,构筑了包容普惠的地区合作架构。正是凭借这种胸襟和格局,亚太地区才得以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走在时代前列”。(17)中国积极倡导亚太区域合作践行开放的区域主义,在扩大成员彼此之间开放的同时,促进整个亚太地区对世界的开放,构建开放型亚太经济。开放的区域主义还意味着按照自主自愿、协商一致、灵活务实、循序渐进的“APEC方式”推进区域合作,“尊重并欣赏成员的多样性,坚持并践行自主自愿的原则,以自由贸易推动地区一体化,以平等协商推进区域合作,以开放心态构建朋友圈”,共同构建开放包容、创新增长、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亚太命运共同体。(18)
中国作为亚太地区成员之一,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各领域合作,一直是亚太区域合作的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中国将继续围绕到2040年建成开放、活力、强韧、和平的亚太共同体目标,始终坚持开放的地区主义,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早日建成高水平亚太自由贸易区。(19)除在亚太地区积极推行开放的区域主义理念之外,中国还倡导其他国家和地区坚持开放的区域合作,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20)
(五)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面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挑战,习近平指出,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要坚持开放包容,不搞封闭排他;要坚持以国际法则为基础,不搞唯我独尊;要坚持协商合作,不搞冲突对抗;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搞故步自封。(21)2021年,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呼吁,“亚洲和世界各国要回应时代呼唤,携手共克疫情,加强全球治理,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我们应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22)
中国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强调开放和包容、规则和机制、行动和实践的重要性。中国高举多边主义旗帜,一是要坚持理念、政策、机制开放,鼓励各方积极参与和融入,不搞排他性安排,要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二是要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和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为核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遵守国际法和国际经贸规则,不能对其合则用、不合则弃,“有选择的多边主义”不应成为我们的选择;三是要以实际行动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积极推进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多边经济机构的改革,充分发挥二十国集团、金砖合作机制等全球经济治理新平台的作用,不断加强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兴经济领域的规则制定,丰富新形势下的多边主义实践。
三、新时代中国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原则
新时代中国推进国际经济合作以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为重要前提,坚持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积极践行义利兼顾、义利平衡,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实践原则,努力构建互利共赢、共同繁荣的开放型世界经济。
(一)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国与国交往遵循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即任何一方都不应干涉或改变对方内政,不得损害对方的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中国开展国际经济合作也以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为重要前提。开展多双边经贸合作,中国坚持维护非歧视等世贸组织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在尊重伙伴国意愿基础上推进贸易投资、产能合作、三方合作等经贸合作。解决经贸摩擦等问题,中国主张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进行沟通和磋商,解决彼此分歧和矛盾;尊重各自的主权和核心利益,以平等地位开展经贸谈判,在此基础上照顾彼此重大关切;反对单边制裁和极限施压,反对霸凌行径。开展国际发展合作,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不干预其他国家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不干涉其他国家内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谋取政治私利。(23)
(二)坚持公平正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追求公平正义是世界人民在国际关系领域的崇高目标,中国开展国际经济合作坚持维护国际公平正义,追求互利共赢。一是呼吁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使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更加符合现有国际力量对比情况,更好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24)二是倡导维护国际经济机制的公平性、权威性和严肃性,在建立国际机制、制定国际规则、遵守国际规则方面要公平公正,反对少数人制定规则、反对搞双重标准、反对随意退群毁约,确保相关国际法平等统一适用,推动国际关系法治化。三是提倡各国公平发展,要做大经济全球化的蛋糕,使发展既平衡又充分,发展成果公平惠及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25)反对将自身的发展建立在他国利益受损基础上,反对任何人出于限制别人发展的目的,搞技术封锁、科技鸿沟、发展脱钩。(26)
(三)践行正确的义利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提到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正确义利观,倡导合作发展理念。“在国际合作中,我们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经济上要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摒弃过时的零和思维……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27)具体而言,一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遵循重义轻利的价值观。习近平指出,中国开展对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将坚持正确义利观,不搞我赢你输、我多你少,在一些具体项目上将照顾对方利益。(28)要积极照顾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坚持在合作中多予少取、先予后取、只予不取,(29)同发展中国家团结互助、互利共赢,共同实现繁荣发展。二是开展国际发展合作坚持义利相兼、以义为先。恪守互利共赢原则,在对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时,重视和照顾其他国家的利益需求,重义轻利、舍利取义。(30)三是推进国际经济合作致力于全世界共同发展,彰显弘义融利的价值导向。习近平多次强调,要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中国人民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体现了中国弘义融利、义利相兼的价值理念。
(四)秉持共商共建共享
共商共建共享是中国开展“一带一路”建设和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倡导的重要原则,也是中国开展国际经济合作遵循的实践原则。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31)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坚持共商原则,意味着中国在处理全球、区域以及双边经贸事务时,倡导各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对话沟通,协商解决,形成政策共商的友好局面。无论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还是解决双边贸易摩擦,中国都主张加强沟通交流,绝不损人利己、以邻为壑。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坚持共建原则,意味着中国积极推进开放包容的对外经济合作,各伙伴国都可以平等参与,为全球、区域以及双边经贸合作作出贡献。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坚持共享原则,意味着中国和伙伴国都应成为推进经贸合作以及全球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受益者,各国人民都可以享受到开放合作带来的增长成果。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中国国际经济合作既能争取更多经济伙伴,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西方国家对中国过度担责的不合理要求或指责中国谋求霸权的疑虑。(32)
四、新时代中国国际经济合作理念的理论意义
新时代中国国际经济合作理念充分继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完善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对外经济合作政策理念,突破了西方传统国际经济合作理念的局限性,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指出,“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汲取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悠久文明中的智慧精华,并进行转化和发扬光大,为新时代中国国际经济合作理念的形成提供了丰厚滋养。“自古以来,中国先贤在对待民族、邦国的关系上,倡导以‘协和万邦’即和平共处为邦交原则,以‘天下大同’即共同社会理想为追求目标。”(33)天下一家、协和万邦、大同思想等是古代中国关于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既强调家族、社会乃至不同邦族和谐相处,还讲求共荣共生、四海之内皆兄弟,体现了古代中国所追求的世界观、国际观、天下观。新时代中国国际经济合作理念在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髓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在当今时代,各国联系日益紧密,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关于人类社会或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这一理论涉及的所有重要问题和揭示的所有重要命题都是世界性或全球性的,全球化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国际投资、殖民主义等有关全球化的问题都有过论述和提示。马克思、恩格斯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双重影响:一方面为资产阶级积累财富和利润、促进落后地区生产力发展,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开拓世界市场后,国际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34)
新时代中国国际经济合作理念充分吸收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深刻认识经济全球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制定全球化时代中国对外经济交往的基本政策和战略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强调,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中国坚持以辩证思维把握经济全球化,既坚定维护经济全球化历史潮流,又主张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35)在此基础上,中国牢牢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势,努力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同时,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支持世界各国共同开放,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主张建设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解决经济全球化弊端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三)完善国际经济合作理念
新时代中国国际经济合作理念充分吸收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理念精华,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完善,推动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登上新台阶。新中国成立之初,独立自主、平等互利、争取外援是中国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理念。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经济建设方针,(36)强调在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前提下,巩固同社会主义国家、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积极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37)不过,由于各种原因,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对外经济合作实践范围有限,主要涉及同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和亚非拉民族国家的优惠贷款、对外援助、易货贸易等。(38)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中国开始接触并融入国际经济体系,逐步扩大国际经济合作范围。邓小平根据世界形势的重大变化,深刻地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为我国战略中心转移和对外开放提供了依据。(39)在此基础上,邓小平提出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积极吸引和利用外国资本,同西方国家进行技术合作,学习、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等理念。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坚持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路线,推动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积极推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以开放促改革发展。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互利共赢、构筑和谐世界的理念,指出“中国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目标。(4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持独立自主、对外开放等国际经济合作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观、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国际经济合作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推动新时代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呈现出鲜明的积极进取、主动作为的特征。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代表性与话语权不断提升,在携手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也取得重要进展。
(四)突破西方国家国际经济合作理念的局限性
二战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展了贸易、投资、援助等多种形式的国际经济合作实践,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边贸易体系,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然而,西方发达国家国际经济合作理念所体现的国家利益观以及政策选择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新时代中国国际经济合作理念摒弃了其狭隘和不足之处。
从目标愿景而言,新时代中国推进国际经济合作既是为国内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创造稳定的外部条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争取更多外部资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同时还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相统一,解决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难题,努力形成各国增长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合作共赢格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国际经济合作既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成长初期以争夺世界市场为目的而进行的殖民扩张行动,也超越了二战以后美国利用经济合作工具服务大国竞争和意识形态竞争而开展的霸权护持行动。
从原则价值而言,新时代中国在推进国际经济合作过程中,不干涉他国内政、不将本国意志强加于其他国家、不在投融资合作中附加政治条件、不谋取政治私利。而西方发达国家积极维护基于新自由主义价值观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还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的信贷政策推行其“自由民主”的政治理念、干涉别国内政,近年来更是在科技合作、基础设施合作等领域大力倡导价值观外交。相较而言,新时代中国国际经济合作的原则和价值更具有平等性和包容性。
从政策选择而言,面对世界经济低迷等问题,一些西方国家选择了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政策取向,试图构建排他性的“小圈子”“小集团”,使国际社会进一步走向分裂和对抗。中国则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以及创建亚投行、丝路基金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政策新倡议,这些政策主张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用对话合作取代零和博弈,用开放包容取代封闭排他,为应对全球性挑战、解决人类社会关心的发展等重要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案。
五、新时代中国国际经济合作理念的实践意义
在新时代中国国际经济合作理念的指导下,中国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对外经济合作实践,取得了重要成果,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营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为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塑造力、感召力持续提升,负责任大国形象更加突出。
(一)深化对外经济合作,维护改革发展利益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全党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中国国际经济合作理念以此为总体要求,指导我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为国内改革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
一方面,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及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正能量。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始终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采取了一系列开放合作新举措。中国逐渐加快制度型开放步伐,不断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持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在金融、汽车等领域推出一批重大开放举措,设立上海自贸区等21个自贸试验区及海南自由贸易港,为我国赢得改革发展的新机遇。中国积极办好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国际展会,推动国际社会共享中国大市场。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等既助力中国形成内外联动、东西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又为亚欧内陆地区开辟了新通道,推动了沿线国家和地区更好融入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快速发展,匈塞铁路、雅万高铁等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建成落地。未来,中国还将通过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等措施,(41)增强外资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为国际贸易企稳复苏提供更大动能。
另一方面,积极运筹国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外部风险挑战,维护我国经济安全和发展利益。一是同美国积极斡旋,应对中美贸易摩擦负面影响。特朗普政府任内美国对中国挑起贸易战、投资战、科技战,实施一系列带有明显遏制色彩的经济政策,(42)是近年来中国对外经济合作遭遇的最主要挑战。对此,中国采取磋商和反制两手策略,最终于2020年初签订了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保障了双边经贸关系稳定发展。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响,2021年中国对美贸易额仍达到7556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二是同俄罗斯等开展能源资源合作,维护能源资源安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以维护能源安全为例,中国积极推进能源合作,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D线等项目稳步开展,推动实现能源供应全球化、多元化。三是开展数字经济合作,提升数字技术能力和安全。近年来,美国围堵中国高科技企业,中国的数字安全面临威胁。中国积极开展数字经济合作,努力改善数字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例如,同东盟建立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促进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提出《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呼吁各方加快制定尊重国家主权、保护数据安全的多边规则。
(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维护国际经济秩序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以实际行动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第一,改革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中国致力于维护多边经贸体制,继续推动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的渐进性改革,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和完善。其中,推进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改革是近年来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中国积极参与改革进程,发布《中国关于世贸组织改革的立场文件》,提出多项改革提案,以重振世贸组织谈判职能、完善争端解决机制、加强贸易政策监督。(43)在世贸组织上诉机构停摆后,中国同欧盟等成员共同发起了“多方临时上诉仲裁安排”作为应急方案,对维护世贸组织核心地位发挥了关键作用。中国还积极参与并推动世贸组织服务贸易国内规制谈判达成协议,尤其在谈判的最后冲刺阶段,中方及时提交了两份关于具体承诺减让表的草案文件,助力谈判达成最终协议。(44)这是近20年来世贸组织首次以诸边方式取得谈判重大突破,有利于恢复世贸组织谈判功能。此外,世贸组织第12届部长级会议取得多项重要成果,中国为会议的成功举行特别是推动会议达成新冠肺炎疫苗知识产权豁免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积极提供全球经济治理新机制新平台。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立新开发银行、亚投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为深化国际经济合作带来新机遇。习近平指出,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45)根据世界银行2019年估算,“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可使全球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预计将使全球GDP增长2.9%。(46)新开发银行、亚投行为解决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对现行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重要补充和完善。新开发银行扩大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组织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自2015年成立到2022年10月,已批准90多个项目,贷款总额约320亿美元。(47)截至2022年7月,亚投行已从57个创始成员发展到105个成员,累计批准项目181个,融资额达357亿美元,惠及33个亚洲域内与域外成员。(48)
第三,深入参与国际经济规则制定。中国不断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贸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经贸投资规则制定,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规则贡献中国倡议、中国方案。在全球层面,中国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框架下的服务贸易国内规制谈判,并完成国内相关核准程序,为全球服务贸易复苏提供助力。中国申请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目前DEPA联合委员会已成立“中国加入DEPA工作组”,中国加入DEPA步入实质性阶段。在区域层面,中国完成RCEP、《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等多边经贸投资协定谈判,其中RCEP已于2022年初正式生效。中国还正式提出申请加入CPTPP,展现出全面接轨新一代国际经贸规则的信心和决心。在双边层面,中国已经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19个自贸协定,2021年与自贸伙伴贸易额占比达35%,(49)近年来启动了同厄瓜多尔、尼加拉瓜等国的自贸协定谈判,同新西兰、新加坡、韩国等推动自贸协定升级谈判,为中国构建更加广泛、更高标准的自贸协定网络奠定坚实基础。(50)
(三)破解全球发展困境,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增长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跌宕反复,地缘政治冲突硝烟不断,粮食、能源安全面临威胁,气候危机愈发严峻,全球发展鸿沟不断扩大,世界经济复苏增长面临新的挑战。中国积极采取一系列对外经济合作新举措,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增长。
第一,加大对国际发展合作资源投入,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践行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搭建了“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和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第三期南南合作信托基金两个资金平台,加大对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的投入,为全球发展合作提供资金支持;成立全球发展促进中心,发起并创建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联盟、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国际减贫合作网络等合作平台,为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提供行动平台;发布全球发展倡议项目库首批项目清单,包括50个减贫、粮食安全、工业化等领域的务实合作项目及新的1000期能力建设项目。此外,中国还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物资援助,推进实施援建成套项目,加强技术合作和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积极参与制定并全面落实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对所有符合缓债倡议条件的申请方作了回应,是缓债倡议获得成功的最大贡献方,帮助发展中国家渡过难关。(51)
第二,携手各国应对供应链、粮食、能源等危机,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发展。中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严守“外防输入”国门关,开设人员往来“快捷通道”,打造货物运输“绿色通道”,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52)2022年在二十国集团巴厘岛峰会上,中国同印度尼西亚、塞尔维亚等六国发起“构建稳定和富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倡议”。习近平还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多边场合以及同德国、法国等国家领导人双边会晤上,呼吁各方共同努力确保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深化区域和双边经贸合作。2022年在巴厘岛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外长会上,中国提出“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倡议”,倡导建立大宗商品合作伙伴关系。中国和东盟共同发布《中国—东盟粮食安全合作的联合声明》,并确定2023年为“中国—东盟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合作年”,提升地区粮食安全保障水平。中国还同多个国家倡导建立“全球清洁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为维护世界能源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加快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国际合作,培育世界经济增长新动能。当前,数字经济正在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和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动力之一。中国大力发展国际数字经济合作,2022年在二十国集团提出了数字创新合作行动计划,旨在同各方一道营造开放、公平、非歧视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缩小南北国家间数字鸿沟。中国还与东盟签署《中国—东盟关于建立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的倡议》等纲领性文件,在数字防疫抗疫、5G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合作。中国秉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引领绿色经济发展及国际合作,2016年提出建设绿色丝绸之路,2019年启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2021年同亚太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中国积极引导企业在海外开展绿色、低碳、环境友好型的项目投资,对接国际通行规则。中国促进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国际合作等举措将有助于推动实现更加可持续、更具韧性的全球经济复苏。
六、结语
新时代中国国际经济合作理念顺应了百年变局下的国际国内新形势,汲取古今中外相关思想和理论的精华要义,展示出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重要的实践意义。在新时代中国国际经济合作理念指导下,中国对外经济合作更加积极进取、奋发有为,有力地支持了中国国内改革发展以及对外开放,还为应对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展望未来,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国际经济合作理念需及时回应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最新演变,服务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为应对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处理大国战略竞争、促进国际发展合作等提供新思路,为促进全人类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完稿日期:2023-1-8】
注释:
①《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中国政府网,2019年9月27日,http://www.gov.cn/zhengce/2019-09/27/content_5433889.htm。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库,https://www.imf.org/external/datamapper/NGDPD@WEO/OEMDC/ADVEC/WEOWORLD。
③杨洁篪:《深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求是网,2022年7月16日,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2-07/16/c_1128830395.htm。
④刘鹤:《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人民日报》2020年11月25日,第6版。
⑤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新华网,2017年1月17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1/18/c_1120331545.htm。
⑥习近平:《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8年11月6日,第3版。
⑦习近平:《深化改革开放,共创美好亚太——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人民日报》2013年10月8日,第3版。
⑧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6月29日,第2版。
⑨钱学锋:《开放型世界经济70年:实践探索、理论渊源与科学体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9年第6期,第18页。
⑩习近平:《开辟合作新起点 谋求发展新动力——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的开幕辞》,《人民日报》2017年5月16日,第3版。
(11)中共中央宣传部、外交部:《习近平外交思想学习纲要》,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1年版,第97页。
(12)习近平:《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9年4月27日,第3版。
(13)习近平:《同舟共济克时艰,命运与共创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视频主旨演讲》,新华网,2021年4月20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1-04/20/c_1127350811.htm。
(14)《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38页。
(15)习近平:《坚定信心 共克时艰 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9月22日,第2版;习近平:《构建高质量伙伴关系 共创全球发展新时代——在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2年6月25日,第2版。
(16)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7)习近平:《坚守初心 共促发展 开启亚太合作新篇章——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书面演讲》,《人民日报》2022年11月18日,第2版。
(18)王毅:《和平、发展、自主、包容 坚定践行开放的区域主义》,《国际问题研究》2022年第4期,第3页。
(19)习近平:《共同开创亚太经济合作新篇章——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3日,第2版。
(20)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21)习近平:《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的特别致辞》,《人民日报》2021年1月26日,第2版。
(22)习近平:《同舟共济克时艰,命运与共创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视频主旨演讲》。
(2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2021年1月10日,http://www.scio.gov.cn/zfbps/32832/Document/1696685/1696685.htm。
(24)习近平:《中国发展新起点 全球增长新蓝图——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6年9月4日,第3版。
(25)《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新华网,2020年9月22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0-09/22/c_1126527652.htm。
(26)徐步、于江、吴晓丹、王文起、陈笑、张伟鹏:《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求是》2021年第16期,第57-61页。
(27)习近平:《共创中韩合作未来 同襄亚洲振兴繁荣——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的演讲》,新华网,2014年7月4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7/04/c_1111468087.htm。
(28)习近平:《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载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153页。
(29)罗建波:《正确义利观与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外交》,《西亚非洲》2018年第5期,第8页。
(30)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
(31)习近平:《迈向命运共同体 开创亚洲新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5年3月29日,第2版。
(32)吴志成、吴宇:《习近平全球治理思想初探》,《国际问题研究》2018年第3期,第37页。
(33)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学习时报》2011年9月5日,第1版。
(34)欧阳向英:《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全球化与未来世界》,《观察与思考》2016年第5期,第15页。
(35)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36)高虎城:《让中国梦点亮美好世界——学习贯彻习近平国际经济合作思想》,《求是》2014年第7期,第9-12页。
(37)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49页;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42页;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386页。
(38)贺平:《70年中国国际经济合作的整体演变、战略意图和影响因素》,《世界经济研究》2019年第11期,第4页。
(39)裴长洪:《中国开放型经济学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经济研究》2022年第1期,第37-54页。
(40)钱学锋:《开放型世界经济70年:实践探索、理论渊源与科学体系》,第21页。
(41)习近平:《共创开放繁荣的美好未来——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致辞》,《人民日报》2022年11月5日,第2版。
(42)李巍:《从接触到竞争:美国对华经济战略的转型》,《外交评论》2019年第5期,第71页。
(43)姜跃春、张玉环:《世界贸易组织改革与多边贸易体系前景》,《太平洋学报》2020年第4期,第85页。
(44)于佳欣:《商务部解读WTO服务贸易国内规制联合声明倡议谈判成果》,中国政府网,2021年12月8日,http://www.gov.cn/xinwen/2021-12/08/content_5659345.htm。
(45)《习近平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国政府网,2018年8月27日,http://www.gov.cn/xinwen/2018-08/27/content_5316913.htm。
(46)《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咨询委员会2019-2020年度研究成果和建议报告,外交部网站,https://www.fmprc.gov.cn/wjbzhd/202112/P020211222325477639910.pdf。
(47)《新开发银行扩大发展融资,未来5年提供300亿美元资金支持》,第一财经网,2022年10月25日,https://www.yicai.com/news/101573148.html。
(48)《亚投行计划开设首个海外办事处》,新华网,2022年7月7日,http://www.news.cn/fortune/2022-07/07/c_1128813139.htm。
(49)王文涛:《加快建设贸易强国》,《人民日报》2022年12月20日,第9版。
(50)罗仪馥、赵岚:《全球秩序重组与国际制度竞争的回归——2021年中国经济外交形势分析》,《战略决策研究》2022年第3期,第8页。
(51)杨洁篪:《深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52)王毅:《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人民日报》2022年11月8日,第6版。